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9年正月,89歲高齡的乾隆皇帝駕崩,一時間天下縞素。
這光芒成為康乾盛世最後的一抹亮色。在金鑾殿上,嘉慶皇帝帶領群臣哭喪,而在嘉慶身後,和珅卻比身為人子的嘉慶皇帝更為悲慟。
乾隆國喪未畢,僅僅十日之後,一封詔書從紫禁城快馬進入和珅府邸,上面列舉了他二十條大罪,隨後便將他下獄,最後一條白綾將這位史無前例的大貪官送上了黃泉路。
和珅為什麼能貪這麼多錢?又是什麼讓乾隆對他寵愛有加?
他的一生堪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傳奇。
和珅發家史:讀書賺個便宜岳父
和珅是滿洲正紅旗出身,雖然其家族是滿洲八大姓之一的鈕祜祿氏,但其父親常保一生卻庸碌無為,最高也只做到了福州將軍,遠離朝廷中樞,故而也沒什麼名氣。
和珅出生時正是父親在福建副都統任上之時,那時他的家境雖算不上太好,但也絕對不算差,家裡也能夠給他提供較為完整的教育,讓他從小對滿漢文化都有所兼學。
但是,生活還算平靜的和珅在他九歲時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大挫折:父親病逝。
先前和珅母親就因為生弟弟和琳時難纏而死,現在又痛失父親,和珅兄弟一時間也成為了孤兒。和珅少年喪父,家中頓失依靠,父親的其他妾室紛紛將常保留下的家產瓜分一空。
少年的經歷讓和珅早早地承擔起了保護幼弟的重任,他一方面日夜勤讀,一方面也出去找一些兼差來補貼家用,就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下生活了數年。
上天對努力的孩子總歸會有垂憐。憑藉過人的文采和見識,少年和珅考上了咸安宮。
咸安宮是雍正年間為旗人子弟專門設立的學堂,這裡教授的不僅僅是儒家的四書五經,還有全國各民族的文化、政策等。和珅就是在這裡得到了近一步的提升,沒過多久就成為精通漢、滿、蒙、藏四族語言和文字的天才。
在咸安宮的日子可以說是和珅進階仕途的源起,他天資聰慧,同時也刻苦用功,因而深受老師們的青睞。
同時也得到了當時一位大人物的關注。這位大人物就是時任直隸總督的馮英廉。
馮英廉
馮英廉經常在京行走,這一日閑來無事便到咸安宮走走。
當他行到書堂之時,忽然見到一位俊美少年,正於堂上與同學們侃侃而談,其氣度、談吐、學識瞬間讓馮英廉大為讚賞,並斷定此人絕非池中之物,而他關注的少年正是和珅。
經過多方探查以及與和珅本人的交流,馮英廉更加認準了和珅不是一般人。
雖然當時和珅還是一個窮學生,但他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將自己的獨女馮霽雯嫁給了時年十八歲的和珅。
和珅與愛女成婚後,馮英廉便想通過自己的人脈為女婿在朝中謀一份差事,但和珅卻不想輕易利用老丈人的權勢,而是打算考科舉來證明自己。
科舉考試
1769年,和珅人生中唯一一次以考生的身份走進了科舉考場,這次他的對手是全天下的讀書人。
雖然和珅自幼才思敏捷,見識也比那些只知道四書五經的考生廣,但其終究還是不諳八股之道而名落孫山。
原本和珅還想收起沮喪的心情準備來年再戰,但馮英廉卻已經有點等不及了。最後,和珅還是依靠其旗人的身份,在宮中謀了一份三品侍衛的職務。
品階是低了點,不過也算是直抵禦前,稍加時日還是有機會直接跟乾隆對上話。
和珅發家史:乾隆讓我平步青雲
乾隆最大的愛好就是玩,好在有爺爺康熙和老爹雍正給他留下的家底,要不然清朝很可能就在他的手裡斷送了。
這一日天色晴好,也無國家大事着急辦,百無聊賴之際乾隆便看着宮門外的一排侍衛發獃。不多時忽有侍衛來報,京中大牢里有個犯人越獄脫逃,眼下京城裡正在四處抓人。
