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是中國名酒,距今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它深受許多新中國領導人、開國將軍的喜愛,比如許世友、熊伯濤就特別喜歡喝茅台。
而在革命的發展過程中,紅軍也與茅台酒有過一段奇緣,還因此鬧出了“紅軍戰士用茅台洗腳”的傳聞,國民黨更是藉此大做文章,污衊紅軍“粗野霸道、暴殄天物”。
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
“紅軍戰士用茅台洗腳”的傳聞最早出現在朱笠夫所著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記》,該書於1937年出版。裡面有這樣一段內容:開始發現這酒坊的士兵,以為‘滄浪之水可以濯我足’......可惜數缸美酒,已成為腳湯......及最後一部經過時,數缸腳湯也涓滴不留了。
之後國民黨的一些喉舌報紙以此為基礎進行了添油加醋,衍生出很多匪夷所思的故事,名字、地點都說得有板有眼,比如紅軍顧問李德不但在釀酒池洗腳,還帶頭下去洗澡。
1985年,美國記者哈里森出版了《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裡面寫道:據傳說,當時那些稚氣未消的紅軍戰士不知何為茅台酒。他們湧入街道兩側的釀酒作坊,用茅台酒沖洗他們疲憊和打了泡的腳,以至酒匯成河,流出作坊,淌入泥溝。
如今網上流傳的說法,基本就出自這三個時期,我們接下來就逐一分析下。
最先傳這件事的朱笠夫非常神秘,他並非紅軍中的一員,也不是貴州當地人,甚至他的經歷如何、結局如何都沒有資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的話算是孤證。而且他並非紅軍,沒有參與過隨軍長征,說出來的話就不是那麼準確,很可能是旁聽之後自己潤色添加了許多。
至於國民黨那些荒唐話,張愛萍將軍後來跟人談及時就說過:當年我紅三軍團長征經過天全時,我和彭雪楓同志在天全圖書館內發現國民黨的《申報》,報上載有紅軍的蘇聯顧問李德跳進茅台酒池裡洗澡的奇聞。這類造謠污衊令人可氣又可笑。
曾為李德做翻譯的伍修權對此事也表達過看法:李德酒醉七天、進入釀酒池洗澡的事,那只是一種傳說而已,事實是李德喜歡吸煙而不喜歡喝酒。
至於美國記者的話那可信度就更不高了,他一個幾十年後才來到中國的人,自己也用了“據說”。所以與其相信這些,不如看看親歷者們怎麼說的。
1934年9月至1935年4月,紅軍為躲避國民黨的圍追堵截,一直轉戰於貴州。1935年3月16日,紅軍攻佔茅台鎮,對於這個名酒之鄉,我軍也給予了高度重視,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主任李富春發出《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關於保護茅台酒的通知》:
民族工商業應鼓勵發展,屬我軍保護範圍,私營企業釀的茅台酒,酒好質佳,一舉奪得國際金獎,為人民爭了光,我軍只能在酒廠公買公賣,對酒灶、酒窖、酒罈、酒瓶等一切設備,均應加以保護,不得損壞。望我軍全體將士切切遵照。
紅軍戰士極為重視紀律,向來遵守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準則,組織上又下了命令,更加不可能肆意去破壞茅台酒廠了。
至於事情的真相,我們可以在將軍們的回憶錄中找到答案。
時任紅1軍團第1師參謀長的耿彪在回憶錄中寫道:這裡是舉世聞名的茅台酒產地,到處是燒鍋酒坊,空氣里瀰漫著一陣陣醇酒的醬香。儘管戰事緊急,指戰員們還是向老鄉買來茅台酒,會喝酒的細細品嘗,不會喝的就裝在水壺裡,行軍中用來擦腿搓腳,舒筋活血。
時任紅3軍團參謀長的蕭勁光也有說:我們在茅台駐紮了三天,我和一些同志去參觀了一家酒廠。有很大的酒池,還有一排排的酒桶……有些同志還買了些用水壺裝着,留着在路上擦腳解乏。
還有楊成武、成仿吾等人的回憶錄里都有關於駐紮茅台鎮期間的一些經歷,但都沒提到“紅軍用茅台泡腳”一事。
擦腳是有,但這是為了消除腿部的腫脹和疲勞。長征期間每位指戰員的腿腳受損都很嚴重,有部分人還帶着傷,當時沒有其他醫療物品,只能用烈酒擦一擦,至少能有點效果。
而且要注意的是,紅軍指戰員們都是花錢買了的,這點耿彪和蕭勁光說得清清楚楚,既然是自己買的,那是用來喝還是用來療腿,別人也管不着。
如果有人硬要杠擦腳也算浪費,那試問是指戰員的命重要還是酒重要?用酒擦腳能緩解身體上的不適,接下來的行軍就不會掉隊,這樣也能更快衝破反動派的包圍圈,多一人跟上隊伍就多存下一個革命的種子,怎麼想都划算啊!
總之,紅軍沒有用腳去破壞茅台的釀酒之處,對茅台酒廠也給予了政策保護,全體指戰員要買酒的都給了錢。
比較有趣的是,當初國民黨拿“紅軍戰士用茅台洗腳”來做宣傳,還引出了兩首詩。
時任國民參議員的黃炎培看過國民黨喉舌所寫的報道,當即作詩加以嘲諷:宣傳有客過茅台,釀酒池中洗腳來,是假是真且不管,天寒我先飲兩杯。
後來畫家沈叔羊做了一幅畫,上面有一把茅台的酒壺及幾個杯子,旁邊就搭配了黃炎培的嘲諷詩。周總理有次見到後,讓工作人員買下了這幅畫。
1945年7月黃炎培、章伯鈞、傅斯年等國民參議員拜訪延安,在會客時黃炎培見到了沈叔羊的畫,心中頓時生出知己之感,與毛主席等領導人進行了深入交談。
當晚,意猶未盡的毛主席宴請黃炎培等人,有周總理和陳毅作陪。陳毅在席間對黃炎培寫詩闢謠表示了感謝,隨後又提議大家飲酒聯句。這等雅事,自然沒人拒絕。
毛主席出了首句:延安重逢喝茅台,周總理接:為有嘉賓陝北來,而黃炎培的第三句、陳毅的第四句還是“是假是真且不管,天寒我先飲兩杯”。主席笑着說不算,然後又從頭起:赤水河畔清泉水,陳毅當即接:唯有茅台喜相隨。此事在延安傳為佳話。
人民軍隊一直有着嚴格的紀律和政策,在長征路上和人民群眾都是公平買賣,秋毫無犯,這才是黨和紅軍能贏得人民的信任和擁護、取得革命勝利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