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寶|在昭平台水庫俢窯溝溢洪道的一段回憶

2022年09月27日10:17:14 歷史 1134

昭平台水庫俢窯溝溢洪道的一段回憶

趙天寶

在昭平台水庫俢窯溝溢洪道的一段回憶

趙天寶|在昭平台水庫俢窯溝溢洪道的一段回憶 - 天天要聞

趙天寶|在昭平台水庫俢窯溝溢洪道的一段回憶 - 天天要聞


窯溝溢洪道是昭平台水庫南溢洪道,因為它處在窯溝的地界,所以當時叫窯溝溢洪道。

時間,1966年農曆6月25日。

為響應毛主席“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的偉大號召,上級決定修建昭平台水庫二期工程:開挖修建南溢洪道及瀉洪間,(當時稱五道閘)加固水庫大壩建護坡。我們魯山縣的主要工程是修溢洪道建閘門。(這個時期歸許昌地區管轄)

民工組織要求軍事化。全縣各大隊抽調基幹民兵以排為單位,縣設團指揮部,各行政區設營,公社為連。(連長是泉上大隊支部書記王保鈞)。自上而下統一指揮。

6月25日這天,正值盛夏三伏,天氣十分炎熱。我們泉上大隊民工排的23名民工背着行李扛着工具按時到達梁窪公社連隊集合點。上午9時,全連約300多名民工,打着紅旗,沿着剛開通的第一條公路“魯梁公路”浩浩蕩蕩開往昭平台。

民工營房在婆娑街南部,是由各大隊提前建好的土.木.草結構的大工棚。一個大棚可供一個排的人員居住。(打地鋪)

趙天寶|在昭平台水庫俢窯溝溢洪道的一段回憶 - 天天要聞

趙天寶|在昭平台水庫俢窯溝溢洪道的一段回憶 - 天天要聞

趙天寶|在昭平台水庫俢窯溝溢洪道的一段回憶 - 天天要聞

趙天寶|在昭平台水庫俢窯溝溢洪道的一段回憶 - 天天要聞


民工伙食,一個連隊一個食堂。由於我國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剛剛過後,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還很困難,所以民工的生活條件也不太好。吃糧國家補貼一部分,自帶一部分。主糧全是小麥大麥交和扁豆交。生活用水條件較差,此處無水井,吃水是在附近的小河邊沿處打個直徑1米多的小水坑,裡邊放個筐子,只要把河裡的雜物隔離開就可以飲用了。

作息時間全團統一,早上5點半鐘起床,6點出操,7點開飯,8點排着整齊的隊伍上工。11點半收工吃飯。有炊事員把飯送到距工地約1公里的小山頭上民工就餐。這是因為在中午休息時間內爆破員要放炮,為了民工的安全,工地所有人員務必撤離。

這裡的石質堅硬,含鐵量高需要打2米左右深的豎井,裝好炸藥後,待團部發信號,全工地炮手可點火起爆。爆破的土石可供當天下午和第二天上午起運。

在那艱苦的年代裡,人們為了改變一窮二白的落後面貌,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以堅強的毅力,衝天的幹勁在工地上奮戰。工地上紅旗飄飄,人山人海。有的刨土,有的裝車。兩個人一輛架子車,一個拉,一個推,你追我趕,爭先恐後。團部的高音喇叭不停地播放音樂或表揚好人好事,以激勵大家增加勞動幹勁。全團工地熱鬧非凡。現在回憶起這壯觀的勞動場面真如一幅完美的畫卷。

在60年代里,一沒有先進工具,二沒有現代化設備,全憑着勞動人民的雙手,不到三個月時間,竟把坐在溢洪道中央的兩個小山頭各切除一半。

‘興修水利 ,造福後代’,是當時的響亮口號。而今“功在千秋,利在萬代”已是事實。

昔日的昭平台,今天的昭平湖,如一湖聖水滋潤着魯山人民。乾渠兩岸的農田,旱時能澆澇時能排,保障了農業豐收。同時也解決了魯山東部幾個縣的人民用水問題。

昭平湖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在魯山的大地上。

原魯山縣梁窪鎮泉上村:趙天寶

2022.6.25

趙天寶|在昭平台水庫俢窯溝溢洪道的一段回憶 - 天天要聞

趙天寶|在昭平台水庫俢窯溝溢洪道的一段回憶 - 天天要聞

趙天寶|在昭平台水庫俢窯溝溢洪道的一段回憶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諸葛亮神機妙算,奇才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 天天要聞