乾隆一聽這事新鮮,便隨口吟誦了幾句《論語》中的名言,當場問侍衛們是什麼意思。殿門前的侍衛大多為武人出身,沒讀過幾年書,自然對乾隆的提問啞口無言。
正當乾隆初覺失落之際,一英俊侍衛大步向前,對乾隆的提問娓娓道來,這人便是和珅。乾隆御前侍衛見此人提刀向前,頓時攔在皇帝身前。
見和珅對答如流,乾隆也屏退左右仔細聽他侃侃而談。乾隆見這侍衛學識如此淵博,當場就讓他來到身前,與他探討起學術問題。
不日之後,和珅便被破格提拔成為乾隆的一品帶刀侍衛。從此,和珅便一直在乾隆身邊伺候,其為人小心謹慎,對乾隆的任何要求都完成得非常出色。
同時還經常與乾隆探討學術問題,憑藉其廣博的學識,讓乾隆對他讚歎有加。終於,和珅成為乾隆形影不離的侍衛,而他的輝煌也從這一刻起開始了。
僅僅給乾隆當了兩個月御前侍衛的和珅,被乾隆直接提拔成為戶部侍郎,官至從二品;然後又過了兩個月,和珅被提拔為軍機大臣,正式進入了大清的權力中樞。
然而這還沒有結束,又過了兩個月,和珅被任命為內務府大臣,直接管理皇帝的小金庫。
這一年,和珅才僅僅二十六歲。
和珅仕途之順古今罕有,隨後和珅的官職便一直往上加,成為身兼數職、權傾朝野的大臣,其地位與權勢一時無兩。
至於乾隆為什麼這麼喜歡和珅,直到今日也是眾說紛紜。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和珅這個人辦事能力絕對一流,乾隆皇帝雖然好大喜功、貪圖享樂,但也是一位眼裡揉不得沙子的君主,能在他的手下一路高升,其人做事必定深得聖心。
和珅也並非一開始就是個貪官,年輕的和珅初涉朝堂就平步青雲,他有年輕人的血氣和熱情,能夠執掌大權首先想到的是利用好自己的權利,為朝廷選賢用能,以留得生前身後名。
在吏部侍郎任上,曾有個叫安明的小官帶着很多錢來求和珅,希望能夠給他安排一個高一些的職位。
而此時的和珅看着成堆的金銀財寶根本不為所動,反而找到了這個人的卷宗仔細查看起來。
卷宗看罷,便起身走到安明面前,指着那堆金銀財寶跟他說:“你在原任上頗有作為,能力尚算出眾,這本就已經夠格拔擢,何必多此一舉?”
安明頓時羞愧難當。過了沒多久,朝廷的調令下來,和珅果然安排他升職。
但或許是命運的捉弄,剛剛接到調令的安明轉身就接到了老家的訃告,他的父親在老家病逝並希望他能儘早回家。
按照大清慣例,官員家中長輩逝世,無論在朝中做了多大的官都要回家守孝三年,而安明剛升了官不想因為此事耽誤仕途,於是便隱瞞不報。
但是清朝中期的朝局撲朔迷離,這件事很快被人知曉。和珅陞官太過順風順水,自然也惹得一大群人的嫉妒,他們得知安明是和珅舉薦升遷,便以此事為由向乾隆上書彈劾和珅。
不過這件事也被和珅知道了,憑藉其敏銳的嗅覺和對乾隆及朝臣的了解,他深知這件事處理不好的話,自己的政治生命恐將斷送。
和珅何其聰明,稍微一想就得到了圓滿的解決辦法:與其讓你們彈劾我,不如我先彈劾我自己。
他擬寫了一份揭發安明隱瞞父喪並悔過自己失察之罪的奏摺,趕在那些大臣的前面遞到了軍機處,當大臣們彈劾和珅的奏摺遞到乾隆面前時,乾隆卻輕描淡寫地說和珅只是失察之過,只將他降職兩級小懲大誡。
經歷過此事,和珅終於明白朝廷里的人心險惡。這一刻,和珅頓悟了:既然你們容不得一個清官,那我索性就做一個大大的貪官,將你們都綁在我這艘船上。
和珅發家史:我是絕世巨貪
和珅的貪污是從一樁貪污案開始的。
當時雲貴總督李侍堯被人檢舉貪污,乾隆對此事非常重視,便派出三位大臣前往雲南主理此案,和珅便在其中。
到了雲南,這幾位京官一時間也是兩眼一抹黑,對案情沒有絲毫頭緒。涉案人是已經下獄,但不管怎麼審都無法得到有效的信息,案情一時間陷入僵局。
不過和珅自然有他的手段,他以李侍堯的管家為突破口,沒日沒夜的對其嚴刑審訊,終於從他的身上獲得了李侍堯的貪污罪證,李侍堯最終認罪伏法。
