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范進中舉後發瘋,被眾人嘲笑,您卻不知道後來范進有多牛

2022年11月02日10:27:20 歷史 1643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范進中舉”節選自吳敬梓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直到今天,范進中舉後醜態畢露,一直是人們爭相嘲諷的對象,他那滑稽和諷刺的嘴臉真正體現了“一夜暴富”的醜陋嘴臉,然而人人都以為這就是一個諷刺故事,卻沒想到這其實是一個極其“勵志”的故事。

【歷史】范進中舉後發瘋,被眾人嘲笑,您卻不知道後來范進有多牛 - 天天要聞

那麼范進中舉之後又是如何?在《儒林外史》中沒有交代,接下來百味就給大家講講這個勵志故事,以及范進中舉後到底有多牛?

明朝,有個人叫做范進,出生於農民家庭,家境特別貧窮。

因為家裡很窮,所以范進四十多歲了還娶不到老婆,最後娶了胡屠戶三十歲的女兒。

大家要知道,在古代,女子基本上在十六歲之前就要嫁人的。

而胡屠父的女兒到了三十歲卻未能嫁出去,這是因為什麼呢?原來有兩個原因:

【歷史】范進中舉後發瘋,被眾人嘲笑,您卻不知道後來范進有多牛 - 天天要聞

第一是大家嫌她長得太丑所以沒人要,第二是由於胡屠戶地位低下,名聲不好,所以沒人敢娶。

但是范進居然接受了,並且還覺得是自己沾了人家的光,足以可見范進當時是落魄到了何種程度。

范進深知自己社會地位比較低,沒有人能看得起自己,而古時社會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所以要想出人頭地,只有讀書才是自己唯一的捷徑和通天大道。

【歷史】范進中舉後發瘋,被眾人嘲笑,您卻不知道後來范進有多牛 - 天天要聞

所以范進也清楚這一點,在學習上他十分刻苦用功,但是他讀書可不是為了讀書,而是為了做官發財而讀書。

朋友們,我們在學習上應該表揚范進,他在這一點上非常執着,絕對是一個努力勤奮的好孩子,他讀書從來就沒有過偷奸耍滑。

但范進只得到了“讀書人”應該基本具備的條件,那就“童生”。

“童生”就是明清時期的讀書人,在沒有考上秀才時,不論年齡大小都稱做“童生”,二十多到四五十的人都有,這個文憑就相當於現在的小學生。

剛開始時,范進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對他還有所期盼,每每加以鼓勵,勸他努力學習、天天向上,總有一天會夢想成真的。

但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范進的年齡也越來越大,他還是屢試不中、一事無成,大家的態度就開始有了轉變,最後都開始鄙視他。

為什麼呢?因為此時的范進已經人到中年,家庭狀況更是一塌糊塗,他父親早逝,家中尚有身體不好的高齡老母,還有妻子要靠他養活。

但他卻連個正經工作都沒有,只是終年累月的讀書考試,而且還要在筆墨紙硯上花費銀兩,日子過得簡直是捉襟見肘、入不敷出。

【歷史】范進中舉後發瘋,被眾人嘲笑,您卻不知道後來范進有多牛 - 天天要聞

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沒有人會給他好臉色看,就連他的老丈人、一個殺豬的屠戶,平日里靠賣肉為生(在古時屠戶屬於社會最底層)的人,都不把他放在眼裡,整日里呼來喝去,張口便罵、伸手就打,可想而知范進做人到底有多失敗。

但是這范進真是執着,到了五十三歲的時候,家裡就連鍋都揭不開的時候,還去到處借錢繼續考“秀才”。

據原文描述:他老婆自嫁給他之後“這十幾年不知豬油可曾吃過兩三回哩”,他老娘在他中舉前更“餓的兩眼都看不見了。”

再給大家舉個例子:范進的老丈人胡屠戶,在得知范進來上門借錢,一口痰吐到了范進的臉上,接下來就是一頓破口大罵。

面對屠戶的訓罵,范進也只能“唯唯連聲”,可見其社會地位如此的低下。

【歷史】范進中舉後發瘋,被眾人嘲笑,您卻不知道後來范進有多牛 - 天天要聞

到了范進五十四歲那年,他又一次參加科舉考試,終於中了“秀才”,在這之前他已參加了二十多次科舉考試,但都以失敗告終。

但這卻卵用沒有,因為“秀才”根本就沒有當官的資格,充其量還是個窮酸的文人而已。

但此時的范進是進退兩難,考也不是、不考也不是。

但是話又說回來,都這麼大年齡了,除了讀書考試,其它的啥都不會,還能幹啥。

所以范進只能心中暗嘆自己命苦,只得硬着頭皮繼續考下去。

范進考到秀才的這一年剛好是鄉試,范進當然賊心不死的還要去考,但他不敢讓家裡人知道,生怕再挨老丈人罵,只能瞞着家裡人和幾個同鄉偷偷去了考場,足以可見,范進對功名的熱衷之情。

