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中國的國力衰退,猶如一個懷揣着巨寶的老人獨自行走在一群惡匪之中,自然會引來充滿侵略性的覬覦,國土不斷淪喪。外蒙古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了分離的傾向。
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將要結束時,英美兩大巨頭為了讓蘇聯儘快出兵對付日寇,在雅爾塔會議上未經中國允許,出賣了很多中國的權益,其中就包括了承認外蒙古獨立。
這種事情令每一個中國人都極度氣憤,可惜蔣介石政府於1945年8月與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默認了外蒙古獨立,1946年1月又公開承認了此事,最終也就無可奈何了。然而沒想到的是,1947年,蒙古卻悍然入侵了中國的北塔山地區。
這背後出於什麼原因,又造成了什麼影響呢?
北塔山位於中國新疆東北部及蒙古國的西南部,北鄰阿爾泰山,東南連接着哈浦提克山,西、南皆臨準噶爾盆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對中國來說更是意義重大。
因為這是新疆北部連接阿爾泰山的唯一通道,若被其他國家侵佔,鎮西和奇台就會無險可守,整個新疆東北部都將門戶大開,所以這裡斷不可失!
只是最初中、蒙並沒有建立外交關係,甚至連邊界也沒有劃分清楚,這就為後來的衝突埋下了伏筆。外蒙自從獨立後,一直侵犯着我國的北塔山地區,因為當時中國國內的形勢比較複雜,國民政府並沒有在外交層面上與蒙古國交涉,間接助長了外蒙的囂張氣焰。
當然,光憑一個外蒙斷然是不敢挑釁中國的,其背後站着的是蘇聯。蘇聯當初硬要讓外蒙分出去,其實就是覺得國民政府如同美國政府的附庸,不放心身邊有一個如此親美的政權,所以想要外蒙來作為緩衝。因此1947年蘇聯也不介意挑動蒙古再做些什麼。
從1947年2月開始,蒙古向北塔山一帶調遣了2000多名士兵,時不時就會越過邊境掠奪我國的牲畜,偶爾還會有軍人跑到我國領土上挑釁。到了5月,他們的惡意舉動越來越頻繁,國軍暫騎1師師長韓有文心中警惕大生,連忙加大了對北塔山的巡邏任務。
某天巡邏人員在北塔山的隱蔽處發現了幾間新建的木屋,裡面放着大量彈藥,上面印刷着俄文及蒙文標語。這就意味着蒙古國想要在這裡長期駐紮,並且做好了戰鬥準備,那些俄文標語又預示着蘇聯人似乎也參與其中。
韓有文不敢怠慢,馬上把消息上報給了新疆警備總司令宋希濂。宋希濂也認為事態嚴重,在向國民政府報告的同時又讓暫騎1師第3團騎兵連連長馬希珍率部進駐北塔山,以防敵人發難。
馬希珍早年是青海“寧海軍”中的猛將,騎術精湛敢打敢拼,且非常熟悉北塔山附近的地形。他一到達北塔山就趕緊在主峰附近的險要位置修築工事,布置了一套嚴密的火力網,隨時監控着蒙古國的行動。
5月18日,蒙古國果然採取了行動,其派出一支軍隊帶着大批牛羊和軍馬越過邊境,直接向北塔山南麓進軍,準備直接強行留在我國領土上。
為了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馬希珍下令將他們擊退,在這個過程中雙方都還算克制,沒有流血,不過也有兩名蒙古國士兵被生擒。本來馬希珍想的是等下回蒙軍來談判時,可以用這兩個士兵做例子,告誡對方不要再做出侵略行動。
然而6月2日兩名蒙軍軍官來交涉時,直接妄稱北塔山是蒙古國領土,讓中國軍隊必須在24小時內全部撤出並釋放那兩名蒙古士兵,否則蒙古國將開展更猛烈的軍事行動。
這種無理要求馬希珍聽後想都沒想就拒絕了,出於穩妥起見,他還是向新疆警備司令部報告了此事,請求增援。然而增援還沒到,蒙古國的進攻就開始了。
6月5日,蒙軍出動了一個營及一個炮兵連,在蘇聯五架飛機和多門大炮的火力支援下,向北塔山發起了衝擊。由於事發突然,我方開始也沒料到敵人能有飛機,所以第一輪轟炸中有三名中國士兵不幸犧牲。
不過馬希珍這個指揮官很快就反應了過來,他連忙集結了部隊依託防禦工事進行還擊,因為我方有佔據制高點這一優勢,敵人想突襲的意圖就被打破了。
蒙軍見狀開始了硬沖,當他們行至半山腰時,我方守軍將準備好的大石推了下去,這個方法雖然簡單原始,但非常奏效,不少蒙軍被砸死、砸傷,他們始終沒能打上主峰。
在經歷四個小時的血戰後,蒙軍沒佔到任何便宜,反而付出了大量傷亡,眼見彈藥已將近耗盡,他們就灰溜溜地跑了。
馬希珍並沒有被這暫時的勝利沖昏頭腦,他當晚就將作戰經過及傷亡情況上報,並着重強調了對方有5架蘇式飛機助戰。宋希濂知道蒙軍肯定不會善罷甘休,接下來必然會有更大規模的進攻。
於是他命令暫騎一師第二團團長韓藩率主力前往北塔山支援,同時又抽調了一個汽車連去運送物資。馬希珍知道主力過來還需要點時間,為確保萬無一失,他派人向附近的牧民求援。
牧民身體強壯,又特別熟悉地形,只要願意參戰,那必然是很大的助力。幸運的是,牧民都深明大義,一聽說是為國而戰,有一百多人站了出來協助守軍迎敵。
6月7日凌晨,蒙軍果然又發起了進攻,他們的作戰方式還是一樣,先用火力壓制,再讓陸軍衝鋒。因為守軍已有了經驗,他們的攻擊沒取得什麼效果,馬希珍在發現敵人的炮兵瞭望哨後,還讓戰士們發動反擊將其摧毀。
一天的戰鬥下來,蒙軍除了留下一些屍體,什麼也沒能拿到。
6月8日,蒙軍還是展開了多次無用的攻擊,也是在這天,第二團主力也趕到了,於是中國軍隊在6月9日發起了全線反擊,通過幾天的戰鬥將蒙軍全部趕了回去。
戰後清點,蒙軍至少死亡30多人,中國軍隊則傷亡20多人,我方還繳獲了1門小炮、3挺輕機槍、20餘支步槍、2把手槍、1部電台,最重要的是繳獲了一份用俄文書寫的文件,基本上是確認蘇聯在背後支持。
明面上的衝突停息了,但之後還是帶來了很深遠的影響,蔣介石用繳獲的俄文文件在國際上向蘇聯、蒙古國抗議,北塔山在那段時間就成了世界矚目的焦點,蒙軍一時之間不敢再輕舉妄動。
1947年7月,蒙古國申請加入聯合國的一年觀察期時間到了,蔣介石以北塔山事件為由在聯合國大會上大肆抨擊,那年聯合國就拒絕了外蒙古的加入。
蒙古國因而懷恨在心,之後又派遣小股兵力偷襲北塔山,但每次都被中國軍隊打退,最後其於1948年秋宣布撤軍,北塔山一帶恢復了平靜。
北塔山一役中蒙共交戰20餘次,雖然說從總體上看規模很小,但它卻是中蒙之間唯一一次開戰,此後蒙古不敢再對我國領土有覬覦之心,也算意義深遠。那些保家衛國的戰士,還是很令人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