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他們回去。今天不把這幫小鬼子收拾在這裡,他們指不定能幹出什麼來呢”
1938年的一天,一位身材稍矮卻敦實、眼神稚嫩卻又堅毅的中國小戰士,眼睛死死地盯着附近一個水溝旁邊的六個人影。這六個人影正圍着一小堆火在取暖,每個人的脖子上,都掛着一條白色的毛巾。他們嘴裡嘰里呱啦的,一聽就是日本話。
在六個人的旁邊,是橫七豎八的好幾具中國軍人的屍體。他們身上有的是槍傷,有的是刀傷,血跡還未全乾,顯然剛剛遇難不久。看起來,這六個日本人就是這起慘案的罪魁禍首。
那位中國小戰士慢慢地將手伸進了隨身的挎包,摸出了4枚手榴彈,在絲毫沒有發出聲響的情況下,他擰開了手榴彈的底蓋,將拉環套在了手指上。他現在的心裡,滿是對侵略者的仇恨,絲毫沒想到,自己馬上就會成為一個傳奇英雄。
少年參軍
這個小戰士名叫韋容松。就在一年前,還是一個在校學生,是抗日的炮火,將他打造成了一個軍人。
民國時期,主政廣西的高官為了自保,將軍事建設和訓練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他們在民間搞了普遍的軍事訓練,讓老百姓也有了一定的戰鬥力。加上廣西人心眼實誠聽命令,戰鬥力強橫,後來便有了“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說法。
1933年,日本人侵略中國的腳步不斷加快,為了應對隨時可能爆發的全面戰爭,廣西推行了徵兵制,在民間大搞民團。大部分的廣西青年,都要接受一年左右的軍事訓練。一旦發現好苗子,立刻補充進部隊。其他的,也都登記在此,成為後備兵力。
在這種氛圍下,廣西子弟的尚武精神高漲。他們隨時準備趕赴戰場,和侵略者決一死戰。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韋容松每當聽到戰場上侵略者的暴行,都會不自覺地咬牙切齒。他雖然剛剛15歲,但是也明白應該為國盡忠的道理。正好此時,廣西立刻發布徵兵通告,準備將14個團的常備兵力擴編成40個團,韋容松立刻決定前去參軍。
韋容松也知道,家裡人是不會同意的。於是,他便留下一封信,然後連夜逃出家門,徒步走了100多公里,去到南寧報名參軍。
但是,徵兵辦的長官一看,這韋容松還是個半大孩子,便不想收他。但是,韋容松大哭大鬧,謊稱自己是個孤兒,別無去處,只剩下投軍一條活路了。而且自己能讀書寫字,在部隊里有用處。長官看他可憐,於是便破格招收了他。不過,主力戰鬥部隊沒他的份兒,他只能當一個後勤兵。
淞滬大戰
很快,韋容松就和六萬廣西子弟一起出發了。他們每個人帶着六雙草鞋,緊趕慢趕地走了兩個多月,總算是到達了淞滬戰場。
廣西狼兵來了!得知此事的中國軍隊大受鼓舞,於是便立刻發動了大規模的反攻。但是,由於日軍炮火太過猛烈,而廣西兵還沿用老的戰術,所以很快就出現了重大傷亡。僅僅三天時間,就有三四萬廣西子弟血染疆場。他們的衝鋒隊形太密集了,往往日本人一顆炮彈,就能炸倒一大片。
這一下,就是韋容松這樣的後勤兵也不得不上戰場了。他拿上一桿步槍,背上3袋子彈和10個手榴彈,開始向前線衝去。
由於缺乏訓練,韋容松不太會打槍。他能做的,就是不斷地給戰友遞送彈藥。目睹戰友一個個和日寇拼殺而死,這個新兵不但全無懼色,反而從心底里產生了一種仇恨。他發誓,必須要讓侵略者付出代價。
但是,敵人的數量實在太多了。武器裝備並不優良的廣西軍隊,縱然再是勇武,也不得不考慮突圍撤退了。此時,那些受傷的廣西士兵決定就地和日寇死拼,用自己的身體當盾牌,掩護隊友離開。
而那些活着的廣西兵,也受到了情緒上的感染。本就悍不畏死的他們,爆發出了強大的戰鬥力,硬生生地將敵人的防線撕開了一道口子。
但是,在關鍵時刻,這些廣西兵卻突然不走了。他們和日軍糾纏在一起,開始了慘烈的白刃戰。這種混戰戰法,才是廣西狼兵的強項。一下子,戰場上槍炮聲頓減,取而代之的是冷兵器時代的喊殺聲。廣西兵的倔強和強悍,讓兇殘的日本兵都不得不膽寒。
