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接手朝鮮已將近十五年,作為金正日的兒子和他事業的繼承者,金正恩自上台起就表現出了對國內事務的超強控制力。
相對於父親的循序漸進,金正恩的奪權步伐走的更快,也更為果決,毫不拖泥帶水,他通過剷除異己,迅速樹立了自己的權威,將權力集中於自己一人之手,他不再是那個被人看輕的公子哥,而是一個心狠手辣的政治家。
在軍事、經濟、文化等多方面,金正恩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目前的朝鮮和金正日時期相比已大為不同。
現在的金正恩已踏入“不惑之年”,那麼他對朝鮮的統治和金正日時期對比產生了什麼變化,在金正恩的統治之下朝鮮的發展又將走向何方。
一、
2011年,金正日突然去世,金正恩突然被推向了政治舞台的中心。金正日雖然一直在托舉金正恩,安排他擔任各種軍政要職,但他還是太過於年輕,朝鮮內部對他心存疑慮的人非常多。金正恩尚未建立起自己的威望,他需要採取行動鞏固自己的權利。
金正恩在一開始選擇和姑父張成澤進行合作。張成澤長期擔任要職,深得金正日信任,被認為是朝鮮的“二把手”,金正恩在張成澤的幫助之下迅速鞏固了自己的政權。
但很快金正恩就對張成澤的存在充滿顧慮,他不願意讓一個具有權威的政治老手威脅到自己的權力,於是在2013年張成澤被處決了,這一行動不僅震驚了世界,更是在向外界傳輸了一個信號:“金正恩絕不會容忍他人挑釁自己的權力”。
金正恩第二個針對的對象是自己的哥哥金正男。金正男是家族長子,但是作風西化,很早就被驅逐出了朝鮮,一直流亡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按理來說對金正恩的統治不會構成威脅,但是2017年金正男還是在機場被人暗殺,幕後真兇直指朝鮮,雖然對此金正恩進行了否認,但是外界都猜測是因為金正男經常在外批評朝鮮所致。
通過這數次有預謀的政治清洗活動,金正恩迅速的穩固了自己的權力,至少在領導班子里再也沒人敢和他進行對抗,而父親金正日在這方面就相對保守,傾向於循序漸進,不如金正恩果決。
金正恩的領導風格與父親金正日大為不同。金正日的決策依賴於黨內的精英分子和軍事將領,許多的決策都由一個較小的領導班子所決定,決策過程很少對外公開,也不容外界質疑。而金正恩上位之後一改父親的作風,朝鮮黨內的很多決策、人事調整都通過代表大會進行決策,黨內的許多決策都較為公開透明,朝鮮的執政更加公開化。
其次金正恩相當重視幹部班子的建設問題。在金正日時期,朝鮮領導集團老齡化相當嚴重,因為朝鮮沒有明確的退休制度,年輕幹部上位速度慢,權力被集中在一部分老人手裡,這對於做出決策相當不利,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金正恩頻繁展開選舉換屆工作。
在金正恩最初執政的幾年裡,朝鮮幹部替換率達到了44%,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比率,體現了金正恩的決心。
在金正恩上台後朝鮮的政治確實有所改變,至少金正日時期普遍存在的不公開化、老齡化問題得到了改善,在政治之上金正恩確實帶領着朝鮮走向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二、
在經濟之上,金正恩帶給朝鮮的變化是巨大的。
金正日時期固守計劃經濟的政策,嚴重限制朝鮮經濟的發展,這導致了朝鮮的經濟缺乏活力,此前還有來自蘇聯的援助,朝鮮尚且還能維持,但蘇聯解體之後朝鮮立時陷入了經濟危機之中,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朝鮮遭遇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出現了嚴重的糧食短缺,在朝鮮歷史上這段時期也叫做“苦難行軍”,意在號召群眾發揮吃苦精神,共度難關。
為了解決饑荒問題,朝鮮放寬了對經濟問題的控制,並着手進行改革。
2002年,朝鮮推行了“七一改革”,其主要措施為:擴大企業的自主權,允許企業根據市場調整生產,自負盈虧;設置各類自由市場,允許商品自由交換;設立經濟特區,引入外資。
但因為金正日一直堅持優先發展軍事,軍事發展長期綁架經濟發展,對經濟本身重塑程度不高;其次就是朝鮮一直面臨制裁,來自外國的投資有限,這導致了金正日雖然想要發展經濟,但是朝鮮的問題始終沒能得到解決。
在金正恩上台之後,他開始推行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
