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時代萬人之上的皇帝相傳都是真龍化身,是僅次於天上神仙的代表,他們肩負着君權神授的任務,但是假如皇帝對神靈不敬會發生什麼呢?
紂王不加掩飾的讚美女媧,甚至希望女媧是他後宮的妃子,這明顯不符合君與神的關係,因此也惹惱了女媧,即便女媧對此不滿卻不能將紂王怎麼樣,只因為君王身上聯繫着國運。
紂王作詩
商朝末代年間,紂王執政稱帝,但這個皇帝可不一般,基本上無惡不作,懸肉為林,以酒為池還十分貪戀女色命全國百姓將美女奉上作為他的妃嬪。
一日紂王外出打獵,因為眾人都十分疲憊勞累,便下令休息片刻,而就在眾人打算休息的時候,見前方有一座女媧廟,便與自己的臣民打算前往女媧廟休息片刻。
這女媧廟看起來十分破敗,桌上落滿了灰塵,紂王身邊的奴役紛紛給紂王打掃出一片乾淨的地方以供紂王休息,眾人打量周圍的時候,卻見牆上有一副容顏較好的女子畫像。
紂王作為一個貪戀美色的人,眼睛都直了,頓時覺得後宮三千佳麗不如今日這牆上的女子分毫,隨後他又詢問臣子,牆上的畫像是何人,這才知道原來是女媧。
要知道女媧不是一般的神仙,她在一定程度上算是人類的造物主,但紂王可不管這麼多,在他眼裡容貌上等即便是神仙也能調戲一番。
就在這時,有一人為了討好紂王,說道"大王如此喜歡這個女子,何不命人將容貌相似的人招進宮來",紂王一聽也覺得是個好辦法,便命人將女媧的容貌記下來。
紂王看着女媧的畫像隨即吟詩一首
鳳鸞寶帳景非常,儘是泥金巧樣妝。曲曲遠山飛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帶雨爭妖艷,芍藥籠煙騁媚妝。但得妖嬈能舉動,取回長樂侍君王。
還命人將這首詩刻在女媧畫像的旁邊,等到眾人休息夠了,紂王也戀戀不捨地離去了。可好巧不巧的是紂王剛離開,女媧便回到了廟宇,她看到了牆上的詩。
女媧看完了紂王寫的詩,十分生氣,一個凡人怎麼敢肖想神仙,這可是褻瀆,當即便想提劍將紂王殺死,但她又掐指一算,發現紂王的時運還未盡,不能隨便殺死。
古代的時候,皇帝的氣運和一個國家的運勢緊密相連的,紂王在這之前也算是一代明君,處理朝政妥當,後宮妃嬪賢淑貞良,因此女媧不能輕易將商紂王殺掉。
但女媧又仔細一看,發現殷商王朝敗落只是時間問題,因此女媧只需要推波助瀾便可以將紂王和商王朝覆滅,女媧斷定之後便打算想辦法讓商朝滅亡了。
蘇妲己迷惑紂王
要說古代人們形容女子美貌都是用神女下凡來形容的,用狐仙來形容一個女人的美貌則暗含着一定的貶義成分,但蘇妲己卻也是狐狸精的原型。
說道女媧十分生氣紂王對她十分不敬,便打算派蘇妲己迷惑紂王,要說這蘇氏原本是紂王攻打周圍部族的戰利品,只因狐妖上身奪舍,才變成了蘇妲己。
當然蘇妲己也是不可多得的美人,蘇妲己記着女媧對她吩咐的任務,那便是迷惑紂王,讓商王朝滅亡,好在蘇妲己樣貌美麗,沒用多久便討得了紂王的歡喜。
紂王自從得了蘇妲己後,卻也變得昏庸無道了,不上朝不管國家大事,只是一味地沉迷於蘇妲己,而之前紂王的忠臣也紛紛來禁言勸諫紂王。
所謂忠言逆耳,紂王只聽這些臣子說一些江山社稷的話,但這些話紂王早已經聽不進去了,他眼裡只有蘇妲己,更是為蘇妲己花了許多錢,建築高樓等,只為蘇妲己能夠開心。
但狐妖畢竟是狐妖,當時還有一位隱士高人,那人便是姜子牙,姜子牙見天象異常,知道有非比尋常的事情發生。姜子牙有一位好友,那人是比干,而比干則是輔佐紂王的。
一日,比干與姜子牙談話,姜子牙得知了蘇妲己,隨後姜子牙算了一下,發現這個蘇妲己可不是普通人,而是一隻九尾狐妖,得知妲己是妖的比干便下定決心剷除蘇妲己。
比干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將軒轅洞一把火燒了,裡面有蘇妲己千萬狐妖子孫,比干還將這些狐狸的皮毛剝下來做成狐狸皮毛衣服,這蘇妲己回到軒轅洞,看到這一景象悲憤欲絕。
比干挖心商朝覆滅
當一個國家在沒有忠臣進言的時候,也便是這個國家即將滅亡的時候,可惜這時的紂王眼睛裡已經沒有江山社稷了,即便眼看着自己的江山敗落也沒有辦法。
蘇妲己知道這是比干跟她正式宣戰的代表,但是蘇妲己也知道要除掉比干並不容易,因為比干跟紂王算是叔侄關係,且不說皇室血脈,更有民心所向。
輕易殺掉比干並不容易,蘇妲己就聯合國師打算另闢蹊徑殺掉比干。之前蘇妲己也得到消息,原來比干生下來就有一顆七竅玲瓏心,因此並不好取他的性命。
於是蘇妲己便假裝生病,聲稱只有用七竅玲瓏心才能治好自己的病,此時紂王滿眼都是蘇妲怎麼可能忍心讓自己的愛妃承受病痛折磨,便下令要取比乾的七竅玲瓏心。
得知此事的比干,自然是傷心,好在他的好友姜子牙給了他朝一個符咒,可以保證比干被挖心以後也能活下來,蘇妲己眼看着紂王將比乾的心臟挖出來後十分心滿意足。
但她卻看見比干即便沒了心臟,還是能走出宮殿,便得知有人暗中保護比干,為了將比干置於死地,蘇妲己更是想方設法讓沒有心的比干徹底消失。
她化作一個賣空心菜的老太婆,原來姜子牙在此囑咐比干千萬不要回女人的話,但比干還是問老太婆"菜沒心能活,人一樣嗎",卻聽見老太婆說當然不能,隨後比干倒地而亡。
紂王在得知比乾死後,心中也閃過一絲愧疚,只是為時已晚了,在這之後,隨着商王朝運勢殆盡,紂王也最終死在了戰亂之下,即便女媧沒有親自動手,也是報了心頭之恨。
結語
隨着比乾的死亡,也正式預示着商王朝的沒落,雖然女媧想要殺紂王殺不成,但商朝的覆滅也象徵著紂王的隕落,這是紂王無法逃脫的命運。
自古以來,忠臣將相難有好下場,一方面是那個時代的悲劇,另一方面也是君王的獨裁所致,紂王昏庸卻也是一代帝王,女媧不能輕易殺他,但他卻抵不過時過境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