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楊雲寒
今年3月,潮新聞錢江晚報發起過一次特殊的尋人。
定居意大利的博主劉帆在小紅書上發帖稱,上世紀80年代,他的外國朋友tom在杭州工作期間,曾拍攝過一張爺孫倆的照片,畫面溫馨幸福。
受訪者供圖
這張泛黃的老照片上,穿深藍色中山裝、戴雷鋒帽的爺爺笑容燦爛,正騎車帶着可愛的小孫子,穿過城市一角。
小孩頭上戴了頂大一號的軍帽,望向鏡頭的方向,嘟起小嘴。
40多年過去了,tom委託劉帆尋找爺孫倆的下落:如果能找到照片中的人,想把照片的高清掃描原件送給當事人。
正好一個在英國定居的資深讀者刷到了劉帆的帖文,她報料給潮新聞·錢江晚報,想讓我們藉助深耕浙江、深耕本地的影響力,接力尋人。
報道發出第二天,就收到了好消息——有着“尋人總司令”之稱的杭州西湖公安民警隋永輝看到了新聞,立即對照片進行比對,確定了騎車老人和車上男孩的身份。
就這樣,這段奇妙的緣分再次被連接。
這張定格於40年前的老照片也引發了杭州人的“回憶殺”。
在tom的授權下,劉帆分享出更多當年在杭拍攝的照片。
記者找到了40年前幫tom點西湖醋魚的女服務員,聽她講述那時的華僑飯店。
更多外國友人分享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杭州印象,感嘆這座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
還有96歲高齡的老杭州專程趕來分享自己拍攝於杭州站改造前夕的老照片。
這些杭州煙火氣,成了共情的城市記憶,打動很多人。
最近,這個未竟的故事,又迎來了續集。
在潮新聞的牽線下,杭州博物館工作人員與劉帆取得聯繫。在他的協助下,tom所有照片高清掃描件,已捐贈給藏品徵集團隊,以非實物捐贈的形式授權給杭州博物館使用。
這些照片將入選杭州博物館第七期“百萬收藏”計劃,後續將以線上展出的方式跟大家見面。
捐贈儀式將於本周五(5月16日)舉行。
在當天的捐贈儀式上,一同被捐贈的還有很多珍貴的老物件:有人捐贈了火柴廠的機器,有人捐贈了收藏多年的多套旗袍……
據杭州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百萬收藏”計劃就是要讓市民用身邊物證重建歷史:一件旗袍的溫度、一盒痱子粉的香氣、一張老照片的觸感……這些有生活氣息物件拼合出的,是一部活靈活現的城市生命史,將作為杭州博物館常態化藏品徵集活動,持續收集故事。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