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在《百家姓》中居首位,《百家姓》為什麼要以“趙”姓來開頭呢?這是因為《百家姓》一書是在北宋初年編輯成書的。而宋朝皇帝就姓趙,趙作為當時的國姓,順理成章、自然而然地就成為《百家姓》一書的眾姓之首了。
“趙”姓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的人物是夏末時曾勸桀囚禁商湯的夏朝大臣趙梁,但由於年代久遠,又無任何世系資料可考,所以姓氏學者們一致認為這個趙梁和後世的“趙”氏並無直接聯繫。只是剛好以“趙”為姓而已,不能視作“趙”氏始祖。
據《元和姓篆》、《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等姓氏學專著記載,今日盛興天下的“趙”氏起源於西周,出至“贏”姓。
據載,伯益十三世孫造父非常善於駕車,是周穆王的御用車夫。周穆王是一個很喜歡到處出巡狩獵的君王,一次,周穆王西巡來到昆崙山上,見到西王母,西王母在瑤池設宴招待他,雙方飲酒唱和,樂而忘返。這時,東南方徐國君主徐偃王乘穆王遠遊不在之際舉兵造反,形勢一度危急。在此千鈞一髮的關鍵時刻,造父駕車日馳千里,及時帶周穆王趕回鎬京發兵打敗徐偃王,使一場聲勢浩大的叛亂得以迅速平定。由於平叛有功,周穆王遂將趙城賜予造父,造父於是以封地名“趙”作為自己家族的姓氏,稱為趙氏,這就是天一下趙氏的起源。
趙氏一脈在歷史上極為顯赫,人才濟濟,著名者有春秋晉國大夫趙衰、趙武,戰國平原君趙勝、名將趙奢,三國名將趙雲,宋太祖趙匡胤,南宋書畫家趙孟堅等。
姓氏故事之【趙匡胤黃袍加身】
趙匡胤是五代時後周大將,深得周世宗柴榮的信任,兵權在握。周世宗死後,七歲的兒子柴宗訓繼位。這時,趙匡胤看到奪後周政權的條件已經成熟,於是精心策划了一場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西元960 年春節,後周朝廷正在舉行朝見大禮,忽然接到邊境送來的緊急戰報。說北漢國主和遼朝聯合。出兵攻打後周邊境。天臣們頓時慌作一團,紛紛主張派趙匡胤帶兵抵抗。當天晚上,大軍到了離京城二十里的陳橋驛,趙匡胤命令將士就地紮營休息。兵士們倒頭就睡,一些將領卻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有人說:“今皇上年紀那麼小,我們拼死拼活去打仗,將來有誰知道我們的功勞,倒不如今就擁護趙點檢作皇帝吧!”沒多久,這消息就傳遍了軍營。將士們全起來了,大家鬧哄哄地擁到趙匡胤住的驛館,一直等到天色發白。趙匡胤起床後,還沒來得及說話,幾個人把早已準備好的一件黃袍,七手八腳地被在趙匡胤身上。大夥跪倒在地上磕了幾個頭,高呼“萬歲”。接着,又推又拉,把趙匡胤扶上馬,請他一起回京城即帝位。年幼的後周恭帝見此情景,只好識相的讓了位,趙匡胤遂即位做了皇帝,史稱宋太祖。這就是在歷史上著名的黃袍加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