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是新中國成立25周年,10月1日當天,天安門廣場將進行盛大的慶祝活動。國慶的前天,即9月29日,中央決定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宴,招待到會人員。
負責擬訂國宴名單的周恩來總理,經過一番思考後,他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熟悉的名字——屈武,經仔細斟酌將屈武列入了國宴人員的補充名單。
這份名單呈報給毛主席後,毛主席看到‘“屈武”二字,簡單批複了一個字:可。
就這樣,屈武得以從監獄走出,直赴國宴,從而結束了6年的牢獄生涯。
那麼,屈武是誰?為什麼受到毛主席、周總理如此重視呢?
屈武
愛國青年,血濺總統府
1898年,屈武出生在陝西渭南的貧困百姓家庭。屈武的身世十分凄慘,在他4歲時,他的父母便相繼去世,只能跟在祖母身邊長大。
屈武的舅舅有出息,考中了清末的進士,在河北當了一個小官。舅舅很疼愛這個侄兒,自掏腰包供屈武讀書。遺憾的是,在屈武10歲那年,舅舅也因病去世了,他只好回家務農,同時尋找着前進的方向。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屈武也加入了反帝反封建遊行的隊伍,開始接觸革命思想。他認為,幹革命不能靠好狠斗勇,必須通過知識武裝自己,改變國家的命運。
於是在1914年,他徒步200多里,前往華山書院求學。可屈武身無分文,交不起學費,一度被拒之門外。後來,院長被他的誠心打動,免收學費,終於讓他有了求學的機會。三年之後,他從華山書院畢業,順利考入陝西成德中學。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學生運動浪潮席捲全國。消息傳到陝西後,身懷報國之心的屈武立刻行動起來,帶領學生們罷課遊行,同時秘密組織起十人救國團。
1919年6月,屈武以陝西青年領袖的身份,帶領陝西學生前往北京,和全國500多名學生一起站在新華門前,組織北洋政府在巴黎和約上簽字,要求外證國權,內懲國賊。
大總統徐世昌迫於壓力,接見了屈武等學生代表,他“苦口婆心”地勸說道:“你們年齡還小,沒有政治經驗,容易被人利用,還是回去上學去吧!”
徐世昌的推諉激怒了屈武,正如電視劇《覺醒年代》里演的那樣,他跪在地上,聲淚俱下地嘶吼道:“今天丟山東,明天丟華北,用不了多久我們的國家就亡了!如果政府不答應我們的要求,我們就以死抗爭!”說罷,屈武就一頭撞在牆壁上,頃刻間血流如注。
這便是影響力巨大的“血濺總統府”事件,北洋政府迫於壓力,只好放棄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一個月後,屈武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全國第一次學生大會,並得到了和孫中山見面的機會。得知他是“血濺總統府”的青年英雄時,孫中山語重心長地說:“中國的希望,就寄托在你這般青年身上!”
蔣經國
與蔣經國結拜兄弟,被蘇聯囚禁7年
屈武的驚天壯舉,得到了國民黨元老于右任的欣賞,得知他被北洋政府通緝,於是把他留了下來,在府中避難。
在此期間,屈武身上發生了兩件大事:第一件事是與于右任的長女於芝秀結為夫妻;第二件事是與蔣介石的長子蔣經國結拜為兄弟。
當時,蔣介石為了拉攏于右任,特意把蔣經國送到府中學習拜訪。于右任覺得屈武和蔣經國投緣,於是說道:“你們倆都是屬狗的(屈武年長12歲),都這麼年輕,不如結拜為兄弟,日後也能互相提攜。”於是,屈武和蔣經國結拜為兄弟。
1922年,屈武考入北大文科預科,並在李大釗的推薦下,於1925年入黨。期間,蔣經國也去北京學習,沒少接受義兄屈武的幫助,兩人一起讀書划船,度過了一段愜意的時光。
屈武與於芝秀
1926年,屈武在李大釗的安排下遠赴蘇聯求學,在那裡又碰上了蔣經國。兩人異國重逢,倍感親切。分別時,屈武把自己唯一的一條厚毛毯作為禮物送給了蔣經國,這才讓蔣經國撐過了西伯利亞的嚴寒。然而,沒有了毛毯的屈武卻在北冰洋的嚴寒中度過了難熬的7年。
屈武留蘇期間,妻子於芝秀被國民黨反動派以“通共”罪名逮捕,勒令她解除和屈武的婚姻關係。於芝秀無奈,只好和屈武離婚,才被釋放出獄。
1930年4月,屈武再婚了,對方是一個名叫妮娜的蘇聯姑娘。然而兩人剛新婚一個星期,屈武就接到指示,回國參加革命。坐在回國的列車上,屈武進退兩難,在火車啟動前,他朝劉伯承喊了一聲:“我回去和妮娜道個別。”說完就一躍而下,跳下了火車。
屈武與蔣經國在蘇聯時期的合影
不過,屈武剛和妮娜見面,就被蘇聯士兵逮捕了。經過一番審訊後,蘇聯以“違反軍紀”為由,將屈武發配到北冰洋岸邊的摩爾曼斯克勞改場,做了7年苦役。
直到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于右任得知前女婿的遭遇後,才通過向蘇聯大使交涉,將屈武營救回國。途徑香港時,屈武聯繫到中共駐香港代表廖承志,懇請他審查自己的歷史,接納自己重新入黨。但廖承志告訴他:“歡迎你回國抗戰,關於恢復黨組織關係的問題,日後研究後再做答覆。”
于右任
和平解放新疆,貢獻巨大
屈武回國後,暫住在前岳父于右任家中。蔣經國聽說他回來,第一時間趕來探望,抱着屈武痛哭不止,說道:“大哥,是我對不起你啊,你的恩情我終生難忘!”