見和珅如此為自己出力,乾隆龍顏大悅,讓和珅負責抄李侍堯的家。在抄家的過程中,和珅看見如同小山一樣的金銀財寶,頓時就起了據為己有的心思。
最後,上繳國庫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量的金銀都進了和珅的腰包。這是和珅第一次貪污,嘗到甜頭的和珅已經再也收不住手了。
原本作為御前大臣,又很會討好乾隆的和珅就已經得到了很多賞賜,而他得到最大的恩賜便是與乾隆結成了親家。
和珅處理完李侍堯貪污案後,乾隆直接安排自己最喜愛的十公主,嫁給了和珅的長子豐紳殷德。
公主下嫁是和珅人生中的高光時刻,除了公主帶來的大批嫁妝外,滿朝官員更是爭相到府慶賀。
對於賀禮和珅自然是照單全收,同時他也深深明白,只要乾隆和自己有這一層關係在,那自己一家的榮華富貴就有了保障。
隨着年歲日久,和珅的貪慾已經到了無法無天的程度。乾隆晚年,和珅多次主理科舉,遠道而來的士子們成批成批地湧向和府安排的秘密地點,向和珅“聊表心意”。
豐紳殷德
而後便能高中進士,規模之大,人數之多,乾隆晚期的登科士子幾乎全部都是和珅的門人。
同時,和珅倚仗乾隆皇帝的恩寵,幾乎做遍了朝廷重要部門的一把手。
每到任一處,便想方設法向屬下索賄,一時間大小官員都知道和珅見錢眼開。這已經不是晉不晉陞的事情,而是只要想保住官位就得給和珅塞銀子,而要晉陞就得付出更高的價碼。
和珅還利用為乾隆辦事的機會大肆圈錢,和珅的機敏能幹在加上下面官員的用心做事,讓他為乾隆辦起事來總能辦的漂漂亮亮,同時自己還賺得盆滿缽滿。
嘉慶
和珅入仕已經是乾隆中後期,隨着乾隆日漸老邁,他便將皇位禪讓給了嘉慶,但即便處於深宮之中,他還是牢牢把握着國家的最高權力。
而晚年的乾隆已經連說話都說不清楚,但說來也奇怪,唯有和珅能將他的意思完整的轉達給嘉慶和群臣。
於是在嘉慶初年到乾隆駕崩這幾年時間裡,和珅幾乎成為大清帝國唯一的話事人,民間戲稱他為“二皇帝”。
此時乾隆已經搖搖欲墜,但和珅似乎並沒有收手的打算,反而變本加厲的打壓反對自己的大臣,用誣陷、栽贓等下作手段把他們遠遠地逼出朝廷的核心圈子。
滿朝文武除了劉墉和董浩之外幾乎全都是和珅扶植的人。嘉慶皇帝面對和珅的貪婪和放肆卻也始終沒有辦法,只能等到自己真正掌握大權後才能一舉將和珅扳倒。
終於這一天還是來了,1799年正月乾隆皇帝駕崩,苦熬了三年之久的嘉慶終於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正式接管了帝國的大權。
他已經等了太久,此時他再也等不下去了。在乾隆去世不到半個月,嘉慶就將這位乾隆最看重的寵臣送到下面跟自己的父親團聚。
在侍衛們到達和珅府上時,和珅正在與家人共餐,可能他也知道了這群人來的任務,淡定地拿出了乾隆賜給他的“保命詔書”。
或許是出於對乾隆的新任又或是敬畏,和珅拿到這封詔書後一直沒有打開來看。
此刻他將詔書遞到領班侍衛面前,而侍衛打開後直接將詔書甩到和珅面前讓他自己看。這一看讓和珅的心徹底涼了,只見上書三個大字:留全屍。
一代巨貪就這樣隕落,他的一生完全依靠的就是乾隆皇帝的恩寵。有人說和珅是乾隆送給兒子嘉慶的大禮,但筆者認為至少乾隆在的時候是真心把和珅放在心上的。
他對乾隆可謂是知根知底,他盡心儘力為乾隆辦事,樁樁件件都辦得漂漂亮亮,甚至可以做出這樣的評價:和珅一生,從沒有讓乾隆失望過。
以和珅的才華,若是沒有貪污的事,或許也能成就一番佳話,但其利欲熏心,只能讓人扼腕嘆息。
當乾隆還沉浸在康乾盛世的迷幻境地之中時,外面的世界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是他的縱容造就了和珅,也是他開創的這個時代造就了巨貪和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