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逝世37年,我才讀懂了《邊城》里的遺憾

2025年05月09日22:50:41 歷史 1304

1988年5月10日,沈從文因心臟病猝發,在家中病逝,享年86歲。

那一年,諾貝爾評審委員會已經選定沈從文為當年的諾獎獲獎者,但因為諾貝爾獎只頒給在世的人,所以沈從文最後無緣獎項。

評委會主席的佩爾·維斯特貝里無不遺憾地說:“非常非常接近獲獎,但是他不幸去世了。”

沈從文,這位被認為文學造詣與福樓拜相當的文壇巨匠,就這樣與諾獎失之交臂,成為無數讀者心中的意難平。

而他的代表作《邊城》,則如同他的經歷一般,更是充滿了無數遺憾,令人嘆息。

書中,因為緣分牽引,人們相識相聚,又由於宿命使然,人們交錯離散。

一場又一場的悲劇,讓我們淚目,也不得不讓我們看清這樣一個事實:

生而為人,世事難得周全,總有一場遺憾,會將你推向無底的深淵。

當你看過《邊城》的故事後,相信所有的遺憾,都會從中得到釋懷和治癒。

沈從文逝世37年,我才讀懂了《邊城》里的遺憾 - 天天要聞

1

人活於世,誰不是帶着遺憾前行

沈從文筆下的邊城,位於美麗的湘西,一個叫茶峒的山城。

城邊有小溪,溪邊有白㟷,塔下有人家。

翠翠和爺爺就生活在風景如畫的溪邊,以擺渡為生。

自打記事起,她從未見過自己的父母,每每問及此事,爺爺總是點上一根煙,默默抽着,答非所問。時間長了,翠翠漸漸從爺爺和路人口中拼湊出父母的故事。

十五年前,母親與茶峒軍人相愛並未婚先孕,他們相約私奔。

但茶峒軍人認為私奔有損軍人名譽,走投無路的他服毒自殺,母親生下翠翠後,也自殺而亡。

母親是爺爺的獨生女,也是爺爺後半生的依靠,她的過早去世,成為爺爺一生最痛的噩夢。

就在絕望時,爺爺看到懷中粉嘟嘟的翠翠,心中這才升起一絲希望。翠翠的到來轉移了爺爺的喪女之痛,但隨着翠翠長大,另一種隱痛在老人心中發酵滋長。

爺爺害怕自己老了,翠翠無人照顧,又怕翠翠走了母親的老路,決定提早幫翠翠找個好歸宿。

為了彌補喪女的遺憾,爺爺使出渾身解數為翠翠鋪平未來的一切,試圖避免悲劇的發生。

他相中了船總順順家的大兒子天保,天保也喜歡翠翠。

可他不知情的是,翠翠早與天保的弟弟儺送,在一場端午盛會中相識相愛。

當天保知道所愛之人,卻早已是弟弟的心頭好時,頓覺心中五味雜陳。

站在情路的十字路口,他不知如何選擇。

最後,他決定用對歌的方式,和弟弟比試。

可當弟弟一開嗓,情意綿綿的聲音讓天保自覺甘拜下風。

天保黯然離開茶峒,退出了這場看不見硝煙的兄弟競爭。

沈從文在書中說:“一切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一切緣分,皆是宿命。

翠翠母親的死,是爺爺躲不開的厄運;

天保愛而不得的遺憾,誰又能說這不是命運的刻意刁難?

命運的轉輪,就像一個又一個連環套,環環相扣,最後釀成更大的遺憾。

《菜根譚》中說:“人情世態,倏忽成端。”

書本中,花開花謝,緣起緣滅;生活里,人聚人散,或近或遠。

懷念成疾的痛苦,想而不見的無奈,愛而不得的抓狂......