例如在農業生產領域,金正恩採取了農業承包法:國家將土地撥給農民長期使用,而土地收成的10%-35%需要上交給國家,其餘的交由農民自行處理。
在工業領域也是如此,工廠所生產的產品的三分之一交由國家,其餘的也可以到市場上銷售,其所得利潤可以自由分配。
改革的成果也相當不錯,2016年朝鮮的年度收入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其GDP在1999年後實現了首次增長,增幅達到了3.9%。
金正恩上台後將國家建設的重點轉移到了經濟建設上,並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一改金正日執政時期朝鮮經濟半死不活的局面,在經濟建設之上,金正恩確實超越了父親,但在長期面臨著國際制裁的狀況下,朝鮮的經濟是否還能保持發展態勢還需要拭目以待。
三、
在對外關係之上,金正恩取得的成績是歷史性的。
在金正日統治時期,朝鮮長期依賴於蘇聯,蘇聯解體後轉而倒向俄羅斯與中國,尤其與我國的經濟聯繫最為緊密,我國長期對朝鮮進行能源、糧食援助,保障了朝鮮的生存空間。
但是金正日對西方國家採取了堅決的對立政策,朝鮮和美國長期交惡,尤其金正日長期堅持發展核武器,導致了國際社會的制裁,朝鮮的經濟大受影響,在外也處於孤立狀態。
其次就是美國長期對朝鮮進行軍事威懾,這加劇了朝鮮國內的緊張態勢。
在金正恩上台後,朝鮮改變了一直以來的擁核策略,金正恩公開承諾只要消除對朝鮮的軍事威脅,那麼朝鮮沒有理由繼續發展核武器,並且也表達了對解決美國和朝鮮問題的期待。
此前,美國和朝鮮之間也進行過數次對話,但都沒有取得很好的進展,正恩上台以後雙方都釋放出了新的信號。2018年,特朗普和金正恩在新加坡進行會談,這是朝鮮和美國關係的一次重大突破,會談後雙方都承諾要改善關係並且就核問題展開進一步討論。
當然,朝鮮和美國的關係受限太多,這使得即使雙方有心,但是關係依舊緊張,尤其美國國內如今的局勢也相當緊張,沒有太多心思處理朝鮮問題。
但是金正恩對於解決美國問題的決心很強,他雖然堅持了對美國的批判態度,但仍然表示只要美國願意放鬆制裁,那朝鮮也願意暫緩核建設問題,在金正恩的決心之下,美國和朝鮮的關係較金正日時期出現了一定的突破。
近些年來,金正恩對韓國的態度相當強硬,這與金正日大為不同,而未來朝鮮半島的局勢走向還要取決於雙方的態度,但無可否認的是,金正恩的強硬將會把朝鮮半島的命運帶往另一個方向。
四、
金正日繼承了朝鮮“先軍政治”的傳統,將軍隊置於國家的核心地位。
在金正日統治時期,朝鮮的軍隊建設優先於經濟建設,關於軍隊的預算是從未削減過的,軍事建設也優先於經濟、民生建設,軍隊領導的權力相當大,在黨內也兼任重要職務。
金正日將軍隊和他個人的統治捆綁在一起,沒有軍隊的支持,金正日的統治基礎將大受影響,為了保持自己的統治基礎,金正日將軍隊權力進行了分散,並且互相監督,金正恩因此加強了自己的掌控力。
但這也導致了朝鮮官方對軍隊控制不佳的問題。金正恩突破了金正日的局限,他將軍事大權牢牢的握在手裡,削弱了軍隊的權力,使得軍隊在他手裡只是武器,而不會形成武器綁架主人的局面。其次金正恩大規模撤換軍隊高層,安排自己的親信,進一步提升自己對軍隊的控制。
金正恩和父親最大的不同就是對經濟的重視。雖然他也重視軍事力量發展,但他不願意讓軍事長期綁架經濟,對於經濟的重視也超越以往。
金正恩執政的十幾年來展現了和金正日完全不同的風格與手段。他通過調整軍事發展方向、建設經濟、和緩與西方國家之間的關係、強化自己的個人形象和權力、改革領導班子等多個手段對朝鮮進行改革。
在經濟領域,朝鮮確實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至少現在很難發生“苦難行軍”這樣的悲劇,在外交上金正恩與西方國家之間展開會晤,實現了歷史性地對話,但是目前朝鮮和西方國家的關係依然緊張,未來將走向何方也取決於金正恩的決定。
但是我們需要承認的是,金正恩的建設手段已經讓朝鮮目前的狀況超越了金正日時代,可見金正恩確實實現了自己的目標,朝鮮歷史走向何方也取決於金正恩對外態度與未來世界局勢的發展,但是目前朝鮮的現狀已經走向了這些年發展的最好結果,而朝鮮未來的命運也讓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當今世界社會主義問題》:金正恩執政以來朝鮮對內政策的調整及效果分析
《中國新聞網》:朝美關係七十年變化:從對抗到對話
《參考消息》:俄專家稱金正恩經濟改革初見成效:農業採用家庭承包方式
《中國新聞網》:金正日逝世,朝鮮步入金正恩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