此時,經常照顧韋容松的一位老哥,抽出大刀來沖向了兩名日軍。三人你來我往地打了半天,最後老哥因為體力不支,被兩個日本鬼子打倒在地。
此時,韋容松簡直如同本能一般地動了起來,用手榴彈當鎚子使,一下子就打中了一個日本兵的頭部。結果這個日本兵腦漿迸裂,當時便一命嗚呼了。
另一個日本兵一看這個情況,也不再管躺在地上的老哥,端着三八大蓋,就像韋容松猛刺過來。韋容松身體靈活,左躲右閃,鬼子連續幾次都沒刺到他。突然,身後一聲槍響,那個日本兵腿部中彈,怪叫着倒了下去。原來,躺在地上的老哥緩了過來,將那個被爆頭的日本兵的槍拿了起來,擊傷了鬼子。
這邊鬼子一倒,韋容松撿起一旁的步槍,一下子刺了過去。步槍上的刺刀扎穿了眼前的鬼子,而年幼的韋容松,也從這一刻起,從一個後勤兵,正式蛻變成了一個戰士。
這之後,韋容松和幾個隊友撤出戰場。他們根本找不到大部隊,只能憑着印象往回找。後來為了躲避鬼子的轟炸,他們在一個破廟裡躲了一天。不久另一支部隊從此經過,這才救了他們。
回到軍營後,韋容松才知道,赫赫有名的廣西狼兵,幾乎在這一戰中全軍覆沒。六萬子弟,活下來的還不足十之一二,連番號都被打沒了。不過,他們這一戰整整打了8天8夜,10位旅長犧牲9個,在血流漂杵的情況下,竟沒有一人投降,也沒有一人逃跑!廣西狼兵的魂,仍然在上海的天空中飄舞!
整個抗戰期間,大約有1000萬人口的廣西,100萬人都上了戰場。廣西也成為了除四川兵之外,出兵最多的省份。抗戰能夠勝利,和廣西狼兵的貢獻密不可分。
以一敵六
撤退到後方後,廣西士兵進行了休整和補充。在此期間,韋容松加緊訓練,很快就掌握了開槍和使用手榴彈的技巧,還學會了簡單的包紮。他覺得自己準備好了,於是向長官申請,要調到一線去參戰。長官也同意了,將他調入了第48軍。
此時,日軍已經發動了新一輪額進攻。1938年1月,在山東一帶的日軍,不斷地向南推進,接連攻下肥城、泰安、兗州,曲阜、鄒縣、濟寧等地。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師團,從膠濟路出發,沿台濰公路南下,準備先奪取臨沂,再迂迴到台兒庄一帶,配合其他部隊合圍徐州。
廣西士兵當然不會讓他們如意,於是48軍開始在外圍設置工事,準備阻擊日軍,讓其無法會師。而第22軍和第55軍,則截斷津浦鐵路,讓敵人無法增援。之後,其他的中國部隊各自牽制住當面之敵,讓其首尾不能相顧。
不久,戰鬥正式打響,在郭里集的一個日本步兵營,莫名其妙地碰到了中國軍隊的主力,結果沒幾個回合便被全殲了。這一下,敵人原本的作戰計劃被打亂,進攻線路也受到了阻礙。原本已經拿下台兒庄的一部分敵人,士氣開始衰竭。戰場形勢,朝着有利於中國的方面傾斜。
也就在這時,48軍出現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意外。一個駐守外圍陣地的偵察班,突然就失聯了。上級用了各種辦法聯繫,都找不到他們。於是,長官命令已成為通訊兵的韋容松,去偵察班消失的位置看一下。
韋容松生性謹慎,他帶足了彈藥,朝着偵察班消失的方向就找了過去。他已經隱隱覺得,這支部隊可能是糟了日軍的毒手,所以自己也要格外小心。
果然,在悄悄摸上路邊的一座小山時,他發現了幾具屍體。這些屍體還有餘溫,顯然剛剛遇難不久。韋容松原本準備回去彙報,但是轉念一想,如果現在走了,那麼到底是誰襲擊了偵察班,就會成為一樁懸案。他決定就近搜索,看看有沒有發現。
不久後,韋容松就看見了一處微微的火光。火光之下,仍然是幾具屍體,而屍體旁邊,則是六個穿着中國部隊服裝、脖子上掛着白毛巾的人。看他們交談的興高采烈,似乎不是剛剛遭受了損失的中國士兵。
韋容松輕手輕腳地來到了六個人附近的一個小土坡上,豎耳朵一聽,果然他們說的是日語。看來,這夥人就是日本鬼子的特工隊了。
日本特工隊,每個人都是身懷絕技的老兵,他們人數雖然不多,但是破壞力極大。一旦讓他們讓他們滲透進來,中國軍隊很可能會遭受巨大的損失。於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韋容松,決定趁着敵人鬆懈的機會,一舉幹掉他們。
