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水細潤無聲
文 / 賈友英
我的家鄉常州武進戴溪鎮,南鄰無錫馬山太湖,東接蜜桃之鄉陽山,穿鎮而過的錫溧漕運河,蜿蜒曲折地流向四方,所以這裡自古舟楫繁忙,水肥魚美,戴溪青魚的鮮美遠近聞名。
記憶里小船依呀的搖擼聲還若有所聞,父輩們從這裡販運豬仔得以手頭有餘。曾經依河而建的古老木建築還存有溫暖的記憶,年少時夥伴的小小身影,曾在這裡茫然地尋找通向遠方神秘世界的窗口。
走出故鄉時我曾是充滿靈氣的小姑娘,歸來時已歷經歲月風塵,少了年少時的通透,但依然用僅剩一點理想追求美好。一次偶然,同村沈朝陽,現是鄰村瞿家村書記,講到的故事勾起了我的鄉戀。這片熟悉的土地,小橋流水,明月清風永遠是我一生的牽掛。那片被清水淘洗過的鄉土,孕育了水的靈性細膩,鄉人們是柔和而隱忍的,他們日復一日地艱苦耕耘,養育我們。江南糧倉也為國家作出巨大貢獻,改革開放這裡的鄉鎮企業得到空前發展,雖然一度水質污染,通過不懈治理,又是水清天藍的好風光。
我對家鄉的印象僅僅感知的是風光秀美的小鄉村,這裡的人們勤勞樸實而平凡守法。翻開鄉史,我才知戴溪也有文臣武將,同鄉趙翼是清代名士,詩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名句聞名於世,《山行雜詩》意境深遠,“山雲才滃起,頃刻雨點飄。 乃知雲變雨,不必到層霄。 只在百丈間,即化甘澍膏。 君看雲薄處,曦影如隔綃。 自是此雨上,仍有赤日高。”雲雨變幻灑甘霖,站高處始見紅日當頭,詩人的境界可見一斑。作為史學家,他所著《廿史札記》與錢大昕《廿二史考異》、王鳴盛的《十七史商榷》為清代三大史考名著。
我的家鄉不缺英武之人,半部電台起家的王諍,原名吳人鑒,1909年7月3日出生於常州市武進區戴溪鄉,是江蘇省唯一的開國中將。他戎馬一生,是諜戰風雲的驍將,紅軍長征途中智取敵軍密電碼,被大家親切地稱呼千里眼、順風耳。在反圍剿、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收集情報,用智慧和不屈的精神屢獲奇功。六十年代美國先進的U一2偵察機多次入侵我國領空,王諍將軍和戰友又出妙招用電子戰術連續擊落5架∪一2戰機。被毛澤東譽為我軍通信事業的開山鼻祖。祖國的和平和穩定凝聚着他畢生的心血,他卓越的功勛將永載史冊。
家鄉的溪水靜靜地流淌,水下卻涌動着向前的力量,它無聲無息奔向大江大河。有軍人本色的沈朝陽書記向我展開了家鄉紅色的記憶。瞿家村12號、13號,一座三開間白牆黑瓦的老屋,彷彿歷經歲月風塵的老人向人們訴說著曾經不屈的歷史。屋前豎立的“江南抗日義勇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碑,時刻提醒着世人,這裡曾發生過一段永載史冊的故事。
日本侵華戰爭,那不堪的往事記錄著中華民族經歷空前的大災難大恥辱。 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軍的鐵蹄無情地橫掃中國,燒殺搶掠塗炭生靈,上海失守,江南淪陷,侵略軍輕易佔領南京,對南京人民展開了喪心病狂的大屠殺,幾十萬人的亡靈比靖康之恥更甚,他們的惡行挑戰人性的底線。在國家存亡之際無數英雄走上抗擊侵略者的鬥爭,他們是黑夜裡燃燒的火把,照亮黑暗的世界。水鄉也燃起火種燎原江南。
在那個最黑暗的年代,江南水鄉民不聊生。洛陽、戴溪地區燃起抗日火種,“農抗會”、“青抗會”、“婦抗會”和以小學教師為主的“抗日民族解放先鋒隊”等群眾抗日團體紛紛建立,為新四軍東進創建了可靠的集結地,這也是武進南部地區最早創建的抗日游擊基地。