生活就是這樣,總有一種遺憾,都從始至終貫穿我們的整個生命。

不論你怎麼努力,怎麼挽留,也無濟於事。

這是成長所必經的苦痛,也是不可改變的宿命。

沈從文逝世37年,我才讀懂了《邊城》里的遺憾 - 天天要聞

2

人生最大的遺憾,

是一直在遺憾過去的遺憾

哥哥天保離開後,儺送與翠翠之間的愛情似乎沒有了障礙。

兩人的感情持續升溫。

可就在人們認為好事將近的時候,一個噩耗如晴天霹靂般,摧毀了所有人的期待。

哥哥天保在離開茶峒後,順水而下,做着跑碼頭的營生。

有一次,船在途中被石頭擱淺,天保試圖用力擺脫時,卻意外落水而亡。

天保的死,直接打亂了所有的節奏。

船總順順因為兒子天保的死,而陷入巨大悲傷,也遷怒於翠翠和爺爺,並故意疏遠他們。

對噩耗將信將疑的爺爺跑到順順家打探,卻怎料撞到槍口上,受到順順的冷遇。

受了一肚子氣的爺爺,像霜打蔫的秧苗般,悻悻而回。

深夜,大雨滂沱而下,爺爺帶着滿腹的委屈與牽掛,含恨離世。

爺爺的離開,如同抽去了翠翠的魂魄,她像一隻落單的孤雁,終日鬱鬱寡歡。

而此時,儺送因哥哥天保的死還沒透過氣來,家裡就張羅着為他相親。

儺送不想被家裡安排,他主動過來找翠翠,翠翠卻害羞地跑掉了。

心灰意冷的他只好離家出走,闖蕩江湖。

爺爺死去,儺送離開,翠翠的生命里,像被撕開一個巨大的口子,汩汩滴血,再難癒合。

簡媜說過:“遺憾像是什麼?像身上一顆小小的痣,只有自己才知道位置及浮現的過程。”

遺憾是長在每個人心口的痣,讓你不能擺脫,卻又無法釋懷。

它是天保愛而不得、客死他鄉的悲劇,是父親順順冷靜之下的抓狂,是儺送與翠翠之間無法逾越的屏障,也是爺爺對未來無能為力的惆悵。

遺憾像一個巨大的旋渦,深深吸附着他們,不斷下沉墜落。

他們只能任由命運的巨浪衝擊,毫無還手之力。

而苦樂參半的人生里,誰沒有這麼一段讓人痛不欲生,卻又無法補救的過往呢?

有人說:“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一直在遺憾過去的遺憾。”

煙花易冷,琉璃易碎。

人生就像邊城裡那場盛況空前的端午盛會,短暫的絢爛過後,最終都會歸於寂寥。

但不管曾經有過多少悔恨嘆息,日子還是馬不停蹄地朝前奔走。

與其在遺憾中沉溺不前,不如把眼界放長放遠。

放下過往,釋懷不甘,與命運和解。

跳出這個讓我們傷心失望的缺口,我們總能找到一塊平緩之地,安頓自己,然後以輕鬆的心情,繼續活下去。

沈從文逝世37年,我才讀懂了《邊城》里的遺憾 - 天天要聞

3

所有遺憾,都是另一種成全

就在翠翠心如死灰之際,一個人走進了她的生活。

他就是爺爺的忘年交楊馬兵,也是翠翠母親曾經的追求者。

當年,茶峒軍人在追求翠翠母親時,楊馬兵也在瘋狂地追求着。

楊馬兵是一名馬夫,可當他牽着馬來溪邊和翠翠母親對歌時,翠翠母親根本沒有理會。

受到拒絕的楊馬兵只好把心中的愛藏了起來,即便翠翠母親死後,他的牽掛絲毫不曾減少。

他把對翠翠母親所有的愛寄予爺孫倆,他和爺爺成了忘年交,默默守護翠翠的成長。

爺爺死後,他順理成章成為翠翠最親的人。

楊馬兵用笨拙的方式追逐那段夠不着的愛戀,彌補着年輕時的缺憾。

他在遺憾中成全了自己,也幫助着翠翠走出傷痛。

楊馬兵陪伴着翠翠,給她講述着母親的往事,爺爺與順順家的誤解,以及儺送離開的原因。

書中描寫道:“凡是翠翠不明白的事,如今全部明白了,翠翠哭了一個夜晚。”

淚眼中,翠翠彷彿看到往事浮浮沉沉,人事歷歷在目。

然後,所有的一切,都捲入呼嘯而過的歷史車輪,隱入漫天飛揚的滾滾紅塵。

那個夜晚,爺爺的聲音也從遠方飄來,縈繞在翠翠的耳邊,從模糊變得清晰:

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麼事都不許哭。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方配活到這塊土地上。

