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骨幹雲集遵義,大家圍坐在一張桌子前,對第五次“反圍剿”作戰的失敗進行了深刻反思與總結,後人稱這場擴大會議為“遵義會議”。遵義會議相比於此前的各種會議具有明顯的特殊性——我黨在這場會議中,首次獨立自主地運用起馬列主義基本原理。
遵義會議的紀念館照片
而毛主席也正是在此次會議後,正式開始了自己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領導生涯。但鮮為人知的是,遵義會議進行期間,一個叫凱豐的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出言諷刺毛主席不會打仗。
不過爾爾,談何指揮?
第五次“反圍剿”作戰損失慘重,大量紅軍戰士葬身於敵人猛烈的炮火攻勢下。這與前幾次“反圍剿”作戰的結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果不能吸取教訓,及時修正錯誤的指揮方針,剩餘的紅軍部隊必然還會遭受重創。
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損失慘重
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骨幹們在遵義召開針對性會議,會議開始後,負責此前部分軍事指揮工作的博古、中革軍委主要負責人之一的周總理,以及張聞天、王稼祥等人先後發言,絕大多數人均認為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的主要原因,是軍事領導的戰略戰術出現了重大錯誤。
遵義會議的主要參加人員
同時,大家也都同意毛主席和張聞天提出的意見,即放棄當時紅軍執行的戰略戰術,因為相關的戰略戰術,都完全忽略了敵我雙方懸殊的實力差距,讓裝備人力匱乏的紅軍直接去迎戰裝備精良人力充足的國民黨反動派軍隊,這與“拿雞蛋磕石頭”沒什麼兩樣。
是以廢止正在使用的戰略戰術,制定全新的作戰方案和確立新的領導指揮團體非常重要。在遵義會議中,大多數人均同意後續由毛主席指揮紅軍。儘管當時部隊中對博古以及李德等人不滿的有很多,但仍然有一部分人相信和支持他們,比如說凱豐。
凱豐年輕時候的照片
凱豐作為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候補委員之一,同樣參加了遵義會議。在看到多數人同意由毛主席在接下來指揮紅軍後,更傾向於博古、李德的他出言諷刺毛主席:
“你懂得什麼是馬列主義嗎?不過是看了些《孫子兵法》,就覺得自己可以指揮紅軍了么?從梳理學來的軍事戰略,現在根本用不上!除了倚仗《孫子兵法》,你還會什麼?”
不僅如此,凱豐還非常堅定地亮明了自己的態度:支持博古和李德繼續指揮紅軍,堅決反對毛主席接下軍事指揮權。
遵義會議的連環畫封面
你了解嗎?你知道嗎?
遵義會議召開之時,紅軍其實已經處於生死存亡之際,且由毛主席指揮的提議,實際上是王稼祥等人深思熟慮後的結果。包括毛主席在內,大家都深知如果再不做出改變,紅軍將面臨油盡燈枯的絕望局面。故此對於凱豐的發言,毛主席其實非常氣憤。
他看着振振有詞的凱豐,疾詞問道:
“凱豐同志,你讀過《孫子兵法》嗎?知道《孫子兵法》有哪些內容嗎?了解《孫子兵法》的理念嗎?既然沒有讀過,你怎麼知道我就是靠《孫子兵法》打仗的?”
