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成語:馮唐易老

2022年11月01日11:01:17 歷史 1094


一日一成語:馮唐易老 - 天天要聞


一日一成語:馮唐易老 - 天天要聞

「成語」

馮唐易老 feng táng yi lâo

「解釋」

漢朝馮唐身歷三朝,到武帝時,舉為賢良,但年事已高不能為官。感慨生不逢時或表示年壽老。

一日一成語:馮唐易老 - 天天要聞

「出處」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嗟乎!時運不齊,命運多處,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感慨人生。

「示例」

馮唐易老雙蓬覺,殷浩難投一紙書。大元:吳景奎《寄蘇伯夔詩》

「故事」


一日一成語:馮唐易老 - 天天要聞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一篇《滕王閣序》,慨嘆生不逢時,命蹇事乖,替先人留下千古令名。

馮唐,西漢人,祖籍趙國,後移居安陵。因行孝出名,年老時方任中郎署長,事奉漢文帝

有一次,漢文帝乘車經過中郎官署,問馮唐:“老人家為什麼當了郎官呢,家在何地?”馮唐如實答對。文帝說:“我在代郡時,常聽人稱讚趙將李齊賢能,如今還記得起李齊鏖戰鉅鹿城下的故事,你知道這個人嗎?”馮唐說:“作為將領他還比不上廉頗李牧。”文帝問:“為什麼呢?”馮唐說:“我祖父為趙將,和李牧友好,我父親任過代相,和李齊友好,了解他的為人。”文帝聽了拍大腿嘆道:“唉!偏偏我得不到廉頗、李牧這樣的愛將,不然,還怕匈奴嗎?”馮唐說:“陛下即使得到廉頗、李牧,也不會任用。”文帝大怒,拂袖而去,而且一直耿耿於懷。

後來,匈奴大舉進犯,文帝又召見馮唐問道:“您怎麼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頗、李牧呢?”馮唐答道:“古代君王拜將時,跪着推車子,且約定將在外,有權決定軍功、爵位、賞賜諸軍務,先行後奏,這不是空話啊!我祖父說,李牧守邊時,把徵收的租稅都用來犒賞將士,朝延從不干預,因而能竭盡才智,南征北戰。後來趙王遷即位,聽信郭開讒言,誅殺李牧,趙國便從此一蹶不振。我聽說現在的雲中太守魏尚,用自己的俸錢來犒賞將士,因此眾志成城,令匈奴聞風喪膽。而陛下您卻因魏尚上報斬敵數目差6個首級,把他削職治罪判刑。我認為陛下法令太苛,賞賜太輕,刑罰太重,即使廉頗、李牧也不能任用。”

文帝聽了,大喜。當即派馮唐拿着節令去赦免魏尚,讓他復任雲中郡守,並任命馮唐為車騎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國的車兵

漢文帝後元七年,景帝即位,任命馮唐為楚相,後來又被免職。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馮唐身歷三朝,卻始終鬱郁不得志。景帝死後,漢武帝即位,詔求賢良人才,推舉馮唐,但馮唐當時已經九十多歲,不能再做官了,就讓馮唐的兒子馮遂任郎官。馮遂也才能出眾,和司馬遷是好朋友,因而《史記》便有第一手材料為馮唐立傳。

馮唐在漢朝時期聞名於朝野,原因就是說話直率,不知忌諱,一根筋走到底。因此在朝中雖然是三朝元老(經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代),人已不是那個人(從青澀少年變成了白髮蒼蒼的老者),官卻還是那個官(郎中署)。也正是因為這樣,有一次,漢武帝乘轎路過郎署時遇上了他,忍不住問道:“你這麼老了,怎麼還是一個郎署?”馮唐嘆道:“我在漢文帝時就為郎署了,只因生不逢時,一直懷才不遇啊!”隨即他說出了“懷才不遇”的原因:1. 名如其人好文,而我好武,因此得不到重用。2. 人如其名好美,而我貌丑,因此得不到重用。3. 陛下您即位後文武皆好,美醜皆喜,卻偏生重用年少的;而我卻老了。因此也得不到重用。漢武帝聽了他的話很是感動,因此提拔他。


一日一成語:馮唐易老 - 天天要聞

一日一成語:馮唐易老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地震不斷 日本吐噶喇列島部分島民離島避難 - 天天要聞

地震不斷 日本吐噶喇列島部分島民離島避難

自6月21日以來,位於日本西南部的鹿兒島縣吐噶喇列島及其附近海域地震活動頻繁,截至7月3日已累計監測到上千次有感地震。吐噶喇列島惡石島的部分島民4日上午乘船前往島外避難。 據日本廣播協會4....
G7爆單何小鵬攤牌,智駕我就是中國第一 - 天天要聞

G7爆單何小鵬攤牌,智駕我就是中國第一

“我對小鵬的智駕很有信心,一定是中國一,行業最強!”7月3日,何小鵬在G7發布會上語驚四座,直接攤牌了。但更重要的一點在於,何小鵬又定了一個“規矩”——2000TOPS算力,以後就是20萬車的標配。通俗一點說,就是以後友商如果沒有2000TOPS,就別再腆着臉吹智駕了。所以G7發布會主題被命名為“跨時代”,而且幾乎全程對標...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 天天要聞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近日一段貴州榕江搶險一線的視頻讓無數網友淚目這個背影被稱為巷道里的“中國脊樑”這名只留下背影的戰士被找到了!他叫馬東昇是武警貴州總隊的一名戰士7月1日武警貴州總隊官兵深入貴州榕江縣城的小區、巷道清淤排障馬東昇所在的任務地點在一處巷道內那裡地勢低洼、空間狹小還有一段長約25米、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憶當時巷...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對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的遺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的木器,與木器伴生的文化遺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 天天要聞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1942年,新四軍指揮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煙盒,臉色平靜,接連下達了多道重要命令:全軍保持無線電靜默,派騎兵,火速追上高級幹部,讓他們緊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個新四軍的指揮體系,可能就被日軍給一鍋端了。粟裕將軍究竟在香煙盒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