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今年菲律賓發生了一件大事,杜特爾特被小馬科斯逮捕,並且小馬科斯還將其向國際刑事法庭總部的荷蘭海牙送了過去。
可事實上,這並非第一次國家總統被送進大牢,早在24年前,就有一位南聯盟總統同樣被送進了大牢當中。
當時塞爾維亞的總理佐蘭·金吉奇為了討好美國,直接把前總統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抓捕起來,並送到了國際刑事法庭。
他的賣國求榮行為看似很讓人噁心,可他最後的結局,卻讓眾人大快人心。
戰爭推手,米洛舍維奇
米洛舍維奇可以說是一個傳奇人物了,1941年8月20日,出生在南斯拉夫波扎雷瓦茨,也就是現在的塞爾維亞。
因為18歲的時候,加入了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所以深受共產主義影響。
因此在國家道路上,米洛舍維奇依舊是堅定地相信,社會主義是一條正確的道路,這一條道路更加公平公正、更加合理也更加人道主義。
可惜的是,在蘇聯末期,資本主義已經滲透到了社會主義國家內部,南斯拉夫更是隨着1980年鐵托的去世,開始逐漸解體。
到了90年代初的時候,克羅地亞、波斯尼亞、斯洛文尼亞相繼獨立,南斯拉夫已經只剩下塞爾維亞和黑山組成了南聯盟。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米洛舍維奇站了出來,他想要穩定分裂的局勢。
1990年12月,米洛舍維奇成為塞爾維亞共和國首任總統,並在兩年後蟬聯。1997年,他更是依靠自己的威信,成功成為南聯盟總統,終於開始實現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
在米洛舍維奇看來所有的塞爾維亞人,都應該生活在同一個國家當中,他反對阿爾巴尼亞民族主義,也反對西方國家插手塞爾維亞人的政治。
這一番話,聽着似乎很霸氣,可實際上想要實現卻難如登天。
一方面,克羅地亞、波斯尼亞等國家已經獨立出去,不可能再回到南斯拉夫統治當中,所以在米洛舍維奇的道路中,不可避免地要和他們進行戰爭。
於是便發生了克羅地亞戰爭、波黑戰爭以及科索沃戰爭。
另一方面西方國家也不可能允許第二個南斯拉夫出現,所以在米洛舍維奇發動一場場戰爭的時候,他們也在到處渲染米洛舍維奇戰爭犯的身份。
科索沃戰爭成了米洛舍維奇的最後一戰,因為阿爾巴尼亞人鬧獨立,和塞爾維亞軍隊打起來了,米洛舍維奇直接派兵鎮壓。
西方國家看到機會,直接指控他進行種族清洗,並派遣軍隊對塞爾維亞進行轟炸。
面對西方國家的壓力,米洛舍維奇堅決反抗。
雖然很多人認為他是一個民族英雄,面對西方豪強依舊毫不畏懼。可依舊有大量的百姓,因為他不斷發動戰爭,對他怨聲載道。
最終米洛舍維奇也因為這一場科索沃戰爭,被西方國家把塞爾維亞經濟打崩,在2000年大選中,輸給了沃伊斯拉夫·科什圖尼察。
沃伊斯拉夫·科什圖尼察。
這一位社會主義總統,雖然說在政治當中,堅定了自己的道路,卻並沒有考慮到南斯拉夫的國情,最終因為改革失敗,落寞退場。
不過他的退場,卻並不是他的終點,給他帶來終點的是,一位塞爾維亞的總理。
金吉奇出賣國家尊嚴,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雖然說繼承南聯盟總統位置的是科什圖尼察,可實際上因為南聯盟面臨的眾多內外挑戰,總統權力受到各方面制約,權力更具體、更實在的反而是塞爾維亞總理金吉奇。
也正因為他的權力更為具體、更為實在,讓他在僅僅3個月的時間裡,就把司法系統清洗乾淨,37名最高法院法官,全換成了他所在黨派的年輕人,這也讓他迅速掌握了司法權。
