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在21世紀的今天,我國儼然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外貿加工基地。
每時每刻我國都有大量的商船前往世界各地,這些商船幾乎80%以上都要途經馬六甲海峽,這一水域幾乎可以說是我國的海上命脈。
馬六甲海峽對我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與此同時,馬六甲海峽作為重要的海上貿易線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也想要取得這條咽喉水道的實際控制權,為此,美軍在海峽沿岸國家設立了軍事基地,這對我國途徑馬六甲的商船造成了很大威脅。
為了擺脫這一被動局面,中國也在不斷尋求解決方案,但始終鞭長莫及。正在中國一籌莫展之際,緬甸伸出了援手。
2003年,緬甸將科科群島租借給中國,以便於中國能夠更順暢地在馬六甲海峽來往,不僅能夠使貿易航線運輸更安全,最重要的是,科科群島地理位置優越,幾乎可以說是馬六甲海峽區域的中心地帶,具有極高的戰略優勢。
但中國租借科科群島一事卻使印度坐立難安,甚至連西方國家都藉此事在國際上散播輿論。
租借科科群島對我國來說究竟有着怎樣的意義?科科群島又有何特殊之處呢?
一、馬六甲困境
在說科科群島之前,我們要先講一講馬六甲海峽的故事。
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是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水道,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共同管理,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國際貿易交通港埠。
海峽範圍並不大,全長只有1080千米,但對我國來說,它卻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馬六甲海峽的東南端直接連接我國南海,是我國最主要的能源運輸和海上貿易通道,一旦被封鎖,將會直接導致我國的能源供應出現危機。
我國的進口原油超過一半都是通過馬六甲海峽,從中東、非洲等地運過來,還有大量的商貿船隻,都是通過馬六甲海峽去往世界各地。
可以這麼說,馬六甲海峽就是我國的海上生命線。
但這麼重要的一個關卡,我國海軍卻鞭長莫及,因為它並不屬於我國的管控範圍。
與此同時,馬六甲海峽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對我國的重要程度,而不斷遭到西方國家的封鎖。
馬六甲海峽
在美國的全球戰略部署中,馬六甲海峽是必須控制的咽喉水道之一,為了加強對馬六甲海峽的控制,美國甚至直接在新加坡建立了一個軍事基地,同時還在印度重兵部署,就是為了將馬六甲海峽放在眼皮子底下。
雖然按照國際公約,美國並無權直接插手他國事務,但如此明目張胆地在馬六甲海峽周圍進行軍事部署,其野心已經昭然若揭。
美國這一舉動,無異於將手伸向了中國的貿易和能源安全上,對中國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一旦中美之間發生摩擦,美國很有可能會利用在印度的軍事力量,隨時對馬六甲海峽進行封鎖,這將使我國處於極其被動的地位。
因此,當務之急是我國必須要在馬六甲海峽這一海域內建立屬於自己的力量。
但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此前,馬六甲海峽沿岸的三個國家對於外部力量的介入一直都持反對態度,認為這是一種主權侵犯行為。
正當中國一籌莫展之際,鄰國緬甸向我國伸出了援手,他們將科科群島租借給中國,緩解了中國的燃眉之急。
二、科科群島
我國想要保證馬六甲航線的安全與暢通,就只能藉助鄰國的支持,印尼與馬來西亞是馬六甲海峽的管理國,必然不能直接與他們建立合作。
新加坡早已將立場傾向了美國,還將美國的軍隊迎進了港口,這一條路也堵死了。
亞洲的其他小國勢單力薄,在馬六甲海峽附近也沒有勢力範圍,正當中國一籌莫展之際,一個位於印度洋上的小島,映入了眼帘。
這個小島名叫科科群島,在茫茫印度洋中,科科群島並不起眼,甚至可以說它只是一個巴掌大的地方,科科群島包含了17個島嶼,面積僅有21.56平方公里。
要知道,即便是我國面積最小的海南省,也有3.54萬平方公里,這麼一對比,科科群島確實不大,但是,它卻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
科科群島位置
科科群島位於緬甸仰光的西南方向,距離緬甸本土約300公里,東邊與安達曼海相鄰,南邊與印度的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隔海相望,西邊就是孟加拉灣,東南邊就是大名鼎鼎的馬六甲海峽。
它的地理位置相當得天獨厚,處於緬甸、印度、斯里蘭卡和馬六甲海峽所組成區域的中心地帶。