爺爺的話像是在翠翠心中撒下了倔強的種子,努力駐紮生根。

之後,翠翠像換了一個人,變得沉默,也變得沉穩起來。

她默默拿起爺爺留下的竹篙,擺渡兩岸船隻,迎來送往。

空閑時,她時常眺望遠方,似乎在等待儺送的回來。

但在故事的結尾,沈從文沒有給我們完美的結局,他只是輕描淡寫地留下一句:這個人也

許永遠回不來了,也許“明天”才回來。

或許,在沈從文看來,儺送回與不回,都已經不重要了。

因為現在的翠翠,不再是依靠婚姻救贖的孱弱女孩,她已經在風雨歷練中,成長為一個內核穩定,能扛事的大人了。

爺爺死前一心想為翠翠鋪平未來,翠翠卻通過自己的力量,完成夙願,活成了爺爺理想中的模樣。

而那些離別與傷痛,反而成為一種滋養的力量,幫助翠翠立在苦難的土壤中,不懼不驚,堅強生長。

很喜歡《海邊卡夫卡》中的那句話:“你從暴風雨中走來,但你已經不再是原來的你。”

失愛之痛,失親之殤,愛過錯過,皆成過往。

人生遺憾不期而至,如同猝不及防的風雨。

有人被蹂躪成泥,有人卻逆風而行,成為一個更加皮實硬朗的自己。

生活就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所謂擁有都只是片刻停留。

當我們了解這一真相之後,就不會困在過去的陰影里,任由巨大的失望操控。

而是將遺憾作為鏡子,照見現實,從中看到不完美的自己;

也將遺憾當作成長的機會,如鳳凰涅槃般,在烈火中重生,從痛苦中覺醒。

有人評論說:“《邊城》是一個溫暖的作品,但是後面隱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劇感。”

這種悲劇感,令人充滿無奈與辛酸。

它是邊城裡的愛恨情仇,在緣盡人散後,留給我們無限遐想,悵惘失望。

它更是沈從文進入諾貝爾獎終審名單,卻最終與獎項無緣,成為無數讀者的夢未圓,心不甘。

正如沈從文所說:“凡事都有偶然的湊巧,結局卻如宿命的必然。”

縱觀書里書外,種種遺憾,皆因求而不得。

你想要的,不因你的意願出現;你不想面對的,卻會陰差陽錯來到你的面前。

但也正因為有了這些不請自到的遺憾,和難以收拾的殘局,才倒逼我們變得清醒。

在巨大的絕望中,修鍊我們的抗挫能力;把遭遇的苦痛,當作成長的機會與挑戰。

這樣,所有的遺憾與不甘,都是命運最好的饋贈。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鄭諧:曹亮文起義前後 - 天天要聞

鄭諧:曹亮文起義前後

引子#本文摘自《和縣文史資料》第二輯(1985年10月),作者鄭諧,原標題《曹亮文起義前後》“朝聞道,夕死可也”用在自己身上可以,拿來生套別人就有點兒過了——沒人願意引頸就戮去做個冤死鬼。
當文友的評論成為一道風景250510 - 天天要聞

當文友的評論成為一道風景250510

精彩評論薈萃:(1)美篇文友“古月英”饋贈精彩評論:“呂蒙受降喜於心,潘濬原職續擔任。隨後呂蒙令全軍:禁止擄掠和殺人。呂蒙狡猾城府深,巧用恩惠攏人心,關羽屬下家屬們,油糧財物照樣分。次日孫權後軍到,設筵慶勝大犒勞。謀士虞翻建議道:拿下公安時
中國高規格出席俄羅斯“5·9”勝利日慶典背後的三重深意 - 天天要聞

中國高規格出席俄羅斯“5·9”勝利日慶典背後的三重深意

中新社北京5月9日電 (記者 李曉喻)當地時間5月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來自世界20多個國家及國際組織領導人應邀出席俄羅斯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慶典。這是習近平時隔10年再次出席俄羅斯“5·9”勝利日慶典。當地時間5月9日,俄羅斯舉行盛大慶典,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來自世界...
不要小看英國他它竟然殖民過這麼多國家和地區 - 天天要聞

不要小看英國他它竟然殖民過這麼多國家和地區

英國曾是歷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巔峰時期(1922年)控制着約3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佔全球總面積的四分之一,統治人口超過4.58億,被稱為“日不落帝國”。英國的殖民體系覆蓋了全球多個大洲,包括美洲、非洲、亞洲、大洋洲等。以下是英國曾經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