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14時20分,緬甸(北緯21.85度,東經95.95度)發生7.9級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
僅僅12分鐘後。
14時32分在,緬甸(北緯21.60度,東經95.95度)發生6.4級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
本次地震的震中距離我國最近國境線294公里。
受其影響,雲南西雙版納、德宏、昆明、麗江、保山、大理等地震感強烈。
貴州、廣西等地亦有震感。
突如其來的地震,令人猝不及防。
據界面快訊援引CCTV國際時訊,截止3月28日21點55分,緬甸地震已致144人遇難,732人受傷。
據環球網援引央視新聞客戶端:截至3月29日11點12分,緬甸強震已導致曼德勒地區694人死亡,1670人受傷。
而傷亡數字仍可能持續上升。
這是自1839年3月23日以來緬甸的最強地震。
災難無情人有情。
緬甸地震後,中國公羊救援隊緊急派出16名隊員組成的偵搜力量攜帶地震搜救裝備赴緬甸救援。
3月28日22時,中國公羊救援隊已進入曼谷市坍塌大樓的救援現場開展救援工作。
當地時間3月29日清晨,來自中國的雲南救援醫療隊人員抵達緬甸仰光。
該救援隊共37人。
他們同時攜帶了全功能生命探測儀、地震預警系統、便攜式衛星、無人機等應急救援物資共112套。
3月29日9點30分,中國藍天救援隊已雲南瑞麗口岸出境,前往緬甸木姐市。
這是一支由16名經驗豐富、技能過硬的中國藍天救援雲南隊隊員組成的救援隊。
他們同時攜帶了PPE裝備、醫療急救包、發電照明設備、破拆工具等城市地震救援裝備物資。
中緬兩國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兩國人民就以“胞波”(兄弟)相稱。
中緬兩國的友好交往始於漢代。
盛唐時期,緬甸驃國王子率領樂工曾訪問中國古都長安。
著名詩人白居易為之感動,寫下了千古絕唱“驃國樂”。
“驃國樂,驃國樂,出自大海西南角。
雍羌之子舒難陀,來獻南音奉正朔。”
驃國獻樂是一次代表性的歷史事件,它說明唐朝加深了對西南地區的聯繫,同時在中原王朝的冊封和管理下,唐朝與周邊國家交往更加密切。
《新唐書》《唐會要》等古籍中記載,驃國這次獻樂所用的樂器計有8類22種。
其中就包括緬甸的古代樂器鳳首箜篌——一直沿用到現代。
是緬甸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樂器,已成為緬甸音樂文化的象徵。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6月8日,中緬兩國正式建交。
2023年11月29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
美聯社記者就中方在緬北局勢中的立場進行提問。
汪文斌表示,中緬是友好鄰邦,中方始終尊重緬甸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我們衷心希望緬甸局勢穩定、國家發展,堅定支持緬方推進和平進程,任何挑撥中緬兩國胞波情誼,破壞兩國友好關係的行為,都不得人心,也不可能得逞的。
現在,緬甸遭遇地震災害。
作為友好鄰邦,儘管我國邊境地區也受到地震波及,造成損失。
但是我國依然第一時間派出救援隊伍進行國際救援。
這是中緬兩國友誼的表現。
里仁為美。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的心一定安放在有仁德的地方。
一個真正有胸懷的國家,他的心襟一定安放在有仁德的地方。
這才是真正的大國擔當,大國風範。
中國此舉無疑給世界上了一課。
中華民族"萬邦協和","里仁為美"的博大胸懷,是幾千年的文化傳統。
他的背後是中國對和平與和諧的維護和守望。
最後,願緬甸挺住!也願中國救援隊安全歸來!
註:文中的新聞事件及圖片來源於環球網、界面快訊、央視新聞、澎湃新聞、大眾新聞•半島都市報、百度百科等參考文獻《雲南三交史話 | 驃國獻樂: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一次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