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萬物知識局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中國從抗戰時期開始在軍服上就經歷過多次更改,曾有工農紅軍的傳統服飾、八路軍的服飾,到後來建國時期就有了“50式軍服”,從1955年開始到1965年就在此改進成為了“55式軍服”。
不過因為“55式軍服”在帽子的造型上頗有爭議,因此後來又再次進行了調整,先後生產了“58式軍服”和“62式軍服”,直到1965年開始使用“65式軍服”。
“65式軍服”有兩大特徵,那就是“國防綠”和“三片紅”,無論從哪個方面都近乎於完美,因此“65式軍服”也被稱為是“最美軍裝”,你見過哪些領導人是穿過“65式軍服”的呢?
“65式”和“55式”在外觀造型上就有非常顯著的差距,取消了最初的大檐帽和女軍人使用的無檐帽,全軍上下都做到了高度統一,“65式軍服”的帽子全部採用解放帽。
這樣一來就讓軍中的整體風貌提升了一個檔次,看上去不僅美觀還非常整齊,除此外,早期的軍服會將軍銜直接嵌在衣服上,但到了“65式軍服”時期就將這個軍銜嵌入給取消了。
衣服上只佩戴全紅的領章,這也是“三片紅”的由來,衣領處兩片紅,五星帽上的五角星也是紅色,三個地方組成了“三片紅”。
或許許多人會好奇,那麼如何去區分軍銜的高低,普通的戰士和幹部難道都一樣了嗎?
實際上“65式軍服”對於地位的高低也做了相關的區分,其中的奧秘就暗藏於上衣口袋,幹部的上衣口袋相對要多一些。
就好比這張照片,毛主席身着“65式軍服”他的上衣口袋就有四個,而普通的士兵通常就只有兩個,那時候四個口袋的軍服只有幹部才能穿。
這張照片也是毛主席身着“65式軍服”的留影,雖說沒帶五角星帽,但是通過上衣的口袋也能夠看出他的絕對地位。
而“65式軍服”之所以如此設計也是很有意義的,其中曾經熱播的電影《芳華》就對其進行了解說,這樣的軍服主要展現的就是“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的紅旗掛兩邊”。
《芳華》
這不僅體現了官兵一致的革命傳統,更重要的是讓全軍的服飾有了統一的雛形,要知道在早期抗戰時,紅軍、八路軍的服飾都不一樣,即便是同一部隊,穿着上也有不同。
這張照片就是周總理穿着“65式軍服”的留影,那時候軍服的軍帽還分為了夏冬兩個版本,夏季就佩戴有帽檐的解放帽,冬季則是佩戴栽絨帽或是剪羊絨帽。
早期時候無論什麼季節,軍帽都是非常單薄的,想要通過帽子來禦寒也是非常不易的一件事,而隨着軍服的慢慢演變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解放軍的改革與進化。
而在軍衣上冬夏兩季除了材質不同,款式倒是沒有太大的改變,都是採用立翻領的形式,衣襟扣子都是5枚褐色光面膠木扣。
幹部的口袋就有4個,普通戰士的口袋就是胸前兩個,而“65式軍服”所使用的面料也比較統一,夏季就是棉平紋布,冬季就是斜紋布。
這張照片拍攝於上世紀70年代,兩名身着“65式軍服”的衛兵正在天安門廣場前執勤,他們的衣服都被打理得十分板正,幾乎看不到褶皺。
這也是因為當他們作為執勤衛兵站在天安門廣場的那一刻,他們所代表的就不是個人,而是國家,如果軍服皺巴巴的,看上去也有損國家的“體面”。
通過他們軍服上的口袋也能看出兩人並不是普通的執勤士兵,而是兩位軍官,不僅如此兩人在着裝上還額外佩戴了兩個牛皮彈藥盒,其中一位還拿着63式自動步槍。
不過值得注意的就是,雖然手持步槍,但是槍上的尖刀卻一直緊靠在自己的身側,這也是軍中一直保留至今的規矩,刀槍決不允許對準老百姓。
因此現如今有不少人前去北京旅行時,想要和執勤士兵合影,當遊客靠近士兵時,他們都會用手緊緊握住槍上的尖刀,避免傷到普通百姓。
晚年“萬歲軍”的軍長梁興初坐在沙發上留下了這張照片,照片中他翹着腳,雙手放在身前,看上去非常凌厲和威嚴。
此時他所穿着的就是“65式軍服”,身為老將,他的一生也堪稱傳奇,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打鐵匠,在槍林彈雨中摸爬滾打,憑藉自身的能力順利成為了“開國將軍”之一。
在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戰役中,他率領38軍屢屢重創敵軍,從那之後38軍就有了“萬歲軍”的美稱。
