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智慧的慈安皇后

2022年07月05日16:07:39 歷史 1548

今天要講的這位是清朝末年咸豐皇帝的慈安皇后。

有大智慧的慈安皇后 - 天天要聞

慈安皇后


慈安本姓鈕鈷祿氏,是滿族鑲黃旗人。父親是廣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揚阿。道光十七年鈕鈷祿氏在廣西出生,於選秀前從廣西回到了京城。在咸豐還是皇子時,鈕鈷祿氏就進入了咸豐的府邸。在咸豐登基後,於咸豐二年被封為貞嬪,同年五月,又被冊封為貴妃,十月,又被冊封為皇后。在整個清朝的歷史上,鈕鑽祿氏這樣的晉封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並且,在咸豐帝的一生中,鈕鈷祿氏一直安穩地坐在寶座之上,得到了風流多情的咸豐帝從始至終的尊敬和愛。

咸豐十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咸豐帶着鈕鈷祿氏和其他后妃一起逃到了熱河。在熱河時,咸豐身體變得越來越差,又因為內憂外患的國家情況,在心裡也總是感到憋屈,那種眼睜睜看着國家淪陷的感覺,沒有人能和一個帝王感同身受。這時,最受寵的懿貴妃慈禧)和麗妃總是爭風吃醋,讓夾在中間的咸豐帝時常感到心累,那無休止的勾心鬥角,讓他在厭煩之外,還有深深的疲倦。然而這個時候,也幸好有溫厚善解人意的鈕鈷祿氏陪在身邊,咸豐帝憋悶的心情才可以得到緩解。

然而,身體虛弱的咸豐帝,在經歷了漫長的痛苦之後,於咸豐十一年病逝在熱河的行宮。咸豐帝病逝後,謚號為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徳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顯皇帝,廟號文宗,他和慈禧所生的兒子載淳被立為咸豐皇帝。載淳登基後,將皇后鈕鈷祿氏尊為母后皇太后,上徽號曰慈安皇太后,又稱東太后;慈禧被尊為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曰慈禧皇太后,又稱西太后。兩宮並稱,地位相等。

咸豐的小心思

在咸豐帝病逝前,慈禧一直幫着咸豐處理朝政,在這期間,她將自己對權力的慾望,毫不掩飾地表達了出來,因而咸豐帝一直對慈禧十分忌憚,他看清了慈禧的野心,對於未來權力的歸屬十分擔心。後宮干政是很多朝代衰敗乃至毀滅的原因。相比於心機重有手段的慈禧,咸豐對於一直與世無爭的慈安更加信任。

咸豐臨死前,因為害怕將來出現後宮干政的現象,也為了權力的制衡,下了一道遺旨,將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大學士肅順、駙馬景壽,還有原來的五個軍機大臣中的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封為“贊襄政務大臣”,輔佐年幼的載淳,用以制約兩宮太后。

而為了防止出現大臣獨攬大權的現象,又將自己刻有“御賞”和“同道堂”的兩枚御印,分別賜給了慈安和慈禧,並下令所有的聖旨中都必須印有這兩枚御印。咸豐的目的,是不想讓其中任何一方的權力過大,從而形成專制的局面。

從表面上看起來,咸豐帝死前留下的這一旨意,使八大臣和兩宮太后的權力相當。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權力實在是一個巨大的誘惑,面對這樣的誘惑,不管是八大臣還是慈禧,都無法安於相互制衡的現狀。

咸豐沒有想到,他的這一決定,造成了一場政治上的腥風血雨一那就是後來被史家反覆提及的“辛酉政變”(北京政變)。

辛酉政變

咸豐帝病逝後,所有的后妃和大臣都還留在熱河,而在熱河行宮中,到處都是八大臣的勢力,八大臣完全不將兩宮太后放在眼裡,兩宮太后的行動處處受到限制。這對於想獨攬大權的慈禧來說,是十分不能接受的。