當范進考完,馬上就跑回家,結果家裡已經斷炊,妻子和老母親都已經餓了好幾天了。

【歷史】范進中舉後發瘋,被眾人嘲笑,您卻不知道後來范進有多牛 - 天天要聞

家裡就連下鍋的米都沒有了,沒辦法,他那老母親讓他去賣掉家裡最後一隻老母雞來換些米來吃。

但可是,幸福來得太突然,原文寫到:那鄰居飛奔到集上,一地裡尋不見;直尋到集東頭,見范進抱着雞,手裡插個草標,一步一踱的,東張西望,在那裡尋人買。

【歷史】范進中舉後發瘋,被眾人嘲笑,您卻不知道後來范進有多牛 - 天天要聞

范進被鄰居拉着跑回家,看到家裡掛起了喜報帖:捷報貴府老爺范諱進高中廣東鄉試第七名亞元。京報連登黃甲。

只見范進看了一遍又一遍,念了一遍又一遍,突然發出一陣怪笑,口中連連叫道:嘿嘿,太好了!中了!中了!”隨後身子往後一仰,牙關緊閉,人事不省。

【歷史】范進中舉後發瘋,被眾人嘲笑,您卻不知道後來范進有多牛 - 天天要聞

他那可憐的老母親立刻慌了手腳,連忙給他喝了幾口水後,只見范進又爬起來,拍着手、跳着腳,大聲笑着:“嘿嘿!太好了!我中了!我中了!”

【歷史】范進中舉後發瘋,被眾人嘲笑,您卻不知道後來范進有多牛 - 天天要聞

說完便一邊笑着、一邊喊着,徑直向門外跑去,卻一腳踩進水塘里,兩手黃泥,頭髮跌散,遍身是水,如同一隻落湯雞。

【歷史】范進中舉後發瘋,被眾人嘲笑,您卻不知道後來范進有多牛 - 天天要聞

人們都說范進高興地瘋掉了,他那瘋癲的形象,也深深地刻畫在大家的腦海之中。

這就是范進中舉的故事,范進經過了一生的努力,終於在五十四歲那年考上舉人,最後高興得發了瘋,整篇文章都充滿了諷刺意味。

那麼范進後來又究竟如何了?他成了夢寐以求的舉人後又變成什麼樣?

