孝庄:13歲嫁給皇太極,輔佐順治成就了康熙,為何死後37年不下葬

2022年12月17日21:49:10 歷史 1454

她是一個神奇的女人,在丈夫死去失去屏障之後,忍辱負重,與各方勢力周旋,翻轉於政治的風頭浪尖,為一個帝國開闢了偉大的事業做出了貢獻,並成就了其孫兒“千古一帝”的美名。

這個人便是孝庄太后,出生於蒙古科爾沁,本名布木布泰,姓博爾濟吉特。她的父親宰桑是科爾沁部首領,可以說她出身於貴族家庭。

宰桑非常喜歡這個女兒,在她小時候便開始聘請文人教她識字讀書,她不僅聰明伶俐,而且勤奮好學。

由於布木布泰自幼有先生的規範教學,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對於她後來的成長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

1.草原而來,下嫁皇太極

在布木布泰13歲那年,她由哥哥吳克善送往盛京,嫁給了大自己20歲的金貝勒皇太極當側福晉。與其姑姑哲哲共侍一夫,既是曾經的姑父,也是現在的丈夫。

在清初,滿蒙聯姻是一項既定的國策,在那個充滿戰爭殺戮、權力紛爭的年代,她們的婚姻都不能自主選擇,因為她們身上都背負着家族的使命,孝庄的婚姻就是一場為家族而犧牲的政治聯姻。

孝庄:13歲嫁給皇太極,輔佐順治成就了康熙,為何死後37年不下葬 - 天天要聞

布木布泰不但外貌出眾,而且聰明多才,談吐不俗,皇太極剛開始多少還是對她所寵愛的,不然也不會短短4年就為皇太極生下了3個女兒。

但自從姐姐海蘭珠入宮後,皇太極把滿腔的愛戀給了她,對布木布泰也漸漸冷淡。1636年,皇太極正式登基為帝,在冊封后妃時,布木布泰位次列於最末,被封為次西宮側福晉,稱永福宮庄妃。

後來庄妃生下了皇九子福臨,也就是後來的順治帝。雖然庄妃的地位依舊沒有提升,但是福臨的到來使庄妃的命運出現了轉機,甚至可以說,福臨的降生將她推到了歷史舞台的最前沿。

2.心思縝密,助子奪帝位

1643年,皇太極崩逝後,由於沒來得及確立皇位繼承人,在滿族貴族諸王兄弟之間,引起了激烈的王位之爭。

那時,有兩個人對於皇位的爭鬥最為激烈,一個是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很早便開始跟隨努爾哈赤、皇太極南征北戰,戰功卓越,在眾皇子中顯得異常突出。

另一個則是皇太極的十四弟睿親王多爾袞,同樣戰功顯赫,手中兵權又極有分量,實力不容小覷。這兩人旗鼓相當,相互不服。如果不妥善解決,那麼滿族就有可能發生內訌與分裂。

孝庄:13歲嫁給皇太極,輔佐順治成就了康熙,為何死後37年不下葬 - 天天要聞

庄妃本就聰明善辯,又能察言觀色。她在多爾袞與豪格之間的權力之爭中,巧妙周旋,左右說服,使多爾袞與豪格不得不妥協。

最終庄妃提出由年方6歲的福臨即位,並議定八旗軍兵,由多爾袞與鄭親王濟爾哈朗各掌其半,左右輔政,待福臨年長後,立即歸政。

在這個折中方案中,福臨順利繼承了皇位,也避免了清政權因為內爭而導致分裂。庄妃這一招可謂是一箭雙鵰,先當上皇帝,以後的事慢慢磨,反正來日方長。

由於多爾袞戰功卓著,權勢越來越大,他開始借攝政王之權在朝廷中不斷排除異己,時刻威脅着順治的地位。

對於多爾袞的步步緊逼,試圖謀篡大位,孝庄只能隱忍、退讓。孝庄一方面積極拉攏多爾袞,儘可能讓他放鬆警惕,甚至順治改稱多爾袞“皇父攝政王”。另一方面自己也積極輔佐兒子管理朝政,並且支持滿漢並用。

3.輔佐順治,穩定大局

1650年,如日中天的多爾袞突然患病而亡,順治帝至此終於拿回了原本就屬於自己的權利。當然順治親政時,也還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孝庄既是母后,也是他強有力的保護者和導師。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反清復明”的聲音從來沒有停止,動亂時時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威脅着清政權。

孝庄為籠絡一批有實力的漢族上層勢力,封平南王孔有德女兒為郡主,把皇太極的女兒和碩公主嫁給了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以聯姻結親手段,對之既拉攏又控制。

