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從地理學,還是從歷史學的角度來看,南俄羅斯草原都屬於亞洲草原延伸地帶。我們可以從上古時代的史實中,看到它與斯基泰人、薩爾馬特人和匈奴人的聯繫:而中世紀初期從阿瓦爾人到成吉思汗後裔的歷史,也能說明這種聯繫,
拜占庭歷史學家塞俄菲拉克特斯•西摩卡塔曾經描述過阿瓦爾人從中亞遷徙到南俄羅斯草原的情況,並對真假的阿瓦爾人作了詳細的區分。他認為,真阿瓦爾人是蒙古族柔然人,是整個5世紀蒙古的主人,
直到552年才被突厥人擊潰並取代。另一方面,他指出,假阿瓦爾人源自歐洲中世紀時期的阿瓦爾人,他們盜用了“阿瓦爾”這個令人害怕的名稱。據傳,假阿瓦爾人是由瓦爾部落(其名稱的源頭)和昆尼部落(表示其匈奴起源)組成,二者結合起來就表示阿瓦爾與匈奴人。
然而有人指出,瓦爾和昆尼是烏戈爾的兩個部落,即是一些東方學者所認為的回鶻人的兩個部落,是突厥種。但是歷史上的回鶻人屬於突厥種族,而歐洲的阿瓦爾人應該是蒙古種族。除此之外,在阿爾伯特•赫爾曼的地圖冊中,有一張圖是把瓦爾人和昆尼人與蒙古族的柔然人等同起來的。但是,米諾爾斯基指出,這些判斷真假阿瓦爾人的推論略顯證據不足。如果你赫爾曼推測的那樣,那些在6世紀下半葉遷徙到歐洲的阿瓦爾人不是柔然人,那他們就有可能是厭噠匈奴人。
厭噠匈奴人在5世紀時佔有伊犁、河中和巴克特里亞,他們與柔然人一樣屬於蒙古種族。在565年,厭噠匈奴人也和柔然人一樣,被突厥人擊敗,從而失去了其領地。
不管這些爭議是否正確,阿瓦爾人正是在拜占庭帝國査士丁尼統治末期進入歐洲的。正如塞俄菲拉克特斯曾經描述的,“擁擠在他們前面前進的是昆奴格爾人、沙比爾人和其他匈奴部落”。拜占庭人稱為薩駱秀斯的阿蘭國王,極力與阿瓦爾人保持着友好關係。拜占庭人眼中的阿瓦爾人在相貌上和古代匈奴人相像,唯一不同的是他們身後拖着兩根長辮子。
阿瓦爾人是薩滿教徒,他們中有一個叫坎迪赫的男巫師,於557年作為阿瓦爾人的使者,去會見查士丁尼並向其索取土地和貢賦。隨後,查士丁尼派遣使臣瓦倫丁去鼓動阿瓦爾可汗攻打昆奴格爾部落和沙比爾部落,最終阿瓦爾人獲勝。此外,阿瓦爾人還打敗了分別在亞速海西北和頓河河口一帶游牧的庫特利格爾和烏特格爾兩個匈奴部落,把他們編入自己的部落中。庫特利格爾和烏特格爾匈奴部落都是阿提拉匈奴人的後裔,而匈奴人屬於突厥種族,阿瓦爾人則是蒙古種族,在他們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突厥--蒙古兩大支中的一支是如何把另一支納入自己的帝國的。阿瓦爾王國作為拜占庭帝國的盟友,把這些匈奴王國一一消滅了。
560年,阿瓦爾王國的版圖已經從伏爾加河延伸到了多瑙河河口,多瑙河的北岸駐紮着阿瓦爾可汗的篷車。接着,阿瓦爾可汗向北攻打包括安特人、斯洛文尼亞人、文德人在內的斯拉夫各部,向西攻打日耳曼地區,最後於562年在圖林的一場大規模戰鬥中,被奧地利的法蘭克王、克洛維的孫子希格貝特擊敗。阿瓦爾人向黑海撤退。
