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時候的語文課堂上,令人記憶深刻的就是一個個精彩的成語故事,比如負荊請罪、圍魏救趙、聞雞起舞等等,這些成語故事不僅讓我們學到了知識,也學到了道理。
而提到“負荊請罪”,就不得不提到戰國七雄中的趙國,以及趙國著名的大臣,廉頗與藺相如。藺相如在澠池上回擊了秦王對趙王的侮辱,獲得趙王的青睞而官居廉頗之上,這讓為趙國出生入死才獲得高位的廉頗大為惱火,處處刁難藺相如。
藺相如為趙國利益考慮,處處忍讓廉頗的刁難,而廉頗醒悟後也背着荊條向藺相如請罪,最終兩人成了刎頸之交,在國家利益面前,兩人都選擇了妥協,造就了一場千古流芳的佳話。
然而人們只看到這個故事本身,卻不知道廉頗與藺相如最終令人悲嘆的結局。
負荊請罪,將相和
廉頗首次出場是在公元前283年,當時趙國攻伐齊國並取得大勝,在這場戰役中,廉頗領兵攻入齊國境內,接連攻下數座城池,廉頗英勇之名因此傳遍諸侯。
廉頗因功被趙惠文王封為上卿,當時藺相如還只是身份低微的舍人,廉頗和藺相如兩人身份懸殊,根本沒有任何交集。而在不久後,發生了著名的“完璧歸趙”事件,藺相如因保護和氏璧有功,被趙王提拔為上大夫。
當時秦國強大,對趙國採取了一系列軍事行動,佔領了不少城池,在這種情況下,秦王主動約趙王在澠池相會,秦強趙弱,趙王不敢與秦王撕破臉皮,只好答應赴會。在宴會上,藺相如挺身護主,維護了趙王的顏面,從此之後,藺相如被封為上卿,位置在廉頗之上。
廉頗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常年為趙國征戰,能獲得如今的地位都是靠真刀真槍在戰場上拼殺得來的,而如今一個小小的舍人竟然只憑藉巧舌如簧的本事就爬到了他上頭,這令驕傲的廉頗非常不滿,聲稱要給藺相如一點顏色瞧瞧:
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
廉頗之言很快傳入藺相如耳中,但藺相如卻不予理會,下朝看到廉頗還會有意避讓,這讓廉頗更加覺得藺相如是軟弱無能。藺相如的門客對此很是不解,對此,藺相如解釋說,秦國不敢打趙國是因為有他們兩人在,他們內鬥只會讓秦國高興罷了。
此話傳到廉頗耳中,令他大感慚愧,於是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府上謝罪,藺相如也是趕忙迎接廉頗表示諒解,自此兩人達成和解,成為至交好友,而這段故事也成為美談流傳至今。
一代名相,遺憾中落幕
趙國因廉頗和藺相如得以壯大,可兩人的結局卻並非完美。
藺相如能夠發揮出他的才華,是因為趙惠文王肯重用他,而當趙惠文王去世,新王趙孝成王繼位後,自然要提拔親信,打壓前朝老臣,以防止老臣憑藉自己的影響力對新君執政造成阻礙。
廉頗與藺相如就被新上任的趙孝成王所忌憚,在長平之戰中,廉頗率領趙國大軍鑄造堅固的防禦陣線,堅守不出,意圖拖垮秦國大軍,不過在曠日持久的對峙中,趙國後勤遭受巨大壓力,已經無力支持如此大的消耗。
對於趙孝成王來說,廉頗是外姓將領,手中卻幾乎掌握着趙國所有的兵馬,這讓趙王如何能放心?而且,廉頗與秦軍對峙了兩年多而沒有取得一點進展,再加上秦國的離間之言,趙王對廉頗越來越不信任,因此在得知秦人畏懼趙括領兵後,才果斷用趙括替代了廉頗。
我們知道有一個成語是專門形容趙括的,那就是“紙上談兵”,要說談論兵法,那趙括可以說是誰都不服,但要是真正上了戰場,他就抓瞎了。
此時,藺相如雖然抱病在身,但他聽說趙王要替換掉廉頗後,仍堅持上書勸誡趙孝成王不要臨陣換將,而且說出了趙括只知兵法卻無實戰經驗的缺點:
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可惜藺相如的建議卻沒有被趙孝成王採納,最終還是用趙括替換了廉頗,這也直接導致趙國在長平之戰中慘敗,40萬青壯精銳盡沒,趙國元氣大傷。
而自此之後,藺相如的身影也消失在歷史洪流中,不過藺相如以重病之軀眼看自己為之奮鬥一生的趙國險些毀於一旦,不難猜測,藺相如很有可能是在憂憤中病重離世。
老將不得重用,客死他鄉
廉頗與藺相如不同,他的身體還算硬朗,能夠繼續領兵出戰為趙國效力,不過與藺相如眼看趙國淪陷而無能為力而言,廉頗則顯然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他空有一身本領,卻得不到趙孝成王的重用。
在長平之戰後,廉頗曾經消失過一段時間,比如在邯鄲之戰中就沒有出現廉頗的身影,直到趙孝成王15年,趙國受到燕國入侵,廉頗才再一次為趙國領兵出征,廉頗在此戰獲得大勝,因功獲封信平君。
趙悼襄王繼位後,廉頗的兵權再次被解除,惱羞成怒的廉頗領兵攻打趙悼襄王派來替代自己的樂乘,導致樂乘逃走,廉頗也因此投奔魏國,而在魏國,廉頗並沒有得到重用,所以他非常懷念在趙國的崢嶸歲月。
趙悼襄王也不是沒有想過重新啟用廉頗,曾經派使者前去探查廉頗的情況,廉頗自然知道趙王派使者前來的用意,於是專門表現出能吃能喝的樣子,不僅如此,他甚至還披甲上馬,以示勇猛:
趙使者既見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
而廉頗沒想到的是,被秦人收買的郭開不想讓廉頗回到趙國為將,於是買通了使者,所以在向趙王彙報廉頗的情況時,使者說廉頗在和他談話期間多次上廁所,這讓趙王覺得廉頗已經年老,不能再上戰場,於是放棄了重親啟用廉頗。
後來楚國請廉頗入楚,然而廉頗思念故土,在楚國沒有建立什麼功績,最終在楚國鬱鬱而終。
結語
藺相如與廉頗是刎頸之交,本該成為趙王的左膀右臂,奈何不是每一任君主都能知人善用,這也導致兩人的結局都不是很好。
藺相如之言還是抵不過趙孝成王的求勝之心,眼看國家衰弱而無能為力,廉頗忠君愛國,一生為趙奮戰,結果卻被人排擠,以至於流落到異國他鄉,鬱鬱而終,兩人之結局實在令人悲嘆不已。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