同時,孝庄太后非常重視百姓疾苦,從不徇私,又能嚴懲貪官,減免百姓賦稅,盡心儘力推進國家的發展。

孝庄:13歲嫁給皇太極,輔佐順治成就了康熙,為何死後37年不下葬 - 天天要聞

順治帝是位痴情的帝君,而且性情極易衝動。但是孝庄始終以國事為重,識大體顧大局妥善處理與兒子的矛盾關係。

最為著名的,一是順治帝的兩次廢后,二是順治帝對董鄂妃的瘋狂愛戀。孝庄對此都採取了明智的態度,廢后無法挽回就加以補救。

順治把第一位皇后(孝庄的親侄女)貶為靜妃後,孝庄接着又重新選了一位皇后(孝庄的侄孫女),以鞏固與蒙古的聯盟關係。

雖然孝庄選的皇后順治都不喜歡,但是她並沒有不考慮順治的感受,她同意董鄂妃進宮,還同意她短短4個月就從妃嬪升到了貴妃的級別。為了穩定大局,孝庄表現出了寬廣的胸懷與遠見卓識。

1657年,董鄂妃產下一子,4個月後不幸夭折,董鄂妃因此抑鬱成疾,3年後董鄂妃病逝。順治帝遭此打擊也精神頹廢,而且還出家了,但是為期只有8天。之後不到半年便患天花而死,年僅24歲。

4. 培育康熙,治國輔政

中年喪父,晚年喪子,人生兩大悲劇,孝庄無一倖免。悲痛中的孝庄只得把全部精力放到孫子玄燁身上。

順治去世之後,在孝庄的主持下,宣布先帝遺詔,由年僅8歲的玄燁即位,即為康熙皇帝,而孝庄從此被尊為太皇太后。

孝庄:13歲嫁給皇太極,輔佐順治成就了康熙,為何死後37年不下葬 - 天天要聞

康熙失父之哀剛剛過去,10歲時又失去了生母。孝庄本來就十分疼愛孫兒玄燁,眼看着愛孫先後失去父母,對之更加愛護關心,義無反顧地擔起了對他的撫育之責。

對於玄燁的衣食住行,孝庄悉心照料,十分嚴格。在學習滿漢文化的同時,孝庄還灌輸給他“祖宗騎射開基,武備不可馳”的思想,讓侍衛教玄燁騎射本領。

正是這種“念祖宗以來,以武功定暴亂,文德致太平,豈宜一日不事講習”,玄燁發奮學習文韜武略,為日後親政治國奠定紮實的基礎。

5.聰明果敢,成就“千古一帝”

由於康熙年幼即位,便安排了4位忠於皇室的滿洲老臣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鰲拜共同輔政。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因為幾位輔政大臣,讓大清朝廷又一次出現危機。四位輔政大臣因為利益關係開始分化,形成兩個派別。

尤其是鰲拜很快暴露出專橫暴戾的本性,藉著皇帝年幼尚無法親政,在朝中廣值黨羽、排斥異己,儼然又一個多爾袞。

孝庄:13歲嫁給皇太極,輔佐順治成就了康熙,為何死後37年不下葬 - 天天要聞

1667年,玄燁十四歲,按理到了親政的年齡。可已經嘗到權力滋味的鰲拜顯然不會放手,反而開始變本加厲。此時鰲拜羽翼已成,放任其發展,將給皇帝權威帶來極大的危險,但對其處置稍有不當,就可能在清廷中引發劇變。

不過,此時的孝庄對朝堂上的權力鬥爭已經累積了很多的經驗。她悄悄關照康熙皇帝,要他暫且隱忍,然後不露痕迹地做出布置。

最終,康熙皇帝智擒鰲拜,結束了輔政時期,正式親政。在這當中,孝庄太皇太后的冷靜分析、精心布置,以及長期以來她對康熙的教導,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後,孝庄開始放手讓玄燁處理朝政,自己只是時常提醒他要謹慎用人、安勿忘危、勤修武備等。對於祖母的教誨,康熙皇帝非常重視,重大事情無一不先徵求意見,然後施行。

由此,清王朝從動亂走向穩定,經濟從蕭條走向繁榮,為平定三藩、和邊疆用兵等大規模戰爭奠定了物質基礎。

6.安然逝去,遺囑難倒康熙

1688年,孝庄太皇太后病危,康熙皇帝晝夜陪伴,親奉湯藥,並親率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壇,祈告上蒼以自己生命為代價增延祖母壽數。

但儘管如此,孝庄畢竟年事已高,歷清初三朝更迭,為大清國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了一生,最終以75歲的高齡安然離開人世。

