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中原王朝,看過清朝宮廷劇的觀眾應該都知道,清朝人的服飾與以往朝代都大不相同,呈現一種漢滿結合的風格。
例如,清朝宮廷里的女子穿旗服、梳旗頭、穿盆底鞋,都是引人注目的。
還有脖子上圍着的“白布條”,這些“白布條”有的還綉着圖案,有的就是單純的白色。那麼,這樣的“白布條”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白布條”的名字——龍華
滿族人來自寒冷的東北地區,平日里又過着遊獵生活,因此,滿族人在室外打獵時,往往都會在脖子上圍一圈皮草之類的東西,用來禦寒。
滿族人入關之後,受到漢文化的影響,也出於統治的需要,飲食習慣、服飾等都需要改良,但他們又不願意完全融入漢文化。
所以,清朝的文化常常是漢滿結合,呈現在服飾上也是如此。
滿族女子的傳統服飾中,領子和衣服是分開的,滿人進入皇宮生活後,很少再出去遊獵,禦寒的領子不再發揮作用,漸漸地就不用了,宮廷中的女子穿的是沒有衣領的華貴旗服。
但是,北京的冬季畢竟也有些寒冷,脖子沒有衣物來遮擋,很容易着涼,再加上宮裡的女子受到漢文化的影響,趨於保守,總覺得脖子裸露在外面不太合適。
這個時候,圍巾就要派上用場了。
可對於皇室來說,沿用原本在關外所戴的皮草,難免不美觀,也不便捷,這樣一來,清朝人便用絲織品來編織圍巾。
妃子、格格們可戴上脖子上禦寒,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清朝服飾特有的“白布條”。
為了符合皇室的地位,這種“白布條”還有一個別緻的名字,叫做龍華,龍華除了起到禦寒的作用之外,也成為一種裝飾。
白色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是不太吉祥的顏色,但對於來自關外的滿族人來說,白色象徵著純潔和高貴,而且作為裝飾。
白色和妃子們華麗奢靡的服飾作對比,在奢華中有一點別樣的樸素,也相當雅緻,在整體搭配上又不會顯得奇怪。
龍華一般寬兩寸、長三尺,完全是為女子量身打造的。戴上時,一端巧妙地掩在胸襟里,一端則垂在前面,確實顯得美觀而特別。
據說,清朝妃子們的龍華材質都是高端的絲織品,造價十分昂貴,不是民間家庭隨隨便便能買得起了。
一開始,龍華只有妃子、皇后、太后、公主等佩戴,後來發展到宮女也佩戴,只不過宮女佩戴的就只是普通的白布了,自然無法跟嬪妃相比。
總而言之,龍華成為清朝服飾中獨一無二的一部分,更是一種流行的風尚。後代有不少研究滿族服飾的學者,也會在龍華的研究上大做文章。
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除了禦寒和裝飾的作用之外,龍華還是某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在電視劇《甄嬛傳》中,我們不難發現,皇后、華妃等人脖子上佩戴的龍華,上面都綉着或多或少的圖案,這實際上就是後宮女子身份和地位的區分。
一般來說,皇太后作為身份地位最高、權力最大的女性,她的龍華都是採用最上乘的材質,尺寸也是最大的,往往繡的是一個“壽”字或其他代表吉祥的圖案,象徵著福壽安康。
例如,慈禧太后的龍華上面就有許多珍珠和金線,繡的圖案也比較多。
皇后是後宮中地位僅次於皇太后的女子,繡的是象徵富貴的金色牡丹花。
貴妃可以綉上六團花,其他的嬪妃只能綉四團花,妃位以下的,便會綉上幾朵小花以作點綴。
有的時候,地位較高的妃子穿着打扮不一定會比地位較低的華貴,畢竟個人的風格以及穿着習慣不同,可代表身份地位的龍華圖案是必不可少的。
奴才們會依據這個來判斷各個主子的身份。
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則是:龍華上並不是想綉什麼圖案就能綉什麼圖案的,不管地位身份如何,女子只能綉上梅、蘭、竹、菊,不然就相當于越權。
圖案的數量也有講究,即便是皇貴妃,圖案也不能超過五個,而普通妃子龍華上的圖案一般是兩個。
方便皇帝翻牌子
我們都知道,古代皇帝的後宮中,哪怕沒有三千佳麗,也有幾十個妃嬪。
日理萬機的皇帝,自然無法準確辨認出所有妃子的名字,以及記住她們的容貌,以至於有的人在後宮中住了十幾年,都沒見過皇帝一面的。
但是,這難免不妥,因為後宮妃子們的家世背景各有不同,皇帝的寵幸不僅僅是她們自己個人的榮華富貴,也關係到朝廷上的家族勢力。
甚至有些家世顯赫的妃子,皇帝哪怕不夠喜歡,也要寵幸之。
這樣一來,能夠代表身份地位的龍華就發揮了作用,其圖案也是每個人獨特的標誌,皇帝可以通過辨認龍華來辨認各個妃子的身份,判斷能否翻她的牌子。
龍華在這個時候,已經有了與眾不同的意義和屬性,是清朝時期森嚴等級的表現之一。
有些妃子也會想方設法讓自己龍華上的圖案耳目一新,材質哪怕不能太昂貴,也要有特別之處,以求得皇帝的關注。龍華成了後宮嬪妃隱姓競爭的一種。
後來,隨着時代的發展,古人們在衣服上加上了領子,比如立領、圓領等,女子們便不用費心費力地在脖子圍上一條龍華了。
再加上清朝逐漸沒落,後宮的妃子越來越少,皇帝倒也不用依照龍華去辨別妃子的身份了。
新事物不斷湧現,西方文化影響中國,人們的服飾也漸漸擺脫了傳統,有了現代的風尚,龍華這種特別的裝飾物便逐漸被淘汰,只有極其尊貴的女子才使用。
清朝末年的古舊照片中,已經難以看見龍華的影子。
追溯滿清時期的歷史,一條小小的白布便可以反映許多東西,它既是裝飾和禦寒之物,也是後宮女子身份地位的象徵,皇帝還可以由此來辨認自己妃子的身份。
但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樣的“白布條”又何嘗不是封建社會對古代女子的一種束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