1938年冬,“江抗”第三路軍副司令員何克希受黨的派遣來戴溪一帶搞統戰工作,並先後在戴溪建立交通站、情報網。1939年1月,“江抗”三路軍在戴溪、洛陽一帶開展抗日活動時,新四軍一支隊司令員陳毅派參謀長鬍發堅來領導敵後游擊戰爭,同時派徐緒奎任“江抗”三路軍參謀長,來戴溪、洛陽指導抗日活動。洛陽、戴溪地區人民積極響應,紛紛加入到抗日救亡運動中。
1939年5月抗日戰爭的輝惶歷史在我的家鄉書寫了濃重一筆。那年“江抗”三路縱隊通訊員許特立(洛陽岑村人)來到高家村與老師錢象賢、名醫錢近賢商議接洽義勇軍,對日軍深惡痛絕的兩位鄉賢出讓三間老屋。這裡竹林深深,環境僻靜,是理想的抗日大本營。5月1日新四軍一支隊司令陳毅令新四軍六團團長葉飛、副團長吳焜,率新四軍六團700餘人從茅山地區出發東進。義勇軍抵達武進縣戴溪橋、洛陽一帶,錢象賢、錢近賢帶領家人清掃房屋,讓出客廳,布置會場,迎接新四軍戰士。錢象賢家設立了“江抗”總指揮部,錢近賢家設立了“江抗”政治部。在錢近賢家中開了三天會議,正式成立了江南抗日義勇軍總指揮部。同時,為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成立了中共東路工作委員會,葉飛為書記,林楓、何克希為副書記。“江抗”總指揮部下轄二、三兩路。錢家人每天為新四軍戰士們燒水、鋪床、喂馬。著名中醫錢近賢先生為受傷生病的戰士們精心治療,戰士們稱他為“妙手神醫”。高家村一帶群眾也都熱情地迎接新四軍,家家戶戶鋪床添被安排子弟兵住宿。村民們幫戰士們洗衣做飯,給新四軍望風放哨,緊張有序,喜氣洋洋。“江抗”指戰員們也忙着給老百姓挑水、掃地、干農活。他們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所買糧食蔬菜,所借物具,每筆帳都與老百姓算得清清楚楚。高家村洋溢着民擁軍、軍愛民的融洽氣氛。“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江抗軍,打仗總是打勝仗,從不欺負老百姓,個個愛護江抗軍……”這是80年前,在江南大地廣為流傳的一首歌曲。會後千餘人從戴溪、洛陽出發,拉開了新四軍東進抗日的序幕。江抗”向東作戰,打擊了日偽,衝破了國民黨的限制,完成了籌集“人、槍、款”的任務,開闢了蘇南東路抗日根據地,短短的五個多月,“江抗”由東進的1000多人發展到5000多人,武器裝備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江抗”揮師東進捷報頻傳,1939年5月5日,“江抗”總指揮部率二路、三路縱隊共千餘人從戴溪、洛陽一帶出發,由橫林附近越京滬鐵路,進入無錫梅村、蘇州、常熟等地,具體任務是:衝破國民黨的限制,發展部隊,武裝自己,擴大抗日力量,並建立新的抗日根據地,成為新四軍江南指揮部領導的主力部隊之一。血戰黃土塘、夜襲滸墅關、火燒虹橋機場……這支部隊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勛。
1939年9月,根據實際情況和抗日鬥爭的需要,“江抗”西撤,在陽澄湖一帶留下了革命的火種,即後來為人所熟知的36位傷病員,成立江南抗日義勇軍東路司令部。紅色經典《沙家浜》便是根據該真實故事編寫而成。江抗軍在抗日戰爭史上書寫了最勇敢無畏的篇章。
一直想參觀江南抗日義勇軍指揮部舊址,無意間選擇了9月18日相約幾位有愛國情懷的同仁前往,我想也許是義勇軍英魂的指引定了這特殊意義的日子。這次同行的有秦觀後裔,他爺爺是抗日將領,父親是黃浦軍官。隨行的還有上海警備司令部的退休幹部,弘揚正能量的畫家、詞家。一路上大家欣賞山美水秀的美景,心裡感謝為我們創造歲月靜好的先烈們。正巧同行周女士是烈士的後代,她講述了父輩親歷的革命故事,她父親是赴英國求學的留學生,在導師介紹加入共產國際。二戰時參加了俄國抗擊法西斯的戰鬥,抗日戰爭爆發他毅然回國加入到反擊侵略者的鬥爭,不懼白色恐怖,發動愛國同胞為國捐款捐物。抗戰勝利後,會七國語言的周先生參與對俄國和日本談判,保住了東北和旅順港的領土完整。