不久,天色越來越暗。幾個日本兵留了一個人放哨,剩下的人都躺在地上,呼呼大睡起來。而此時,韋容松已經悄悄拿出手榴彈,擰開後蓋,將拉環套在了手指上。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到了萬籟俱寂之時。那個放哨的鬼子,也開始一下一下的“磕頭”,不一會兒,他腦袋一垂,也進入了夢鄉。
這個時候,韋容松悄悄走了出來。他將四個手榴彈拉着,然後扔到了鬼子們中間。只聽“轟”的一聲,威名赫赫的6個日本特工隊成員,被炸得連渣都不剩。
此時,韋容松才從容地走了過來,撿起地上的兩支步槍開始往回走。他的身形還是太瘦弱了,無法帶走全部武器。
天亮後,韋容松回到駐地,彙報了此事。長官很高興,給他記了功,並且獎勵了他一套新軍裝。這一下,韋容松的幹勁兒更高了。
最終,在所有中國軍隊的通力合作下,台兒庄戰役取得了勝利。
壯烈犧牲
日軍在台兒庄吃了敗仗之後,開始重新將戰爭的重點放在南方。此時日軍的經濟也不足於支撐太久的戰爭了,他們必須儘快拿下武漢,然後向重慶進發,徹底終結戰爭。
但是,事情卻不會按照日本人的劇本來演繹。為了徹底擋住敵人,中國軍隊開始依託地形,層層設伏,層層阻擊,盡量拖住敵人,進而拖垮敵人。武漢會戰,就這樣爆發了。
1938年6月,日軍稻葉四郎的第11軍第6師團開始向黃梅地區移動進攻。而駐守黃梅的,就是剛剛從徐州趕來的廣西狼兵。此時,新的一批廣西士兵補充到位,“狼兵”的戰鬥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而此時,剛剛過完16歲生日的韋容松,也被提拔成了班長,成了徹頭徹尾的“老兵”了。按照軍隊中“傳幫帶”的傳統,他必須對新來的士兵進行“戰場教育”,讓他們儘快適應戰爭。這一點上,韋容松也做得不錯。
但是,日軍顯然沒有打算給他太長的時間。不久之後,日軍就來到了大洋廟山口附近。韋容松帶領自己的班,在一處小高地上進行防守。日軍攻得猛,中國軍隊也守得堅決,雙方進入了慘烈的拉鋸戰。
不但如此,廣西部隊的指揮官,此時也已經找到了新的戰術。他們在白天派出敢死隊,從側翼包抄日軍,緩解正面陣地的壓力;在夜間,則出動大部隊,和日軍進行“亂戰”和混戰。廣西狼兵名不虛傳,耐力十足,往往一夜能發動四五次進攻。沒用多長時間,日軍便已經疲憊不堪了。
廣西狼兵的名號,將日軍的稻葉四郎嚇得不輕。不久後,廣西軍隊撤出了第一層陣地。這位日軍驍將竟然連追擊和進攻都不敢,第二天選擇了別的路線,不再敢和廣西兵作戰。
不久之後,戰場形勢出現逆轉,日軍的補給越來越不濟,戰鬥力越來越差。而中國軍隊則抓住機會,發動了全面反擊。稻葉四郎的第6師團也匆忙撤回,變進攻為阻擊,守護日軍的外圍陣地。為了防備廣西狼兵,他們在陣地前布置了大量的鐵絲網。
但是,稻葉四郎顯然還是低估了廣西士兵。當進攻命令傳來時,韋容松班一馬當先,頂着敵人的火力就向前衝去。他的身後,是和他一樣驍勇的廣西子弟。他們在敵人的鐵絲網前,用自己的生命沖開了一條血路。當勢不可擋的廣西狼兵打穿第6師團阻擊線的時候,稻葉四郎只能慌忙撤退,依託廣濟城苟延殘喘。
這一戰,廣西士兵損失不小,他們雖然完成了任務,但是也不得不撤往後方休整。讓人扼腕嘆息的是,韋容松在撤退途中,遭遇了日軍的轟炸,結果壯烈犧牲。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16歲上。
如韋容松一般的年輕人,在抗戰時何止千萬。他們有的是廣西人,有的是湖北人,有的則是山西人,北京人。面對民族危亡,他們只有一個名字,那就是中國人。在所有中國人的努力下,中華民族頂住了一次巨大的災難,最終贏得了新生。這些年輕的中國人,正是我們民族的魂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