【歷史】范進中舉後發瘋,被眾人嘲笑,您卻不知道後來范進有多牛 - 天天要聞

許多人都感嘆范進讀書用盡半生的精力中了舉人,哪成想他卻瘋掉了,大家可能也都認為范進此去經年就會瘋瘋癲癲地過一輩子。

其實不然,范進中舉之後不但真正活出了自我,而且還風光無限。

其實范進當時的瘋癲,也不過是成功之後的一時狂喜,很快他就恢復了正常。

當范進恢復自我後的那一刻,他的世界才開始充滿了陽光,身邊幾乎所有人都變得溫柔起來,也讓他從一個倍受冷譏熱嘲的角色變成了一個高高在上的名人。

在范進中舉之後,雖然他還沒有做官,但是他的地位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

【歷史】范進中舉後發瘋,被眾人嘲笑,您卻不知道後來范進有多牛 - 天天要聞

附近十里八屯的、平日里素不相識,高不可攀的土豪鄉紳,也都跟范進稱兄道弟,溜須拍馬,還給范進送來了大量的錢財和房產。

【歷史】范進中舉後發瘋,被眾人嘲笑,您卻不知道後來范進有多牛 - 天天要聞

就連當地的縣府知州,也都來巴結他,甚至還有的窮苦人家孩子也來投奔他,給他做奴僕、丫鬟,打雜幹家務。

也就短短的數十天,范進突然從一個窮困潦倒的落魄書生,變成了有房、有地、有錢還有威望的大富翁。

【歷史】范進中舉後發瘋,被眾人嘲笑,您卻不知道後來范進有多牛 - 天天要聞

他的屠戶丈人在得知范進中了舉人之後,對他的態度也是驟然改變,從以前對他的不屑一顧,變成了阿諛奉承。

中舉前,屠戶丈人瞧不起范進,罵他是“癩蝦蟆”和“現世寶窮鬼”,言語中極度輕鄙,充滿了的嘲諷、不屑和羞辱。

中舉後,則稱呼范進為“賢婿”、“老爺”和“天上的星宿”,對他是千般誇讚、萬般討好,赤裸裸的表現出謙卑恭敬、阿諛奉承的態度。

【歷史】范進中舉後發瘋,被眾人嘲笑,您卻不知道後來范進有多牛 - 天天要聞

還有,二人在回家的路上,“一路幾十回”為范進扯平衣服,他的態度變化真可謂“前倨後恭”。

【歷史】范進中舉後發瘋,被眾人嘲笑,您卻不知道後來范進有多牛 - 天天要聞

朋友們,從范進身上看到的種種極端變化,充分反映出當時社會對有錢有勢之人的極力巴結,而對無錢無勢之人的冷漠無情。

可以看出:大家的一眾行為也呈現出一幅世態炎涼、趨炎附勢的市井圖畫,真是個現實的社會。

最後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范進中舉之後,他的前程到底有多牛?

【歷史】范進中舉後發瘋,被眾人嘲笑,您卻不知道後來范進有多牛 - 天天要聞

范進中舉後,就連他那苦了一輩子的老娘看到這一幕,也是大喜過望,竟然連聲驚呼“這些都是我的了”,結果被一口痰堵在嗓子眼,沒緩過氣來,就一命嗚呼,活活的給“樂死了”。

在古代,父母去世後,子女都要守孝三年,因此范進不得不守孝三年。

守孝三年之後,范進又不甘如此,於是又進京趕考,臨出發那天,縣裡面有頭有臉的人物全部到場,舉杯送別范進。

終於范進不負眾望,如願以償的考中“進士”,之後便被分配到“御史”的崗位上。

【歷史】范進中舉後發瘋,被眾人嘲笑,您卻不知道後來范進有多牛 - 天天要聞

他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地工作,而且業績一直不錯,很被領導看好。

後來,范進由於工作出色,被多次調任各地工作,再到最後被皇上欽點為“山東學道”。

這“山東學道”可是朝廷的“正四品”大員,而且還是地方官,主掌全省的教育工作。

范進的官職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廳級官員,而且比省教育廳的廳長權力還要大一些。

朋友們,范進用了五年的時間從基層爬上來,後來終成為負責山東省的教育官員,主抓山東省的文化教育。

而且范進為官期間兢兢業業、盡責盡職、政績突出,同時他既沒有欺壓百姓,也沒有拋棄糟糠之妻,反而為山東省的學子們做了很多實事。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沒有任何背景的范進,不僅很有才華,而且也很有能力。

【歷史】范進中舉後發瘋,被眾人嘲笑,您卻不知道後來范進有多牛 - 天天要聞

寫在最後:

可以看出,對於讀書來說,范進這個人足以稱得上喪心病狂,而且他還是一個非常執着的人。

因為對於很多人來說,或許考個兩次、三次就已經放棄了,但是范進在窮困潦倒的情況下依然堅持自己的理想。

范進想要做官,並沒有什麼錯,人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對於自己目標的堅持,卻仍然值得我們大多數人學習。

學習范進努力拚搏、鍥而不捨,最終功成名就,直到今天,他這種拼搏精神仍然值得我們學習。

今天我們雖依然可以嘲笑范進,但他畢竟是靠自己的能力考中進士,最後又做了省里的高官,試問在今天,我們這些普通人又有幾人能夠做到?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 天天要聞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資料圖:北京盧溝橋上的石獅。圖/新華社“我們是善戰的前鋒,我們是民眾的武裝,從無畏懼,決不屈服,永遠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1939年,29歲的河北青年張松如離開正定省立七中,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這一年,他以“公木”的筆名與音樂指導鄭律成合作創作了這一組《八路軍大合唱》。此前兩...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 天天要聞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眾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禮制則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時候講的“禮”,跟現在的“禮”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處。我們可以理解周“禮”為現在的“禮貌”,周朝貴族才講“禮貌”,普通國人、野人、蠻夷戎狄是不講的,或者說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東
什麼是勝利? - 天天要聞

什麼是勝利?

戰爭的最終目標當然是取得勝利。 人們總是期望看到勝利的場景:扛着紅旗,將旗幟插到對方陣地上,歡呼雀躍,國與國開戰,誰都希望勝利。 但是,近年來的三場戰爭卻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現象....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辦法回現代,不料差點丟了小命! - 天天要聞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辦法回現代,不料差點丟了小命!

劇名《我的神使大人》04。穿越女偷偷鑽進一口大水缸里,她準備從這水缸里穿越回去。因為前幾天她就是從這水缸來到古代的,好不容易再找到這口大缸,穿越女高興壞了,畢竟在古代的每一天都太難熬了。晚上和一大堆太監住在一起,沒有風扇,沒有蚊香,呼嚕聲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