慈禧剛當上太后,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將權力握到手中,慈禧想到了“垂簾聽政”。但是,在清朝入關以來,並沒有出現過太后垂簾的現象,即使是清初時期的孝庄太后,輔佐年幼的皇帝時,也沒有垂簾過。慈禧雖然想要垂簾聽政,但是這件事情,必須不能是自己提出來,而需要藉助他人的力量,達到一種名正言順的效果。在熱河的慈禧勢單力薄,一切的計劃都沒有施展的空間。一個人的力量實在是太弱小,若是沒有幫手,那麼很難和力量強大的八大臣對抗。

八大臣在熱河權勢滔天,完全不將兩宮太后放在眼裡,這讓一向心平氣和的慈安太后也十分不滿。於是兩宮太后在這件事關自身利益的事情上,達成了共識。兩人在商討之後,商定了一條計謀,那就是聯合在京城中的恭親王奕訴。在熱河行宮,慈禧受到了八大臣嚴密的監視,沒有辦法直接和遠在京城的恭親王取得聯繫。在這樣危難的情況下,慈禧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用苦肉計將自己的心腹送到了北京,秘密聯繫恭親王奕訢

不久之後,得到了慈禧秘信的奕訢,將自己打扮成薩滿,秘密到熱河行宮同兩宮太后見面。這一次見面,雖然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卻是一次十分寶貴的機會,成為三個人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兩宮太后和奕訢在很多方面都達成了共識。隨後,奕訢回到了北京,為即將到來的風暴做好部署。

在咸豐帝駕崩一個月後,八大臣和兩宮太后決定將咸豐帝的靈柩送回北京安葬。兩宮太后和剛登基不久的同治帝只陪了靈駕一天,就以帝年齡小、兩宮太后為年輕婦道人家為借口,從小道趕回北京。比靈柩到達北京早了四天。

回到北京後的兩宮太后,立刻召見了恭親王奕訢,並在第二天發動了政變。陳述了八大臣的種種罪狀,並將八大臣的大部分權力都奪回了手中。八大臣之首的肅順,被斬首於菜市口,肅順的死,意味着曾經權勢滔天的八大臣集團的垮台。

同治元年,也就是在咸豐帝逝世後三個月,慈安太后、慈禧太后養心殿垂簾聽政。垂簾聽政的地方設在大內養心殿東間。至此,辛酉政變以兩宮太后和恭親王奕訴的獲勝而告終。這是一場貴族之間因為權力而進行的廝殺,取得勝利的人,獲得了在今後幾十年中的統治權,而失敗者,不是走上了死路,就是成了階下囚。成王敗寇,是誰也無法改變的歷史規律。

大清朝從此揭開了由兩個女人當權的時代。

兩後垂簾聽政

有大智慧的慈安皇后 - 天天要聞

電視劇照

根據歷史的記載,從同治元年到同治四年,日常的朝政,都是由兩宮太后一起處理的。在處理朝政方面,慈安“優於德”,慈禧“優於オ”。兩個人互相彌補,互相制衡,在慈安的心中,慈禧是同治帝的生母,因而遇到事情也就主動讓給慈禧處理;在慈禧的心中,從咸豐時代開始,慈安的身份就一直高於自己,多年的習慣讓她不會在慈安面前過於放肆。在共同垂簾聽政的初期,兩宮太后相處得十分和諧融洽。

從性格上來說,慈禧是一個敏捷果斷的人,在很多事情上不容許有反對的聲音,永遠將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慈安是個性格軟綿的人,對政事也毫無興趣,不喜歡做無謂的爭執,因而兩個人,也就很少能產生衝突。

慈禧是個對權力有着強烈佔有慾的人,自從接觸到權力之後,就越發對權力感到迷戀。嘗到了權力帶來的榮耀,就不再想把手中的權力交給別人,也不希望別人來染指她手中的權力。在同治四年,也就是1865年,慈禧罷免了曾經的盟友恭親王奕訢的一切職務,將恭親王手中的權力收回,讓他徹底變成了一個閑散王爺。自此,慈禧、慈安、恭親王三方制衡的局面被打破,慈禧和慈安站到了一個對立的立場。