諸葛亮神機妙算,奇才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讓人驚掉下巴,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從小家裡貪困,童年以羊為伴,並且八九歲還是個啞巴。諸葛亮每天穿行在大山上,邊放羊,邊到處玩,有一天他爬上山巔,瞧見一個小庭子,裡面坐個鬚髮皆白,行雲流水的道家,他的出現引起老道人的注意。
吉林各界人士在偽滿皇宮紀念抗日英烈 - 天天要聞

吉林各界人士在偽滿皇宮紀念抗日英烈

中新社長春4月3日電 (高龍安 李彥國)“緬懷烈士 銘史礪新”——偽滿皇宮博物院清明節紀念活動3日舉行,吉林長春各界人士走進偽滿皇宮博物院東北淪陷史陳列館參加紀念儀式。 長春曾是日本侵華時炮製的偽滿洲國“首都”,坐落於此的偽滿皇宮是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偽政權所在地,留存有大量日本侵華罪證。4月3日,吉林長春,民...
雲南昆明:清明祭英烈 - 天天要聞

雲南昆明:清明祭英烈

4月3日,雲南昆明,警察向烈士敬獻鮮花。當日,社會各界人士齊聚雲南師範大學,在西南聯大舊址的 "一二·一" 四烈士墓前,舉行 "清明祭英烈" 活動,共同追思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獻出生命的烈士們。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4月3日,雲南昆明,社會各界人士齊聚雲南師範大學,在西南聯大舊址的 "一二·一" 四烈士墓前,舉行 ...
抗戰影像記憶|狼牙山五壯士 - 天天要聞

抗戰影像記憶|狼牙山五壯士

清晨的狼牙山,晨霧如紗。五尊青銅雕像在熹微中沉默佇立,嶙峋山岩將他們的身影勾勒成永恆的剪影。狼牙山的名字,是從什麼時候叫起來的,或許沒人說得清楚,但是因為什麼叫響的,在中國卻人盡皆知。“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2017年10月27日攝)。
“中國骨髓移植之父”陸道培院士病逝,享年93歲 - 天天要聞

“中國骨髓移植之父”陸道培院士病逝,享年93歲

4月3日下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和造血幹細胞移植專家,政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委、政協第九屆北京市委員會副主席,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原內科主任,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創始所長陸道培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4月2日16時58分在北...
206位抗戰老兵長眠這個陵園,長沙老人哽咽回憶英雄父親:他冒死接通線路幫助打勝仗 - 天天要聞

206位抗戰老兵長眠這個陵園,長沙老人哽咽回憶英雄父親:他冒死接通線路幫助打勝仗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80年前,抗戰老兵們捨生忘死抵禦外侮,為國家與民族立下不朽功勛。其中,湖南籍的大多數抗戰老兵已經離世,目前有206位老兵長眠於長沙唐人萬壽園抗戰老兵陵園。4月3日,公益組織湖南老兵之家的志願者們前往陵園祭奠老兵,在陵園裡,遇到了同來祭奠的柳華林,他的父親長沙籍老兵柳元青,於2022年...
會武術拿法考證的這位95後是個好警察 - 天天要聞

會武術拿法考證的這位95後是個好警察

“當武術的剛毅、法律的睿智與警徽的榮譽交織,會擦出怎樣的火花?”2024年8月參警的劉慶洋,在琴斷口派出所給出了答案。具有“國家武術二級運動員”“法律職業資格證書”“法律碩士”等多個標籤的劉慶洋,參警僅半年,已逐漸成長為派出所的“主心骨”。 用四兩撥千斤的巧勁化解矛盾 “出拳要有章法,調解更要有節奏。”學...
俞靄峰:中國著名婦產科專家 - 天天要聞

俞靄峰:中國著名婦產科專家

俞靄峰(1910.6.14—1991.5.31)女。浙江省鎮海縣(今寧波)人。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著名婦產科學家和醫學教育家。1930年畢業於九江儒勵中學,翌年考入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二年級時被挑選改學醫預科,1934年考入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