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宋開國》:如何培養一個嚴重偏科的學生

2022年07月15日22:10:02 歷史 1063

讀《大宋開國》:如何培養一個嚴重偏科的學生 - 天天要聞

重文抑武非所願,跌跌撞撞闖將來。

中國歷史上或許再也找不出這樣一個朝代,能讓崇文者愛到死去活來,尚武者恨到地老天荒。

其蓬勃發展的經濟文化一改李唐王朝的禁錮,並深遠影響後世中國直到今天,孱弱的武裝力量冗兵冗官有機會打贏,竟一次次輸到蕩氣迴腸。

這,就是宋朝

讀《大宋開國》:如何培養一個嚴重偏科的學生 - 天天要聞

縱觀兩宋風雲,就像看一個初來乍到學生,一點點摒棄最初的綜合優勢,在偏科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泥足深陷。

好好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三好學生,在宋初兩代開國皇帝的親自撫育下,逐漸喪失了武力征服疆域的能力,成為一名醉心於詩詞歌賦,滿心追求功名的書獃子。

讀《大宋開國》:如何培養一個嚴重偏科的學生 - 天天要聞

哪怕後世有歐陽修,有狄青,有蘇東坡,有岳飛韓世忠,可他們並不能把握國家的命脈,只能在暮氣沉沉的混沌當中竭力發出只能影響後世的吶喊。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的名言直到今天振聾發聵,不愧為中華民族的戰鬥檄文。可對於他所處的宋代而言,這些了不起的理想抱負最多化為殿試一刻的驕傲,卻無法左右時代的車輪擺脫泥潭。

讀《大宋開國》:如何培養一個嚴重偏科的學生 - 天天要聞

《大宋開國》,正是這樣一部讓我們初窺兩宋重文抑武成因的作品。書中不談風月,只論發展。

那個號稱一條鐵棍橫掃天下的武林英雄趙匡胤,自從投奔軍旅就開始變了;那個仰慕哥哥試圖在武力值上超越哥哥的趙光義,在燭影斧聲前就已經變了;那個繼承了五代末期最強軍事陣容的大宋明星將軍團,在杯酒釋兵權後就徹底變了;那個試圖先文後武,拿下幽雲十六州再圖霸業的北宋政權,在高粱河之戰後就基本變了。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讀《大宋開國》:如何培養一個嚴重偏科的學生 - 天天要聞

於是,我們看到了趙匡胤為避免黃袍再加身而解散了宋代歷史上最強軍團;我們看到了趙光義驢車漂移後逼死侄子,害死弟弟,恬不知恥稱作“官家”;我們看到了曾經意氣風發的武官要麼自動辭官要麼被逼身亡,失去了曾經的政治抱負;我們看到了行兵打仗必須要提前部署這樣過分鉗制軍人的拙劣伎倆。

如此大宋,能活319年,實在夠堅強。

讀《大宋開國》:如何培養一個嚴重偏科的學生 - 天天要聞

就像孩子偏科一定會有其成因,宋代的文武兩級化發展也自有其背景。

《大宋開國》從五代十國講起,串起了唐末至宋初一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亂世武力的加持,最終到宋太祖而終結。文明進程的恢復,更側面反映出時代的需求和民眾的呼聲。這註定是一個變革的時代。

也正因如此,宋太祖的決定才顯得很正確,又不那麼太正確。宋太宗的操作很糟糕,又不那麼太糟糕。

讀《大宋開國》:如何培養一個嚴重偏科的學生 - 天天要聞

如果說趙匡胤像不允許孩子打架鬧事的爸爸,那趙光義則是把孩子按家裡整天舞文弄墨的媽媽。前者的制約,到後者變本加厲,最終讓有宋一代始終處於有錢有人有勢卻偏偏又慫又憋屈的狀態。

有這樣兩位家長墊底,宋朝就像一個底子很不錯的乖孩子,最終在偏科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順,越走越坦然,越走越迷糊。

太過內秀。

讀《大宋開國》:如何培養一個嚴重偏科的學生 - 天天要聞

對於普通歷史愛好者而言,《大宋開國》相對客觀描述了當時的情況,歷史成因,用各種細節來還原歷史真實。

但在對趙光義的描述上,明顯有洗白之嫌。兄弟二人開封的明爭暗鬥都避而不談,風水大戰徹底不提,確實有些可惜。這點上,倒是王立群教授的書里寫得更詳細。

讀《大宋開國》:如何培養一個嚴重偏科的學生 - 天天要聞

綜上所述,這本書蠻有意思。至少看過後,讀者能一窺宋代文彰武弛之究竟。對宋初各方面發展有了初步的認識之後,後續宋代的種種問題,我們自然也就見怪不怪了。從根本上認識宋朝,了解宋朝,不僅能降低閱讀宋史時候的火氣,也能讓今天的我們有所成長。

至少,我們別再偏科。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 天天要聞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論述,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7月9日,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部分職能部門負責人、院系黨委書記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學習。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大家認真聆聽解說,參觀了《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 天天要聞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首相塔》全八集完結!今年三月到六月,陸大鵬與程衍樑帶我們走近歐洲歷史上的八位首相或總理,在紛繁的歷史中,串聯起他們的故事:從締造“太陽王”的馬扎然,到瓦解拿破崙的梅特涅,再到力挽狂瀾的克列孟梭,直至締結“英美特殊關係”的丘吉爾... 他們在時代的浪潮中抉擇,也親手推動着歷史的進程。光環背後,其實這些首...
1951年,得知古大存緊急彙報,葉劍英焦急致電陶鑄:刀下留人 - 天天要聞

1951年,得知古大存緊急彙報,葉劍英焦急致電陶鑄:刀下留人

1951年3月的一天清晨,電話那頭傳來古大存壓低卻顫抖的聲音:“葉帥,莫雄今晚就要被槍決!”葉劍英愣了不到三秒,隨即抄起另一部機子撥向陶鑄,四個字擲地有聲——刀下留人。廣東省政府大院的走廊里,傳令兵一路小跑,陶鑄收到命令,當場批示暫停執行。
她曾是延安第一美女,卻因推廣交際舞,不得不離開延安 - 天天要聞

她曾是延安第一美女,卻因推廣交際舞,不得不離開延安

1937年延安的夏夜,廢棄教堂里留聲機流淌出《藍色多瑙河》,一群青年男女正隨樂起舞。舞池中央,一位塗著口紅、燙捲髮的女子格外醒目——她輕挽領袖的手臂旋轉,裙擺划過塵土飛揚的地面,彷彿硝煙中綻放的玫瑰。這一幕,讓窯洞外幾名裹綁腿的女紅軍攥緊了
管仲:通過經濟手段消滅一個國家的鼻祖 - 天天要聞

管仲:通過經濟手段消滅一個國家的鼻祖

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應該大家都熟悉。他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在物質生活滿足了,才能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簡單說,這句話闡述了最基本的一個人生道理,所謂的修養、禮儀都是吃飽了飯以後的事。你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出自哪裡?如果你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