有大智慧的慈安皇后 - 天天要聞

電視劇照


引禍上身的慈安

兩宮太后漸漸產生了矛盾,一向被認為沒有能力的慈安,做了兩件讓慈禧耿耿於懷的事情。

殺了慈禧的寵臣安德海

咸豐帝身邊的太監安德海,在咸豐帝死後,因辦事機敏,也懂得察言觀色,很快成為慈禧的心腹太監。成為慈禧的心腹之後,安德海為慈禧做了很多重要的事情,也在慈禧做決定的時候為她出謀劃策,參與政治。在辛酉政變中,安德海一直充當慈禧的信使往返於熱河和北京之間,為辛西政變的成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慈禧在掌權後將他提拔為總管太監。成為總管太監後的安德海,仗着自己所立下的功勞,不僅打壓恭親王,還挑撥兩宮太后之間的關係,在宮裡樹了很多敵人。同治和慈安太后對他都很是不喜。

同治八年七月,安德海奉了慈禧的命令,到南方採辦服飾。按照清的祖制,太監不得私自離開京城。安德海的離開京城,無疑是對祖制的一種違背。並且,安德海藉著慈禧的名號,一路招搖,所到必會擾民,許務官員都對他暗中表示了不滿。所過順天府衙門、直隸總督衙門,都隱忍不發。在山東時候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拿下。丁寶楨拿下了安德海之後,以太監出京違背祖制寫了奏摺請求處置,奏摺到達宮裡時,正值慈禧太后生病不能理朝,並且慈安太后又對安德海不滿已久,和眾大臣商議之後,得出了結論:“祖制不得出都門,犯者殺無赦,當就地正法。”於是慈安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命令丁寶楨將安德海就地正法。

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太監,他的死,像是卸去了慈禧的左臂右膀。並且,慈禧覺得大丟顏面,作為心腹,在很多時候,安德海代表的就是慈禧,安德海在宮中肆無忌憚,也是因為有慈禧在背後撐腰的原因。安德海的被殺,給了慈禧很大的刺激。

有大智慧的慈安皇后 - 天天要聞

電視劇照


同治與光緒的控制權

清朝有祖制規定,生母和皇子並不能經常見面,慈禧自從生下兒子載淳後,身為皇后的慈安反而更加關心載淳,所以在載淳成長的人生道路中,和慈安的關係一直比和慈禧的關係要融治。在同治帝的心中,慈安比慈禧更像是自己的母親。這點在慈禧心中也是明白的。她選擇了權力這條路,就註定要犧牲可貴的親情。

同治帝十七歲慈安和慈禧太后開始着手給同治籌辦大婚。當時已經確定了幾個皇后的人選,這幾個人分別是阿魯特氏、富察氏、赫舍里氏,這幾個人不管才情和容貌,都是千里挑一的貴族女子。

兩宮太后在選擇皇后這一事情上,出現了分歧。慈安屬意阿魯特氏,在看中女子德行的古代,阿魯特氏是所有女子中名聲最好的。而慈禧屬意的是富察氏,首先是因為阿魯特氏已經有十九歲,比同治還大兩歲,兩個人在年齡上並不般配,而富察氏年方十四,和十七歲的同治帝更加般配。兩宮太后讓恭親王奕訢來解決這件事,奕訢不願意得罪兩位太后中的任意一個,於是便提出讓皇帝自己來選擇。

同治帝最後選擇了慈安中意的阿魯特氏。關於同治帝為何選擇了比自己大的阿魯特氏,大部分人認為,同治帝從小和慈安的關係比較親密,因而同治在這樣的人生大事上,對慈安比較信賴,也不願違背慈安的意願。面對親生兒子的選擇,慈禧忽然覺得自己的人生十分失敗。為了權力,忽視了太多的東西,連親生兒子都和自己漸行漸遠。從此以後,她見到慈安心裡都像有一個大石頭,但是她的不滿,不能直接對慈安表現出來,於是她就將所有的氣,都出在新皇后阿魯特氏的身上。

