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軍士兵將0讀成“洞”,1念成“幺”?大聲念幾遍就懂了

2022年10月13日10:02:32 歷史 1576

我們中國地大物博,而且歷史悠久,因為地域廣泛以及多民族的原因,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語言,比如漢族的漢語,壯族的狀語,蒙古族蒙古語等等,總之我國各個民族都有一種或者多種語言,而這些對我國來說都是寶藏,有時候一個200多人的小村莊,都可能出現2-3種方言。可見,中國語言的豐富。

為什麼我軍士兵將0讀成“洞”,1念成“幺”?大聲念幾遍就懂了 - 天天要聞

因為語言不同,會造成一定的溝通不暢,信息交流障礙,這樣就很影響國家發展,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家就統一規定使用了同一種語言溝通,那就是普通話。當然了,這些年普通話已經很普及了,幾乎人人都會說。而屬於本民族的語言也還在使用。如今在軍營里,士兵對一些阿拉伯數字的讀音卻不同,比如把1念成“幺”,0讀成“洞”,2叫成“兩”等,這是什麼原因,其實你大聲念出來就明白了。

為什麼我軍士兵將0讀成“洞”,1念成“幺”?大聲念幾遍就懂了 - 天天要聞

在阿拉伯數字中,有一些數字的讀音是很相似的,比如14和44,這就很容易聽錯,再加上有些人普通話說得不標準,那就是更鬧誤會了。在平時還沒什麼,多說幾遍就能夠挽救,如果在戰場上卻是沒辦法挽救的,還可能造成巨大的損失。

為什麼我軍士兵將0讀成“洞”,1念成“幺”?大聲念幾遍就懂了 - 天天要聞

因為戰場就是槍林彈雨,時間就是生命,有時一不小心都會被子彈給打中。而這時,是沒有多餘的精力來多問幾遍的,如果一旦出現任何錯誤,傳遞的數字是錯誤的,導致判定出錯,可能直接導致全軍覆沒,這樣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而把一些數字的讀音給改了之後,就能夠很好的避免了這樣的錯誤。

為什麼我軍士兵將0讀成“洞”,1念成“幺”?大聲念幾遍就懂了 - 天天要聞

除此之外,阿拉伯數字其實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讀音較輕,即使大聲的說,也會有一些數字很難聽清,我軍把讀音一轉變,每個數字用一個漢字來讀,加重讀音的同時又好分辨,不僅能夠使得士兵聽得清楚,又能夠使他們一下子聽得懂。這也是我國獨有的數字方式,即使在戰場上面對敵人使用,敵人也聽不懂。

為什麼我軍士兵將0讀成“洞”,1念成“幺”?大聲念幾遍就懂了 - 天天要聞

這種獨特的發音,其實在部隊里出現了很久了,也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自創數字讀法。在以前抗戰的時候,還沒有規範的普通話,軍隊里的交流,大都是家鄉話,而其實更多的是白話,為了更有效地指揮部隊,讓軍人都學習了普通話,但是由於口音太重,所以鬧出了很多笑話。所以在如今部隊里,都會要求士兵們學會這套獨特的數字讀法。

普通話在我國已經普及,大多數人都會至少兩種語言,一種是家鄉話另一種是普通話,即使普通話不是那麼標準,但是人們聽得懂就足夠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宋朝後權臣篡位絕跡!6大“封印”讓野心家有賊心沒賊膽? - 天天要聞

宋朝後權臣篡位絕跡!6大“封印”讓野心家有賊心沒賊膽?

公元960年正月初三,陳橋驛的寒風中,趙匡胤身披黃袍高呼“受策點檢為天子”。這場不流血的政變,不僅終結了五代十國的亂局,更悄然埋下一顆種子——自宋朝起,權臣篡位的劇本徹底謝幕。是什麼力量讓曹操、楊堅式的權臣神話不再上演?讓我們翻開史書,揭開
封建王朝的生死難題:重武還是重文?答案寫滿血淚史 - 天天要聞

封建王朝的生死難題:重武還是重文?答案寫滿血淚史

在歷史的長河中,封建王朝的興衰更替如同潮水般起起落落。無數帝王都在苦苦探尋着治國安邦的良方,然而,有一個難題卻始終困擾着他們,如同一個無法破解的死局——該如何平衡文與武的力量?重武,武將容易擁兵自重,威脅皇權;重文,又可能在面對外敵入侵時毫
宣華夫人狀告楊廣非禮她,楊廣上位後,宣華夫人結局如何? - 天天要聞

宣華夫人狀告楊廣非禮她,楊廣上位後,宣華夫人結局如何?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六六鱗編輯|六六鱗宣華夫人狀告楊廣非禮事件及其結局前言在隋朝宮廷權力的漩渦中,一位名叫陳氏的宮妃因勇敢狀告
晚清留學潮驚現跨國名場面!朝鮮千金留學日本太抓馬 - 天天要聞

晚清留學潮驚現跨國名場面!朝鮮千金留學日本太抓馬

誰懂啊!《人生若如初見》最近劇情直接放大招——朝鮮富商千金李珠姬現身日本留學,不僅攪亂革命黨“拉新”計劃,還和菽紅組成“跨國閨蜜團”,最後導致菽紅被退學!原來百年前留學圈就這麼精彩! 先給沒追劇的小夥伴補課!楊凱之原本想用李珠姬當“誘餌”,
一代廉吏于成龍累死公堂,康熙痛哭,親自為他做悼文! - 天天要聞

一代廉吏于成龍累死公堂,康熙痛哭,親自為他做悼文!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六六鱗編輯|六六鱗前言春日的江南,細雨綿綿。兩江總督于成龍正在公堂上審理一起關係民生的複雜案件,突然,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