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這位烈士,
為啥沒有後代?
這是一張保存39年的烈士證明書,雖然有些破舊,但仍然可以看清字跡。
上面寫着:
"張寬同志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壯烈犧牲,經批准為革命烈士。特發此證,以資褒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章)
一九八三年四月十八日"

這張烈士證明書,是1983年國家民政部委託上蔡縣民政局頒發給張寬的舅媽的。因為張寬小時侯父母去世,由他舅媽撫養一直到參軍。他是舅媽的養子,所以他舅媽也享受了烈屬的待遇。他舅媽叫徐玉蘭,2002年去世的,享年84歲。這張烈士證明書,就像傳家寶一樣,他舅媽去世之後又傳給了下一輩。雖然他舅媽的下一輩不能享受烈屬的待遇,但是在精神上仍然引以為榮、引以為豪!
張寬的家鄉在洙湖鎮一六王村委的雙張庄。張寬出生的時間是1926年,參軍的時間是1949年(23歲),犧牲的時間是1951年(25歲)。

1950年6月25日,爆發了朝鮮戰爭。美帝國主義糾集聯合國部隊,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對新中國造成嚴重威脅。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張寬所在的部隊是:65軍194師580團5連,編入志願軍第19兵團,兵團司令員是楊得志。
在朝鮮作戰兩年多時間內,65軍共進行大小戰鬥380餘次,斃傷敵23552人,俘敵美、英、韓軍中校營長以下471人;擊落敵機113架、擊傷335架;擊毀坦克62輛、擊傷84輛,湧現出許多英雄兒女。
著名作家巴金在65軍體驗生活,創作了小說《團圓》,後被改編為家喻戶曉的電影《英雄兒女》。《英雄兒女》中王成高喊“向我開炮!”的形象深入人心,《英雄兒女》中的插曲《英雄讚歌》傳遍全國。
河南作家魏巍,比張寬大6歲,也是從小父母雙亡。1951年,他被派到朝鮮戰場採訪,寫了一篇《誰是最可愛的人》,發表在《人民日報》上,後來又選入中學語文課本。他在文中寫道:“烈士們的屍體,做着各種各樣的姿勢,有抱住敵人腰的,有抱住敵人頭的,有卡住敵人脖子,把敵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敵人倒在一起,燒在一起。還有一個戰士,他手裡還緊握着一個手榴彈,彈體上沾滿腦漿,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國鬼子,腦漿崩裂,塗了一地。另有一個戰士,他的嘴裡還銜着敵人的半塊耳朵。在掩埋烈士們遺體的時候,由於他們兩手扣着,把敵人抱得那樣緊,分都分不開,以致把有的手指都折斷了。”
從以上巴金和魏巍這兩位著名作家的作品中,我們彷彿看到張寬在朝鮮戰場上,與美國鬼子同歸於盡的壯烈身影。
張寬烈士的遺骨,至今仍安葬在朝鮮“開城志願軍烈士陵園”8號墓。他和毛岸英烈士一樣,留在了他國異鄉。
如果張寬活到現在,他已經是96歲的老人了。他可以子孫滿堂,他可以在蔡明園享受着和平的陽光,安度着幸福的晚年。
從23歲參軍,到25歲犧牲,張寬沒有結過婚,所以沒有後代。但是上蔡縣那成千上萬個佩戴紅領巾的少年兒童,也如同他的後代,正傳承着他那保家衛國的英雄氣概,為保衛新中國的安定和平、為捍衛祖國的神聖領土而時刻準備着!
作者:蔡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