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雲亭(1905-2003)
文登七鄉師設在當時文登城東南楊家疃,周圍是農村。於雲亭校長在籌建時聘請了多位黨員任教並於1932年3月組建了中共七鄉師臨時支部。於雲亭任書記,湯成九、江先政分任組織、宣傳委員。
同年暑假,鄉師招收第一批學生,在1300多名報考生中擇優錄取了80名。榮成黨組織安排的谷牧、叢烈光、邢禮文,文登黨組織安排的王本賢、張童華等黨員順利考入鄉師。
1932年8月,鄉師正式開學,共有黨員11人,除以上5名學生黨員外還有於雲亭等6名教師黨員。9月,在撤銷臨時支部的同時,中共文登七鄉師支部正式成立。與會黨員推薦谷牧任書記,叢烈光、邢禮文分任組織、宣傳委員。為便於支部活動,於雲亭還以谷牧關節炎病情嚴重為借口,專門給他設立了單間居住,作為黨支部的秘密活動場所。
原文登七鄉師北院
支部一經建立,就提出“到農村去”的口號,引導廣大師生和工農群眾打成一片,共救亡,同圖存,並做出喜人的成績。
第一,組織農友會。支部提出“到工農群眾中去,和工農群眾交朋友”的號召。學校規定,每個學生都要交幾個農民朋友,向他們宣傳革命道理,啟發階級覺悟,引導革命道路。他們在周邊農村辦有10多所農民夜校,農民群眾紛紛涌到夜校來,就連六七十歲的老人也來夜校聽課。
第二,第二,建立農民俱樂部。隨着覺醒的群眾越來越多,支部決定,校內校外結合,建立農民俱樂部。學生和群眾同台演出《賣火柴的小女孩》《漁光曲》等戲劇,深受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
第三,建立小農場和小工廠。他們建起了6畝地的小農場,師生在菜農指導下輪流管理,一年四季,自給有餘。學校辦起小工廠,請來了木匠、鐵匠、裁縫師傅,師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師傅,立馬呈現一片繁忙景象。不僅每人學到了專業技能,還增進了師生的勞動觀念。
第四,安排軍事訓練課。除了開設體育課、春季運動會,學校還與當地國民黨民團聯繫,每周安排3節軍事訓練課,增強學生的軍事知識和軍事技術。
第五,創辦進步刊物。在學生方面,由谷牧主編了《火線下》文藝小報;教師方面辦起了《教師之友》刊物。兩個刊物的主要內容是控訴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罪行,揭露國民黨的賣國行徑。1933年五一前夕,支部印製了《告膠東工農群眾書》,連夜派人沿煙石公路兩旁村莊,廣為散發和張貼,在群眾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到了1933年秋,支部先後發展了30多名中共黨員,後來成為當地革命骨幹的王一平、劉其人等就是這個時期入黨的黨員。隨着工作的進展,鄉師支部逐漸取代了中共文登特支,負責文、榮、威地方黨的領導。中共膠東特委成立之後,更是把“七鄉師”作為開展革命活動的重要陣地,一度被譽為“紅七師”。
① 本期參考書目:中共煙台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煙台歷史專題叢書(五)《中共膠東特委史》,山東人民出版社,2018年12月;谷牧:《谷牧回憶錄》,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