1939年,屈武在重慶的周公館見到了周恩來,在會談中,屈武提出恢復黨籍,為革命出力。周恩來權衡再三,認為讓屈武留在國民黨更為有利,可以依託于右任的人脈,宣傳抗戰工作。
不過,屈武並沒有得到國民黨的重用,1944年,蔣介石把他安排回老家陝西,擔任建設廳廳長。屈武並不想離開重慶,只好找到蔣經國從中斡旋。但出於對大哥的安全考慮,蔣經國勸他說:“如今有人舉報你勾結共黨,你若是再不走,恐怕性命不保啊!”屈武只好赴任。
周恩來
在革命時期,屈武雖身處敵營,卻貢獻巨大,營救被盛世才關押的131名共產黨員和和平解放新疆,是他最濃墨重彩的兩筆。
1945年10月,屈武調任迪化市長(今烏魯木齊),到任後最緊要的一件事就是營救被關押的共產黨員。為此,他多次敦促張治中,提醒說:“釋放在押的共產黨員,不能再拖了,以表示我們成立聯合政府的誠意。”
經張治中許可,屈武在新疆監獄見到了瞿秋白的髮妻、女兒,以及毛澤民的妻子等人。他傳達過周恩來的指示後,又留下一些錢財,幫助大家改善生活。
蔣介石父子
1946年6月10日,在屈武的不懈努力下,這批共產黨員及家屬終於被釋放,安全抵達延安。就在十多天之後,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大舉進攻解放區。若是再晚幾天,恐怕屈武的這次營救行動就失敗了。
因此,當1949年,屈武以國民黨談判代表的身份來到北平後,周恩來緊緊握住他的手,感激地說:“謝謝你完成了這次重要任務。”
屈武赴京前,曾隨張治中來到浙江溪口,聽取蔣介石父子對和談的看法。期間,他多次找拜把子兄弟蔣經國談話,勸說他順勢而為,促成和談。可在蔣經國看來,和談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兩人不歡而散,從此再未見面。
解放軍進入新疆
不久後,和談破裂,屈武重返迪化,力促新疆和平解放。他說服了新疆省主席包爾漢、警備司令陶峙岳等人,終於達成共識,準備發動和平起義。
蔣經國時刻關注着新疆的動靜多次派人前來勸阻,但屈武不為所動,他在回電中說:新疆和平解放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恕我不能從命!
1949年9月25日,包爾漢、陶峙岳等人通電宣布起義,新疆和平解放。不久後,屈武以“歡迎解放軍入新代表團”團長的身份,親赴酒泉迎接彭德懷率領的第一野戰軍,為新疆和平解放作出巨大貢獻。
屈武
從監獄到國宴,87年代蔣經國祭拜祖墳
新中國成立後,屈武繼續擔任迪化市長,並於1950年重新入黨,終於得償所願。此後,他當選民革副主席、主席,1983年又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是堂堂的副國級幹部。
那十年特殊時期,屈武因為“兩度入黨”,前國名黨黨員的身份遭到“不公正待遇”,自1968年,被關押在秦城監獄長達6年時間。
不過,周總理沒有忘記這位為國家嘔心瀝血的革命者。1974年國慶前夕,他想起了這個熟悉的名字,將屈武列入國宴人員補充名單。毛主席審閱後,簡單批複了一個字:可。
就這樣,屈武得以從監獄出獄,直赴國宴,恢復了自由。
蔣介石祖墳
儘管不相為謀,隔着一彎淺淺的海峽,但屈武並沒有忘記蔣經國這個結拜兄弟。1987年,退居二線的他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浙江溪口,提着花籃祭拜了蔣經國的祖母和母親,甚至不顧年邁親自清理蔣氏陵園周圍的雜草。
在人民群眾眼中,蔣介石一家是中國人民的罪人,不可饒恕。因此當屈武來溪口掃墓時,很多人表示不理解。面對質疑,屈武只說了一句:“我兄弟在台灣回不來,我作為大哥,難道不該提弟弟掃墓嗎?”
回去之後,屈武將自己的見聞寫成一封長信寄到台灣。已入遲暮之年的蔣經國讀完來信後,大為觸動,非常感激義兄的善舉。
1988年,蔣經國病逝,得知消息後屈武悲慟不已,徹夜難眠。
1992年,屈武在北京病逝。臨終前他對子女們說道:“海峽兩岸人民團圓那時,你們為我斟上一杯茅台酒,讓我在九泉之下也能感受到祖國統一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