一群走在瀋陽街頭的女兵,英姿颯爽,她們都穿着“65式軍服”,看上去整齊又幹練,那時候女兵夏季的服飾就是這樣的小開領,兩個下挖口袋。
和男性軍服相比,她們胸前的衣襟扣只有三枚,冬季的服飾和男兵相同,顏色都是“國防綠”,不過空軍和海軍在顏色上有所不同。
海軍是灰色,和現在的蔚藍色有明顯的差別,而空軍則是上綠下藍,現如今空軍則是白色軍服居多。
除此外,女兵和男兵的鞋子也有不同,男性一般都是解放鞋或是像上圖梁興初軍長所穿的那種黑布鞋,幹部一般都是皮鞋,不過也有極個別依舊喜歡穿着布鞋,更加輕便。
女兵夏季都是統一的黑色涼鞋,冬季的鞋子主要也是分為兩種,一種是棉布鞋,另一種就是翻毛皮鞋。
這張照片是劉志堅和劉萊英夫婦在公園散步時所拍攝的,夫妻二人都是穿着“65式軍服”,看上去精氣神十足。
李志堅是我國的“開國中將”也是解放軍昆明軍區第一政治委員,因此他所穿的軍服上都是四個口袋,也是幹部的標誌。
這樣的軍服雖說沒有肩章,但是衣領處的兩抹紅卻更加細緻的展現出了中國解放軍那樸實又莊重的力量感,有時候簡單反而更加能夠映襯出別樣的感受。
面對鏡頭兩人都是喜笑顏開的模樣,令人感到無比的親切,劉志堅將雙手背在身後,儘管微笑着可依然能夠感受到他身為幹部的幹練與威武。
看到這張照片有沒有感覺到一股“霸氣側漏”的氣質呢?照片中韓先楚仰着頭望向鏡頭,儘管此時已經頭髮花白,但身上的凌厲氣質卻絲毫不減。
68歲高齡的他穿着“65式軍服”端坐在會議桌前,軍容軍貌都非常嚴整,韓先楚是公認的人民解放軍最優秀的“開國上將”之一。
韓先楚不僅在抗美援朝戰役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拿下海南島他更是功不可沒,不少人都稱“沒有韓先楚解放海南,就沒有現如今的海島風情”。
他將自己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祖國,在抗戰時期,他的軍事才能令敵人膽寒,建國之後,他又積極投身於祖國建設事業中,向我們展現了身為“旋風將軍”的颯爽英姿。
在上世紀70年代,兩名正在執勤的年輕戰士被記者記錄下來,他們都身穿着“65式軍服”,腰間還別著“54式手槍”。
胳膊上還帶着寫有“執勤”字樣的紅袖箍,不過他們的服飾和天安門廣場的士兵相比起來就要簡單的多,褶皺也比較多。
不僅如此,通過他們衣服上的口袋也能夠分辨出兩人應該就是普通的士兵,不過無論是幹部還是戰士,穿着軍服時,上衣領的扣子必須扣好,因為那是“風紀扣”。
和現如今部隊的要求一樣,風紀扣、文明扣在外出時必須要扣好,因為這代表着一個軍人的體面和自律。
不過這張照片中就有幾人沒有將軍服的“風紀扣”扣好,此時或許許多人就有疑問,為何他們沒扣好卻還能拍照合影呢?
實際上這幾位是1984年前往老山前線參與對越自衛戰的士兵,身為偵察兵的他們需要在深山密林中探查敵情,而那時候老山的氣候比較炎熱,因此他們才將“風紀扣”解開,帽子取下,以此來緩解身體的燥熱。
這些看着還非常年輕的士兵,他們也都是家中的“寶貝”,為了祖國甘願前往前線奮戰,殘酷的戰場不僅沒有磨去他們的銳氣,反而使他們更加堅定了要報效祖國的心。
在他們的身上佩戴的武器都有所不同,有的佩戴炸藥,有的則是手持鋼槍,站在中間的士兵腰間僅別著一支手槍,那時候環境非常艱苦,可他們的毅力卻超乎了常人。
“65式軍服”不僅是我國使用時間最長的一款軍服,也是唯一一款不佩戴軍銜標誌的軍服,正因為他的特殊性才讓這款軍服成為了最經典的設計之一。
它的使用時間長達20年之久,在這個時期,我國在戰役上也取得了優秀的成績,不僅取得了珍寶島好西沙海戰的勝利,就連抗美援朝戰爭也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65式軍服”伴隨解放軍們度過了艱難的時期,也是這款軍服,拉近了軍民之間的關係,時至今日都還有不少人會想要收藏這款軍服。
而當大眾看到有人身着“65式軍服”時也都會肅然起敬,忍不住朝着他行軍禮,因為每一個民眾都深知,能夠身着這身服飾的大多都是曾參與過抗美援朝的老兵,值得大眾欽佩與尊重。
在1985年5月1日這款軍裝也正式退出了歷史舞台,後來在軍服的版型和款式上也經歷過多次修改,目前行軍服所使用的就是2007年正式列裝的款式。
不過無論軍服如何改變“65式軍服”都早已成為了人們心中最閃耀、最經典的存在,它承載着中國人民20多年的回憶,值得我們永遠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