孝庄生前曾留下遺囑,不願意與皇太極合葬,說要重新動工勞民傷財,而且太宗皇帝已經去世這麼多年了,不願打擾他的清凈。孝庄太后一生放不下的只有順治、康熙二人,她只想在順治帝的孝陵附近找個地方安葬,如此便沒有遺憾了。

孝庄:13歲嫁給皇太極,輔佐順治成就了康熙,為何死後37年不下葬 - 天天要聞

這看似簡單的遺囑卻難倒了康熙,祖母的遺願不得不從,可按照祖制,母親不能葬在兒子的陵寢,自古都是夫妻同穴,哪有母子同穴?這是不合理的。

另外順治早已安葬在清東陵之孝陵,而孝陵是清東陵的主陵,其子孫帝後陵是以孝陵為中心而左昭右穆排列的,若將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葬在清東陵的風水牆以內,在方位上必卑於其子,孝庄文皇后就成了為其子順治帝看陵的了,這才是滑天下之大稽呢。

左右為難之下,康熙想了個折中的辦法,在清東陵大紅門的東側修建了一座暫安奉殿,將孝庄的棺槨靈柩暫時停放其中,這本來是一個臨時方案,誰知康熙直到去世,也未能解決祖母安葬選址的問題,這一停靈,便是足足37年。

7.駕馭風雲政變的女中豪傑

直到雍正登基,才在暫安奉殿原址上起了一座陵寢,稱昭西陵,將孝庄正式葬入地宮。昭西陵位於清東陵之風水牆外,正是為了區別兩者屬於不同的帝陵體系,也只有這樣才使孝庄文皇后之陵既不卑於順治帝的孝陵,有別於以後諸位皇帝的祭陵。

或許孝庄不願意與皇太極合葬的真正原因,早已隨着她的離去,淹沒在歷史洪流之中。也許是心寒於皇太極從未愛過她,也許是愧疚於自己沒能照顧輔佐好順治帝,所以才英年早逝,誰又知道呢?

孝庄:13歲嫁給皇太極,輔佐順治成就了康熙,為何死後37年不下葬 - 天天要聞

孝庄的一生,曾擁有很多,也曾失去很多,愛情的硝煙只在她的衣角沾染了一絲污濁,她卻不置可否,輕輕揮了揮衣袖,便又投入了那血雨腥風的戰場之中。

作為生長在封建社會後宮中的女性,能做到上述這一切是很不容易的,可孝庄做到了,而且做得成績斐然。

孝庄太后是一位偉大的女性,能為他人所不能為,做他人所不能做,忍他人所不能忍。清政權的穩固正是由於孝庄的努力而奠定下良好的基礎,康熙皇帝也深受孝庄太皇太后的影響,至於他後來被人稱為“千古一帝”,孝庄太皇太后功不可沒!

配圖來源網絡

-END-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黨委副書記易育因病去世!年僅45歲 - 天天要聞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黨委副書記易育因病去世!年僅45歲

5月5日,南都記者從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獲悉,該校法學院黨委副書記易育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5月3日在武昌逝世,終年45歲。易育自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碩士畢業後留校工作,曾任組織科科長、法學院黨委副書記等職,被評為該校2015年至2016年度“優秀黨務工作者”。易育。5月4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發布訃聞,中國共產黨...
台兒庄敢死隊隊長緣何淪為階下囚坐牢27年? - 天天要聞

台兒庄敢死隊隊長緣何淪為階下囚坐牢27年?

2007年6月6日下午,咸陽市涇陽縣洛村來了幾個人,他們是代表台灣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前來的,目的是探望一位97歲的老人,並贈送連戰“民族之光”的親筆題詞。然而不幸的是,在這幾個人來之前的幾個小時,老人卻已經離世了。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從八道灣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交惡的原因。魯迅兄弟交惡,是從三兄弟合資買入北京八道灣衚衕的三進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親生活在一起開始的。當初買房的錢3500大洋,是大哥魯迅出了大頭,家裡的開支也是以魯迅的薪資為主。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 天天要聞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人都有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實在以前還有一個貞操觀。明清時期,人們是非常看重貞操觀的。貞操本來是指堅貞不移的節操。後來就演變成了專指女子不失節。有句話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說明貞操對於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還重要。那麼,從古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聞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嘮個硬核歷史!咱今天要聊的這個事兒啊,絕對比電視劇還魔幻——當年號稱世界第一“戰鬥民族”的蘇聯,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國墳場”(英國、沙俄都栽過跟頭),卻非得頭鐵往裡沖,結果把自己整解體了!這事兒聽着離譜吧?具體怎麼回事,今天我就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