遵義會議主題的油畫
對此凱豐有些發愣,他不知道該如何進行反駁。遵義會議結束後,毛主席開始領導和指揮紅軍,而在毛主席的帶領下,紅軍部隊如同有着燎原之勢的星星之火,煥發了新的生機。
凱豐其人,性情使然
紅軍的恢復甚至壯大,被所有人看在眼裡,包括凱豐。在後來紅軍長征的過程中,凱豐甚至完成了從“黑子”到“迷弟”的轉變。
“現在,我宣布收回我在遵義會議上的觀點。”這是凱豐對毛主席堅定支持的真實表現。
毛主席在遵義會議之後正式統領紅軍作戰
事實上凱豐會在遵義會議上嗆聲毛主席,應該說是性格使然。從凱豐本人的經歷來講,此人是個非常合格的革命戰士。凱豐原來的名字叫“何克全”,出生於1906年。和毛主席一樣,都是在讀書期間受到了進步思想的深刻影響,從而走上革命道路。
凱豐21歲的時候加入共青團,隨後就一直積極組織和參與各種學生運動。
民國時期的進步青年
在那個年代,進步青年和學生都很重要,他們肩負着啟迪民智的重要任務。也是因此進步青年和學生很容易受到打壓和迫害。大革命失敗後,凱豐作為當時稀少的知識進步青年,在組織的安排下前往上海,後來更是出國學習深造。
回國幾年後,凱豐如願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然後開始在組織的安排下參加各種革命運動。
很多進步青年進入了中國共產黨
為了便於隱藏自己的身份,他為自己取了一個化名,即“凱豐”。在革命期間,凱豐被逮捕過、關押過。但這些經歷都沒有讓凱豐放棄自己的信仰,被救出獄後,凱豐前往中央革命根據地工作,參加了包括中共六屆五中全會等重要會議。
遵義會議上,凱豐未嘗不知道紅軍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際,畢竟當時可以參加遵義會議的,多數都是有一定才能,對時局有自己獨到看法的人。可是在遵義會議之前,毛主席沒有指揮過什麼足以奉為經典的戰役,而博古李德為主的指揮團體中,李德是特派的軍事顧問,博古本人也曾前往莫斯科,在中山大學學習。
博古年輕時候的照片
兩相對比下,凱豐自然會更加傾向於博古和李德,即便他知道在此前第五次“反圍剿”作戰紅軍出現了重大損失,但也好過直接將指揮權交給看似是“新手”的毛主席。
凱豐是真性情,他沒有在會議上遮遮掩掩,而是直接闡述了自己的觀點。這種擺放在明面上的反對,遠遠要比憋着等待時機在人背後捅刀子來的光明磊落。
凱豐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老革命
同時凱豐也是一個知錯能改的人,他在追隨紅軍部隊行進的過程中,見證着毛主席出色英明的指揮和敏銳果決的預判決策能力。所以他很快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堅決支持和追隨毛主席。新中國成立之前的多年歲月里,凱豐也是在組織的調配下,擔任着各種重要職務,是個地地道道的老革命。他見證了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和軍隊,一步步摘得革命勝利的果實。
凱豐故居的照片
他沒讀過,但我得看
1962年,中日關係有所緩和,日本派出了幾個訪華代表團,其中之一有幸見到了毛主席。在談話的過程中,毛主席回憶起遵義會議和凱豐,還坦言說,在凱豐諷刺自己的時候,自己其實並沒有看過《孫子兵法》。但凱豐似乎認定了他看過,這才有了自己的那番反駁。而此事告一段落後,毛主席乾脆也認真翻閱了《孫子兵法》,從中獲得了不少心得。
毛主席後來有認真看《孫子兵法》
只不過遺憾的是,毛主席回憶凱豐時,凱豐已成故人。
抗戰結束後,凱豐在中央的安排下,前往東北地區擔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委員兼宣傳部長,和其他同志負責領導建立和鞏固東北解放區的工作。新中國成立後,凱豐也一直擔任着瀋陽市委書記等重要職務,革命時期積累的傷病和繁重的工作讓凱豐的身體狀況日漸糟糕,1955年時,凱豐已近油盡燈枯。這一年的3月23日,凱豐因為重病無奈辭世。
凱豐的塑像
凱豐壯年辭世,他沒能看到中國後來的飛速發展。但曾經數十載的崢嶸歲月,具是他耗費心血,來這人世一遭的證明。最後,至偉大的革命戰士凱豐:後人不負所托,這盛世,既壽且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