同時他還重組軍隊,利用軍隊來消除米洛舍維奇的影響。
如果說米洛舍維奇是一名堅定的民族主義者,那麼金吉奇就是務實的改革派和西化派政治家,他和米洛舍維奇的立場和改革方式截然不同。
米洛舍維奇對西方態度強硬,金吉奇則是主動找到西方國家與他們進行合作,推動塞爾維亞向歐盟和北約靠攏,企圖融入西方的資本主義體系。
同時他又利用自己重組的軍隊,大力打擊貪腐、整治國內的黑幫勢力,重新建立起新的社會秩序。其中他還對米洛舍維奇勢力所勾結的澤蒙幫等黑幫勢力,進行了嚴厲打擊。
不過也因為他太過於重視西方的態度,為他帶來了殺身之禍。
米洛舍維奇下台後,西方為他專門設立的國際刑事法庭(ICTY)想要將他逮捕歸案,在這之前,他們早就給米洛舍維奇列出了戰爭罪、反人類罪、種族滅絕罪等一系列罪名。
金吉奇見到這一幕以後,不僅沒有任何反感,反而急着將米洛舍維奇送過去,以此來尋求國際援助和貸款。
2001年4月1日,米洛舍維奇在貝爾格萊德被抓,面對米洛舍維奇的去向問題,總統科什圖尼察倒是堅定維護國家尊嚴,反對將米洛舍維奇送出國。
可金吉奇卻為了眼前的利益,反抗總統科什圖尼察,並且在6月28日將米洛舍維奇送往了國際刑事法庭總部海牙。
這一事件發生,金吉奇的名聲一落千丈,無數人對他破口大罵。畢竟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就這樣被人賣了,這賣的不僅僅是總統,更是一個國家的尊嚴。
當然,金吉奇的目的也達到了,從美國那裡得到了一筆一億美元的援助。
不過金吉奇卻沒有想過,自己將米洛舍維奇賣了以後,會使自己悲慘結尾。
國家尊嚴不可辱沒,賣國求榮換不來真的繁榮
金吉奇出賣米洛舍維奇,導致塞爾維亞的黑幫失去了保護傘。
而金吉奇又在後續的改革中,對澤蒙幫等黑幫勢力大打出手,這讓澤蒙幫徹底活不下去了,為了能夠報復金吉奇,他們發動了最後一擊。
2003年3月12日,金吉奇在貝爾格萊德政府大樓前,被澤蒙幫的狙擊手一槍斃命,結束了他的一生。
在他死後,雖然有不少人為他感到可惜,認為他的改革,讓塞爾維亞得到了發展,可更多的人卻還是對他出賣國家總統,賣國求榮感到不齒。
事實上金吉奇的錯誤的確很大,當科什圖尼察已經決定將米洛舍維奇在國內審判的時候,他為了獲得西方國家的支持,選擇將其交出去。
當他將米洛舍維奇輕易交出去的時候,交出去的不僅僅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國家的臉面,一個國家的尊嚴。
試想一下,今天他將國家總統交出去換取西方國家的利益,那麼是不是當他下位以後,下一任總統也能將他交出去,換取別的國家所給的報酬?
如此一來,國家首腦,豈不是就成為貨物任人販賣?
要知道國家首腦,無論是總統、還是總理、主席,他們都象徵著一個國家的臉面、尊嚴。
他們犯了錯,我們可以審判他們,可我們不能因為他們犯了錯,就將他交給別的國家,因為他們即使是錯了,也只有自家人能審判,要打臉也只能是自家人打。
出賣國家首腦、賣國求榮的行為,永遠換不來真正的繁榮,只能換來一點微薄的補助,以及其他所有國家的唾罵。
如今的小馬科斯正在走金吉奇的老路,當他出賣杜特爾特的那一刻,也就註定了,他的結局是如何。
參考資料:
[1]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米洛舍維奇:在風浪中繼續掌舵[J].世界知識,1992,(18):17-18.
[1]李俊.一位政客的結局——塞爾維亞總理金吉奇遇刺[J].世界知識,2003,(07):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