在這裡,不僅可以隨時觀察印度在印度洋上的動態,還可以把控住馬六甲海峽的交通要道,這對我國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既保護了我國的能源運輸和貿易往來的安全,又遏制了美國試圖把控我國能源路線的野心。
這一發現可謂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為我國在“馬六甲困境”的解決方案上點亮了一盞明燈。
隨後,我國軍方與外交部開始同緬甸官方接觸,在經過一系列的談判後,2003年,緬甸官方與中國正式簽訂協議,將科科群島租借給我國使用。
具體的租借費用我們不得而知,這必然不是一個小數目,但在關乎國家能源安全的緊要問題方面,錢已經不是首要考慮的問題了,甚至可以將它稱為“花小錢,辦大事”。
租借科科群島這一消息當時並沒有在我國傳播開來,因此大部分國人都不曾知曉,但是這件事在國際上卻引起了軒然大波。
從上方向下俯視,科科群島就像是懸在印度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頭上的一把利劍,兩者間距僅有40公里,距離印度本土,也只有900公里左右,這樣近的距離,也怪不得會讓印度如坐針氈。
印度因此在國際上大肆渲染,揚言這是中國“珍珠鏈”戰略計劃的一環,中國試圖通過資助等各種方式,在海外設立軍艦停泊港口,這將對世界安全造成威脅。
這種子虛烏有的言論完全是資本主義強行扣在我國頭上的帽子,從始至終,我們都只是為了自身安全考量,從來未曾涉及他國的主權問題。
印度此番如此跳腳,不過是因為我國掌控了科科群島,就相當於遏制了印度東進的意圖,在其背後的美國就更加無可奈何了。
三、中緬往來
按理來說,想要租借他國的土地,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那麼緬甸為什麼如此痛快地同意了呢?原因有三。
其一,中緬早在1950年就已經達成了建交關係,在新中國剛剛成立,孤立無援的時候,緬甸伸出了援手,不顧西方國家的威脅,選擇與我們建立了外交關係,這是中國與緬甸建立友好關係的開始。
在此之後,中國與緬甸就展開了雙邊貿易,並且一直呈現增長趨勢。可以說,中緬的友好建交與關貿往來,都為此次租借科科群島打下了良好基礎。
科科群島
其二,緬甸出於對自身發展考慮,租借科科群島給中國並沒有壞處。
在將科科群島租借給中國之前,這裡的發展非常落後,因為距離緬甸本土有較長一段距離,交通也極為不便,因此島上居民稀少,僅有一千餘戶。
因為人煙稀少,所以島上的基礎設施極為落後,一天僅有八小時供電,日常所需的物資大部分也需要通過輪渡從緬甸運來。
但中國有了駐軍的權利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僅僅十來年的時間,我國就在科科群島上修建了機場跑道,並將其不斷延伸到2900米,還建造了光伏發電站,使島上居民實現了用電自由。
2019年9月科科群島機場擴建和填海基本完工
從2014年開始,我國還對科科群島展開了填海工程,擴大了科科群島的使用面積,這都使科科群島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緬甸政府將科科群島租借給中國作為觀測雷達衛星中心使用,不僅能夠促進緬甸國內的經濟發展,也能夠加強與我國的戰略合作關係。
隨着新世紀的到來,我國已經在世界舞台上越發顯眼,中國如此大的一個經濟體,其發展速度也是驚人的。
自從緬甸與中國簽訂租借協議後,中方也在不遺餘力地促進與緬甸的貿易活動的推進。
緬甸地處東南亞,自然條件優越,其石油開採量在亞太地區位列第七。
2009年,我國與緬甸簽訂原油管道協議,將於次年在中緬之間架設原油管道,起點位於緬甸的馬德島,終點設在重慶。
後來,這條輸油管道啟用後,每年都能夠輸送2200萬噸原油進入中國境內,這是我國繼中哈原油管道、中亞天然氣管道和中俄原油管道之後的第四條能源輸送線,這條線路的建成和貫通,代表我國海上原油進口可以成功繞過馬六甲海峽,緩解了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程度。
在開闢輸油管道的同時,中緬之間還組建了一條天然氣運輸管道,每年能夠向我國輸送12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這樣一來,我國的能源安全就得到了全方位的保障,不僅能夠保質保量,還不用再擔心因為國際局勢而受到阻礙。
同時對於緬甸來說,他們本來就是將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用作出口,中方與緬甸簽署協議之後,他們相當於獲得了一個大客戶,每年都可以獲得穩定的外匯收入,這樣一個雙贏的政策,雙方何樂而不為呢?
發展到現在,中緬之間的貿易合作越來越緊密,我國已經是緬甸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也是第一大出口市場。
總結
科科群島就像一個戰略支點,有了它,我國不僅順利掌握了馬六甲海峽的動態,還保證了海上運輸安全,更拉近了與緬甸的關係,使原油進口獲得更大的自由度,可謂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