565年,新可汗巴顏登上了阿瓦爾王位。巴顏這一名字應該是非常明確他歸屬於蒙古語名。巴顏是一位卓越的戰略家,更是一位精明強幹的政治家。567年,他聯合居住在班諾尼亞的日耳曼人中倫巴德人,消滅了另一支屬於日耳曼人的吉別達伊人(他們定居在匈牙利和特蘭西瓦尼亞)。奪取了匈牙利之後,巴顏把王宮建在了古代阿提拉都城的附近。
匈牙利平原自古以來就被視為亞洲草原最遠的延伸地帶,如今,突厥--蒙古帝國體系在這塊平原上又重新復活起來,阿瓦爾王朝的統治疆域從伏爾加河延伸到了奧地利。這支從突厥大軍追殺下幸運逃脫的柔然部落的意外成功,令突厥人深感不安,因此他們就因査士丁尼與阿瓦爾人之間的條約而不滿於拜占庭。
575~576年間,西突厥首領達頭在庫車以北的裕勒都斯河上游地區接見了拜占庭使臣瓦倫丁,並就此事強烈地譴責道:“讓阿瓦爾人等着我們的騎兵到來吧!我們一揮馬鞭,他們就會逃到地底下。我們不用劍就能把個奴隸種族消滅掉,讓他們像螞蟻一樣被踩死在我們的戰馬鐵蹄下。”
576年,為了懲罰拜占庭,西突厥首領達頭派波汗率領騎兵進入俄羅斯草原,與烏特格爾匈奴人的末代首領阿納蓋聯合,攻打拜占庭位於亞速海入口處(即現在的克里米亞--刻赤附近)的博斯普魯斯城。
582年,巴顏可汗與拜占庭公然對抗,佔領了錫爾米蒙這個薩瓦河上的橋頭堡。突厥族保加爾人(有可能是庫特利格爾匈奴人後裔)迫於阿瓦爾人的壓力,只好在比薩拉比亞和瓦拉幾亞定居下來,而後又因受到馬扎爾人的驅逐,又被迫遷徙到麥西亞,後來他們把麥西亞變成了保加利亞。在西部,巴顏約於570年恢復了對法蘭克人的戰爭,一舉打敗奧地利王希格貝特。緊接着,他又對拜占庭帝國展開進攻,奪取了辛吉杜蒙,洗劫了麥西亞,一直打到布爾加斯附近的安齊阿盧斯。
587年,巴顏在亞德里亞堡附近被拜占庭擊敗,被迫暫時休戰。592年,巴顏再次對拜占庭發動攻勢,並一路佔領安齊阿盧斯、色雷斯,一直推進到祖魯姆。在這裡,他遇上了剋星普利斯卡斯--一位能征善戰的拜占庭將軍。普利斯卡斯先是阻止了巴顏的攻勢,然後渡過多瑙河對其進行反擊,一直打到阿瓦爾王國的腹地匈牙利。601年,巴顏在蒂薩河岸被普利斯卡斯徹底打敗,他的四個兒子被殺,他本人也於次年去世。
繼任的阿瓦爾王國可汗改變了先帝的策略,轉而進攻屬於倫巴德人勢力範圍的意大利。他們趁倫巴德人從班諾尼亞遷往倫巴底的機會佔領了班諾尼亞。610年,阿瓦爾可汗佔領並洗劫了弗留利。
619年,阿瓦爾可汗趁色雷斯的赫拉克利龐蒂亞與拜占庭皇帝舉行會談之機,偷襲了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遭到失敗;隨即又向君士坦丁堡發動進攻,仍未獲得成功。但是,這時的阿瓦爾可汗卻意外獲得
一個極好的機會--一度仇視拜占庭的波斯王庫思老二世請求與他聯手對付拜占廷。隨後,波斯王和阿瓦爾可汗分別從小亞細亞和色雷斯發兵,對君士坦丁堡圍攻。626年6~7月,波斯將軍沙赫巴拉茲率軍穿越小亞細亞,駐紮在博斯普魯斯入口處的卡爾西登;阿瓦爾可汗則率軍直抵君士坦丁堡城下。這時的拜占庭皇帝拉克略正在高加索前線,其行政長官波努斯把守着君士坦丁堡。
7日31日,阿瓦爾人對君士坦丁堡發起接連不斷的猛烈攻擊,這是西方文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所面臨的最大危險。如果君士坦丁堡這座基督教世界的都城被蒙古族阿瓦爾人攻陷的話,那麼西方文明的未來實在是令人堪憂。