因為是國家難得的人才,不幸被歹人暗算,從此遙無音訊,讓人扼腕嘆息。周女士母親也是地下黨,抗戰期間在寧波壓塞堰飛機場(即現在的寧波庄橋機場),她母親眼目睹地下黨宋指導員被日軍抓獲,毫無人性的日軍放出兇猛的狼狗將指導員咬死,逼迫老百姓旁觀,她母親也親歷了殘忍的一幕,更堅定了消滅侵略者的勇氣。經常以自己是富家千金身份,為新四軍運送藥品、糧食、衣物等。英雄們的故事感染了大家,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希望國人都能珍惜今天的幸福,那是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
不多的路程,我們終於見到一座青磚木結構的老舊建築,彷彿一位溫厚的老者迎接我們到來,倍感親切,小屋右側是成片挺秀的竹林,猶見一位位義勇軍的英姿。進入牆壁斑駁的老屋,天井裡絲瓜藤爬滿原木門框,又有了春的氣息,爬上屋頂平台,瓦屋頂冒出高大的樹木點綴着房子的四周,古雅的風景適合水墨丹青的深沉悠遠的意境。門口刻着江南抗日義勇軍總指揮舊址紅字的石碑,映襯藍天白雲特別的壯嚴,大家行了標準的敬禮,向曾經用青春的熱血和生命換來和平的英雄致意。常州著名作家謝博義帶來他為南京投降書作詞的《滿江紅》,常州著名書畫家孫煥祥用楷書寫成書法佳作。無錫祠堂研究會秦氏分會副會長秦嶺創作一幅對聯,由常州顧柏生寫成行書作品,常州書家王建國精心寫就一幅歌頌英雄的墨寶,三幅書法作品獻給即將開館的義勇軍紀念館,表達大家對義勇軍的敬仰之意。望着山河煥新顏的大中國,我們在心底告慰先烈你們可以安息了。感謝你們和全國人民共同守住了巍巍大中華。
下午大家來到老鄉卞老師家的太康家庭農場,他是一位農科專家,培養的葡萄上了央視。品嘗了生態種植的紅寶石提子和陽光玫瑰葡萄,吃到城市水果少有的鮮潔甘甜。我們餘興未盡地參觀他家幾十畝的葡萄,搭建的綠色長廊掛滿一串串飽滿的紅提,在陽光下真如美麗的寶石在閃光,大家在果園裡載歌載舞,唱起甜蜜的葡萄歌,並留下了美麗的倩影。
在園子里我與卞老師閑聊,他回憶道,他家曾是擁有幾百畝地的大地主,但家庭以詩書傳家,樂善好施,抗戰時期他父親聽說茅山新四軍缺糧,毅然送去兩大船糧食,日軍佔領上海,他侄子領導學生上街抗議侵略軍的暴行,最後被日軍暗殺。我們常州有16個抗日秘密組織,很多家鄉人是其中抗日的中堅力量,我們的家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在反法西斯的戰爭中湧現了很多感天動地的故事,等着我們將來不斷發掘,希望後人把他們不屈不撓的精神發揚光大。
常州市領導和洛陽鎮各級領導不斷深度挖掘紅色資源,講好講活紅色故事。進一步挖掘“江抗”相關歷史資料,豐富“江抗”紅色故事內容,提煉特色紅色文化。全方面、多渠道宣傳“江抗”總指揮部的歷史意義,提高“江抗”革命故事的知曉率。讓紅色精神代代相傳。
當今和平社會黑暗勢力並沒有完全消失殆盡,毒教材的出現,污染了多少學生的思想。還有人公開場合殘害百姓,敵人的爪牙已經長成,他們有的已撕下偽裝,曾經的革命者的後代有些已經變質,給共產黨人抹黑。一些正直的軍人和警察已站出來揭露黑暗,他們不懼邪惡,像當年的英雄一樣,用熱血和生命捍衛着真理。回顧全球戰亂頻發,反法西斯鬥爭任重道遠,希望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維護正義,維護和平,革命者的鮮血不能白流。我們每個人都有捍衛美好生活的權利。願中華永遠強盛,世界再無戰爭。回顧歷史是更好地走向未來。也願我的家鄉人民永遠安閑幸福。
註:我鄉戴溪已併入洛陽鎮,本文借用了家鄉人記錄的紅色故事。
薦稿:安娟英
編輯:意不盡網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