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剛剛去世了,但是她的墓志銘或許早在1952年的2月6號,她即為英國女王的那一天,就已經早早刻好了。今天帶領你一睹伊麗莎白二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在大英帝國半個多世紀的興衰進程當中,她到底又扮演了怎樣一個角色呢?
伊麗莎白公主是1926年出生在倫敦,當時她爺爺喬治五世在位,王位繼承人是叔叔愛德華八世。十年後也是是1936年,愛德華八世退位了,她的父親就成了國王喬治六世,年僅10歲的伊麗莎白公主成了第一王位繼承人。
女王在位時,她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經歷過22屆奧運會。幾乎可以確定的說,伊麗莎白二世的離世,意味着一個激蕩大時代的終結。這位女王在她長達將近一個世紀的人生當中,非但親眼見證了曾經的大英帝國衰落瓦解,更是親身經歷了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始與終結,親眼目睹了美蘇爭霸,蘇聯解體,會見過14任美國總統,任命過15任英國首相,更是見證了世界在斗轉星移之中邁向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回顧她的一生,皆是對世界歷史的見證。
1952年,伊麗莎白即位,英國女王自此開啟了她長達70年的女王生涯。但是在伊麗莎白即位之時,她所面臨的是一個正在分崩離析的日不落帝國。從16世紀開始,一直到二戰前夕,英國一直都是雄踞世界頭號大國的王座,被世人尊稱為是日不落帝國。可是經歷過二戰的衝擊之後呢,英國的經濟和軍事雙雙走向了衰落。昔日英國的殖民地眼見他們的老大哥日薄西山,便紛紛開始宣布要自己獨立,擺脫英國的殖民控制。雖然這些國家的反抗殖民統治是完全正義之舉,但是當時作為英國女王的伊麗莎白依然必須站出來維護英國本國的利益。她自出任英國女王開始,就四處走訪全球各個國家,儘力勸說這些英國的殖民地不要擺脫英國聯邦的控制。當時風雲飄搖之下的英國,為了留住這些昔日的殖民國,這位英國女王不惜向這些國家提供了大量的經濟援助和資金投資,這些援助在當時又進一步加劇了英國的財政負擔。但也正是因為這批援助,大量的殖民國也選擇繼續留在英聯邦。如今,英聯邦成員國已經有56個,這些國家分布在非洲、亞洲、美洲等各個地區,總人口接近25億,幾乎佔地球人口的1/3了。而這個龐大的英聯邦也讓英國時至今日依然在國際上有一席之地。可女王的努力並沒有阻止英國的日漸蹣跚的腳步。二戰結束的時候,英國已經是當時世界上排列前茅的債務國了,高昂的負債讓她根本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推動國家經濟的復蘇。而當時的美國卻乘虛而入,在歐洲推行名為馬歇爾計劃的重大經濟戰略。這個計劃簡單來說就是美國出錢投資歐洲企業,以此幫助歐洲經濟復蘇。當時大批美國企業也隨着馬歇爾計划進入到了歐洲市場,很快搶佔了英國企業在歐洲市場的份額,美元體系更是在歐洲市場一時風光無限,導致包括英國在內諸多歐洲國家的美元債務也是越來越高。而且更致命的是,自從全球互聯網革命以來,歐洲本土幾乎沒有強大的互聯網企業,因為這些企業只要是稍微發展強大一點,就會被美國企業收購,甚至通過競爭消滅。如果說馬歇爾計劃讓整個歐洲喪失了過去的話語權,在經濟上越來越依賴於美國。
那麼1993年歐盟的成立,則是歐洲國家希望通過團結起來成立歐盟,達到與美國平起平坐的目的。但是這歐盟自打成立以來,主要話語權掌握在法德兩國手中,當時這英國作為歐盟其中的第三大經濟體,為了提升在歐盟中的地位,屢屢想以脫歐為要挾,企圖在歐盟中掌握更大的話語權。可是誰曾想, 2016年英國全民脫歐公投的時候,自己玩脫了,通過公投終決定脫離歐盟。而脫歐公投也是導致這幾年英國經濟遭遇全方位的衝擊,由於脫離了歐盟的貿易體系,導致英國的貿易金融屢屢是動蕩不安。
這個時候,已經93歲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少有的說出了一句,我們的政治家沒能力管理國家。你要知道,之前的數十年,伊麗莎白幾乎沒有發表過任何批評英國政治的言論,隨後,伊麗莎白更是在英國議會上通過了阻止“無協議脫歐的方案”力阻脫歐局勢惡化。
坎坷的是在英國脫歐的2020年,正巧又碰上了全球疫情的爆發,這讓原本因為脫歐而蒙上陰影的英國經濟那是更加雪上加霜了。在伊麗莎白二世去世的前幾個月當中,英國的英鎊暴跌,通脹暴漲,赤字失控,央行緊縮,能源危機啊。別看英國加大業大,但是它的通脹率已經達到了40年來的新高,為了抑制通脹,英國央行大幅收緊的貨幣政策,從而導致外國投資者正在逃離英國市場。現如今英國的GDP的總量都快被昔日的殖民地印度給超越了。時間是最無情的敵人吶。確實,這位女王曾經獨步行走在英國王座之巔,俯瞰半個世紀以來的全球大事,潮起潮落,但一人俯瞰世界的背後,何嘗又不是一份蕭索與孤獨啊。
在1947年的時候 21歲的伊麗莎白二世許下諾言,要作為國家精神的定海神針奉獻一生。如今一轉眼, 75年過去了,所有的是非成敗最終都將化為塵土吧。
文章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撤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