同治十一年,同治帝頒布了冊封皇后的上諭,並定在九月舉行大婚的典禮。大婚之後的同治帝,雖然名義上得到了親政的機會,但是在生活中還處處是慈禧的影子,受到慈禧很深的影響。阿魯特氏出生於顯貴的蒙古世家,她的父親崇綺是清朝兩百多年為統治中唯一一位蒙古族狀元,從小生活在一個有教養的家庭,是個十分獨立有見解的女性。對於慈禧處處干涉同治的行為,她感到十分不贊同。慈禧因為阿魯特氏並不是自己喜歡的皇后人選,所以對阿魯特氏也並非十分喜愛。夾在中間的同治帝,時常感到十分為難。

有大智慧的慈安皇后 - 天天要聞

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

同治是一個荒淫無度的人,他在後宮中雖然有許多個美貌的后妃,但是這些后妃並不能滿足他。根據歷史記載,同治帝經常換上平民的衣服,帶着兩個太監去尋花問柳。時間一長,染上了重病,病倒了。太醫根據癥狀,以前以為只是普通的小病,冶療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病情加劇。同治十三年的十一月,他頭部、臉面上都出現紫色發亮的斑塊,到了這一年年底,年僅19歲的同治因為病重逝世。

同治死後,日子最為難熬的莫過於皇后阿魯特氏,宮裡除了慈安太后,再也沒有人可以幫助阿魯特氏了,但是慈安太后與世無爭的性格,並不能幫助阿魯特氏多少。阿魯特氏對自己的前程感到十分絕望,同治帝沒有留下子嗣,繼承大統的是和同治相同輩分的載湉,阿魯特氏以長嫂的身份居住在宮中十分尷尬,同時,慈禧的專制和暴虐又讓阿魯特氏十分難熬,於是她想到了死亡﹣追隨死去的同治帝。在同治帝死後75日,阿魯特氏絕食自盡,年僅二十二歲,死後被追封為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憲天彰聖毅皇后。

同治死後,年僅四歲的載湉作為繼承人被接到了宮中,也就是後來的光緒帝。光緒是在熟睡之中被抱進宮之的,這個年幼的小男孩,並不知道在醒過來之後自己的命運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進宮之後,載湉的日子並不好過,慈禧對於這個未來要掌管國家的孩子十分嚴厲,常常因為行為不符合她的要求而進行責罵。

在慈禧的眼中,載湉只不過是她用來奪權的工具,像個任意被玩弄的木偶一樣。慈禧一味地對載湉要求嚴格,並沒有給予他一個孩子在這個年紀最需要的母愛和溫暖。相反是一向與世無爭又溫柔寬厚的慈安,成了載湉在宮中最大的安慰。慈安和慈禧不同,對於載湉並沒有太多政治上的要求,只是在做人方面會對載湉進行教育。載湉在和慈禧太后關係越來越緊張的同時,和慈安太后的關係則越來越密切。

然而光緒七年,也就是1881年,慈安太后突然逝世。慈安是在宮中少數幾個能給載湉溫暖的人之一,她的逝世,讓載湉的生活再度陷入黑暗。慈安的猝死,在朝廷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她的死,對晚清的走向發生了重大的影響。慈僖大權在握,將整個清朝的命運都緊緊地握在了手中。沒有慈安的約束,慈禧做起事情來更加肆無忌憚,按照自己的意願將這個衰敗中的國家任意拿捏。

從以上兩件事的情況來看,慈安和慈禧已經結下了嚴重的恩怨,已經到了死不罷休的境地。下次我們再說說慈安死亡的秘密。

總結語

在史料中,很少記錄慈安的資料。在《清史稿》中,關於慈安太后的記載:

孝貞顯皇后,鈕祿氏,廣西右江道穆揚阿女。事文宗潛邸。咸豐二年,封貞嬪,進貞貴妃。立為皇后。十年,從幸熱河。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尊為皇太后。是時,孝欽、孝貞兩官並尊,詔旨稱‘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以別之。十一月乙酉朔,上奉兩太后御養心殿,垂簾聽政。同治八年,內監安德海出京,山東巡撫丁寶楨以聞,太后立命誅之。十二年,歸政於穆宗。十三年,穆宗崩,德宗即位,復聽政。光緒七年三月壬申,崩,年四十五,葬定陵東普祥峪,曰定東陵。初尊為皇太后,上徽號。國有慶,累加上,曰慈安端康裕慶昭和莊敬皇太后。及崩,上謚。宣統加謚,曰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后。

慈安進宮最初,僅半年以飛一樣的速度從一個嬪登上了皇后的寶座,從那以後,開始統領咸豐帝的後宮。後宮是屬於女人的最殘酷的戰場,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中,不知道犧牲了多少女人和埋葬了多少人的青春。能在後宮中生存的女人,都是在某些方面有着過人之處。要管理這樣一群女人並不是一件易事。從古至今,很多皇后都擺脫不了被廢黜的命運,能夠善始善終的實在是少之又少,而慈安能夠在這群女人中脫穎而出成為皇后及皇太后,又能夠在這個位置上待到生命的盡頭,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

慈安對權力並不熱衷,做皇后時就一直做好自己的本分,做好母儀天下的表率,從來沒有出現逾矩的事情。她並不是人們所以為的,是慈禧垂簾聽政的工具,在政治的道路上處處被慈禧所利用,顯得可憐又可悲。那並不是真正的慈安,真正的慈安,是一個擁有大智慧的女人,她的智慧,埋藏在她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沉默當中,那些不言不語,並不意味着她不理解這個世界,而只是她不原意麵對這個世界。很多人認為慈安生前,並沒有多大的政治才能,也沒有做過幾件有意義的事情,但是她的存在,是權力制衡的一個關鍵所在。

在慈安太后的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太多的生存哲學。在物質慾望越來越強大的今天,慈安身上那種淡泊的氣息,正是現代人越來越缺少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聚焦武漢地鐵隧道一線,漢陽市政首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 天天要聞

聚焦武漢地鐵隧道一線,漢陽市政首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極目新聞記者 黎先才 通訊員 陳曉玉 袁曉雪近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舉行召開。極目新聞記者獲悉,武漢市漢陽市政參與的“隧道重大地質災害源探測評估及處置關鍵技術”科技成果獲評“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榮譽證書該項科技成果是漢陽市政聯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高校、科研...
中央決定,孫志禹、李富民履新! - 天天要聞

中央決定,孫志禹、李富民履新!

中央決定,孫志禹履新 6月26日,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召開領導班子(擴大)會議,宣布了黨中央關於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任職的決定:孫志禹同志任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公開信息顯示,孫志禹,男,漢族,1968年5月生,吉林梨樹人,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 天天要聞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點擊收聽:撰  稿:段  裕、葉  剛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軍委決定從駐新疆的一兵團六軍選調幹部組建西北軍區空軍司令部,那個時候人民解放軍進疆部隊正準備集體就地轉業,很多指戰員對新組建的人民空軍心馳神往。六軍十七師四十九團政委趙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趙予征趁着趙予征來...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 天天要聞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國家博物館日前舉行唐末—五代、清、民國金銀錠入藏儀式。左為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右上為清代“湖北鹽厘局薛永陞”五十兩銀錠,右下為民國時期官方造幣廠生產的金錠。(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保留了船形錠的原始狀態,使今人可以直觀了解此歷史階段大宗商業交易的...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 天天要聞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新京報訊 據中國海警消息,作為海上禁毒的主力軍,近年來,中國海警局以“凈海”“凈邊”“禁毒兩打兩控”等緝毒專項行動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為主攻方向,重拳打擊懲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動。2019年6月至今,各級海警機構海上繳獲毒品8.729噸(冰毒3.066噸、氯胺酮2.136噸、可卡因2.322噸、大麻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