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湖北省黃岡市代管的武穴市馬口湖春天好風光)
在公元742年,鄂東蘄州改為蘄春郡,蘄州的永寧縣改名廣濟縣。永寧縣名當時象徵著永遠安寧的意思,到了唐朝永寧縣隸屬於淮南道蘄州管轄。但這麼好聽的一個縣名卻是因為天寶元年出現了同朝代縣名相同的問題,唐玄宗親自將永寧縣改名廣濟縣,廣濟縣名字來源於“廣施佛法,普濟眾生”的意思。“廣濟縣”是一個特殊歷史背景下由當朝皇帝親自賜名又帶有“普濟眾生”的特殊含義,按說這個“美名”應該傳承千古,作為區域品牌進行推廣與歷史傳承,但在1987年10月撤銷廣濟縣升級縣級市時,竟然變成了“武穴”的市名了,這波操作定名讓歷史與地理學家們都言“看不懂”。
(武穴市是湖北省“雙低”油菜種植示範大市,常年種植油菜45萬畝,素有中國“油菜之鄉”的美譽。)
黃岡市廣濟縣改市時為何改名“武穴市”呢?1953年前,廣濟縣政府駐地一直在縣域北部的梅川鎮,其經濟發展一直在周邊縣域經濟中比較落後,在1953年將縣政府駐地搬到長江邊的武穴鎮後,其全縣經濟飛躍到了黃岡地區(現黃岡市)的前列,這是因為武穴鎮地處長江岸邊,擁有萬里長江的客貨運港口,在過去鐵路與公路不發達的年代,水運是大宗貨物的運輸的唯一選擇,所以“武穴”品牌經濟是遠遠大於“廣濟”的歷史傳承“普濟眾生”的歷史文化品牌的,這就是當時縣改市相關部門解釋為何仍然延續“武穴”作為市名的原因。
本作者以為,不管是縣名或者縣改市後的城市名,“廣濟”都比“武穴”之名響亮而且意義深遠。“武穴”市名來源於武穴鎮,據康熙縣治記載,此地或說漢以前為鄔家閱,唐訛傳為武家閱。而《長江圖說》記載有“武穴”古為長江著名穴口之一,初為小漁村,明形成市鎮,更名“武家穴”,後就在歷史與地理的複雜演變中變成了“武穴”之名了。
相比長江著名穴口與“普濟眾生”的歷史文化品牌,後者無論從歷史淵源及地名文化研究、地理相關特性以及城市文化形象品牌推廣方面,“廣濟”之名是遠遠勝於“武穴”之名的,這也是當今眾多的廣濟縣現在的武穴市人們的一種深情的家鄉情懷,這種家鄉情懷應該值得鼓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