幸運的是,拜占庭艦隊發揮了其博斯普魯斯海峽海上霸主的風範,成功地阻止了波斯軍隊與阿瓦爾人的聯合進攻,阿瓦爾人的每一次攻擊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慘敗的阿瓦爾可汗黯然的退回到匈牙利。
經過此次重創,阿瓦爾人的囂張氣焰被壓制下去。
630年,阿瓦爾王朝可汗去世後、阿瓦爾人的同盟--保加爾人提出由其汗庫弗拉特繼承阿瓦爾可汗的位置。阿瓦爾人不得不對保加爾人這種謀奪霸權的行為進行武力鎮壓。但最後,他們還是被迫讓保加爾人做了“保加利亞”(位於今天的瓦拉幾亞和巴爾幹山區以北)的主人,正如他們不得不放棄多瑙河與薩瓦河之間的領土而任由斯拉夫人去佔領一樣。
直到8世紀末期,在匈牙利平原上還能看到阿瓦爾人的身影。但查理曼給予了這支蒙古部落最後的打擊。791年8月,查理曼率軍對阿瓦爾汗王朝發動了第一場戰爭,一直打到多瑙河和拉布河的匯合處。795年,在弗留利大公伊里克的支持下,查理曼的兒子丕平攻打了阿瓦爾人帶有圍牆的城堡,奪走了阿瓦爾人在兩個世紀中從拜占庭世界搶奪來的一部分財寶。
796年,在對阿瓦爾人發起的第二次戰爭中,丕平摧毀了阿瓦爾的城堡圍牆,並奪走其全部財寶。一位有着古代突厥--蒙古族“吐屯”稱號的阿瓦爾人首領,在798年前來到埃克﹣拉﹣夏勒,按受了基督教的洗禮。他領導着阿瓦爾人進行了最後一次鬥爭--反抗法蘭克人的統治,結果遭到失敗。從803年起,阿瓦爾人的新首領佐登就長期臣服在法蘭克人統治之下。
805年,阿瓦爾人處於査理曼的屬臣--一位名叫塞俄多爾的可汗統領下。飽受災難的阿瓦爾人,已無力抵禦來自斯拉夫人和保加爾人的雙重壓迫下,查理曼在位末期,塞俄多爾可汗徵得他的許可,率領阿瓦爾人遷徙到卡農圖姆和沙巴里亞之間的班諾尼亞西部居住,就此放棄了多瑙河北岸。
9世紀末,原阿瓦爾汗國的土地被一分為二:一個是斯維雅托波爾克統治的大摩拉維亞國的斯拉夫人的帝國國,其範圍包括從波希米亞到班諾尼亞之間的地區。另一個是保加爾人的突厥汗國,他們統治着匈牙利南部、瓦拉幾亞、巴爾幹山以北的保加利亞。其中保加利亞的烏基爾部落佔據着喀爾巴阡山山脈以東和以南地區(後被匈牙利奪取)。
從現今發現於匈牙利的考古文物來看,阿瓦爾人也擁有着自己的重要藝術。其藝術品上彎曲的動物形體表明,這種藝術顯然是草原藝術的一個分支,尤其是那些能產生一種固定的裝飾效果的螺旋形幾何圖案和錯綜交織的植物圖案。
這些藝術品和草原傳統的裝飾品一樣,大多是青銅做成的,包括有帶狀片、扣子、各種設備和馬具裝飾物、鉤、飾針等。這些阿瓦爾人的遺物與中國黃河河套地區、鄂爾多斯草原上發現的屬於匈奴、柔然和突厥時期的青銅器很相似,它們之間存在的緊密連續性也是極其有趣的。
正如南朵爾•費蒂奇所指出的那樣,米努辛斯克的西伯利亞藝術的晚期游牧騎士風格,與阿瓦爾人藝術極為相似。
他曾拿明曾特、費內克和普茲塔托蒂出土的文物與阿瓦爾人的相比,兩者在藝術風格上的差別對後世有很大的啟發作用。還需強調的是:歐洲的馬,很可能是阿瓦爾人傳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