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帥林墓地琉瓦的故事(二)驛馬坊為何成張作霖墓園?

2022年07月03日08:45:05 歷史 1360

趙傑(筆名聊卿)

元帥林墓地琉瓦的故事(二)驛馬坊為何成張作霖墓園? - 天天要聞

1999年6月13日,作者趙傑向張學良致送元帥林的琉瓦後,張學良淚水漣漣。瓦銘為:“張大元帥林墓地琉瓦 中華民國十八年監製”

張作霖被炸後,為避不測風雲,帥府密不發喪

在知情人的點撥中,才聽到這涉及到元帥林修建張學良當時的心弦。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僅有53歲。在此前兩天,他還高聲大罵:“日本不夠朋友,竟在人家危急 的時候,掐脖子要好處。”

“我張作霖最討厭這種做法!我是東北人,東北是我的家鄉,祖宗父母的墳墓所在地,我不能出賣東北,以免後代罵我是賣國賊。我什麼也不怕。我這個臭皮囊早就不打算要了。”罵過之後,第二天凌晨,他從北平乘坐慈禧太后的花車,往返奉天 ,行至臨近奉天的皇姑屯車站老道口時,被預謀的日本關東軍引燃了炸藥。他被抬至大帥府時,已奄奄一息,他連連呼喊着長子張學良的乳名:“小六子、小六子……”隨之,與世長辭。

張作霖去世時,他的小六子沒在跟前。張學良時任第三方面軍軍團長,正在邯鄲北臨車站督軍。

張作霖被炸後,為避不測風雲,帥府密不發喪,飲用照送,醫官拒訪,等待張學良的歸來。 張學良得知父帥呼喚着他的名字去了,削髮素服,壓着悲痛,化裝成士兵,混在悶罐車中, 半月後,才潛抵奉天帥府,宣布父帥遇炸身亡。發喪後,棺柩暫厝在大帥府待葬。承接父任, 主政東北的他,只有27歲。

1928年秋,開始元帥林勘測設計,1929年5月動工,預定三年竣工。6月21日(即張作霖謝世公開發表日期),奉天舉行周年祭典。

元帥林坐落在名為高麗營子的村落,留有一千三百多年前唐太宗東征時的舊跡。其南面有一個小山岡,自北向南突出,人稱老龍頭。

渾河環繞其東南西三面而逝,隔水與山崖垂立、拔地而起的鐵背山相望,努爾哈赤當年在此修築界藩城,居住一年有餘。

元帥林工程,規模宏偉,整個陵園坐北朝南,由方城、圓城、墓室三部分組成,依地就勢而建。四角還建有炮樓。方城前門直抵渾河北岸,仿明清建築,為三洞綠琉璃瓦頂。越前門有百米甬道直達中門。兩側排列石刻。中門建築與前門無異。入中門,有為設置靈牌、祭祖器物之所享殿堂。過殿堂後,便抵山岡腳下,依漸高地勢,築有120磴青石參道(台階)。青石台階前,方錐形華表分立兩旁。石雕雙獅蹲立階前。參道分為正道與左右側道。兩道之間,置有石欄。拾階而上,頂端平台迎立四尊文臣武將石雕塑像。其後便是圓城正門。

1954年,因修大夥房水庫,元帥林山下部分地處淹沒區。方城的前門、中門祭祀的殿堂已淹沒在水中,參道護欄和石階也被拆除毀。

所幸的是大壩合攏前,甬道旁的石刻盡數搬遷至山上,至今為石刻主體。粉碎“四人幫”後,省、市有關部門不僅撥發專款進行了維修和測繪,而且設立了元帥林文物石刻管理所,對此加以保護。

元帥林墓地琉瓦的故事(二)驛馬坊為何成張作霖墓園? - 天天要聞

元帥林寶頂的原始照片(1934年6月攝)。


張作霖下葬之事,因為“九一八”事變發生,只好擱置下來

1987年,張學良將軍胞弟張學文先生回來拜謁,曾對我說:“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司令本庄繁致電張學銘,帥府所有財產及父陵均妥善保護,如派人索取,將如數歸還。為此,張學良在北平官邸順承王府召集家人共議此事。張學良氣憤地說:“國土都淪陷了,還要那些破爛(指張家財物)幹什麼!只是父靈要葬。”

張作霖下葬之事,因為“九一八”事變發生,只好擱置下來,那他後來埋葬在哪裡了呢?

1986年5月,我調至遼寧省政協從事文史工作,10月,適逢張學良五弟張學森的長女張閭蘅從香港來到瀋陽,她此行一項主要目的就是到驛馬坊祭掃。當日我陪同了全程,她曾疑惑,驛馬坊為何成張作霖墓園?

原張作霖的軍需處長欒貴田曾記述:張作霖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後,停柩奉天東關竹林寺待葬,在撫順修建陵墓,沒待完工日本侵入奉天,破壞了正在修建的陵墓。

遼寧省人民政府已故參事室參事、張學良舊部荊有岩親睹,張作霖被炸身亡後,因元帥林尚未竣工,靈柩停於元帥府。“九一八”事變後,荊有岩跟張學良到北平做財糧,走時,親眼見到棺柩在元帥府。後經張景惠張海鵬他們操辦,張作霖靈柩移葬錦縣驛馬坊的。

張作霖驛馬坊墓地,離張作霖生母王太夫人黑山老家不遠,今屬凌海市。墓地位於東北三大風景名山之一——醫巫閭山余脈石山腳下。

石山古稱十三山,因有十三座山峰而得名。其實,這裡不該是張作霖長眠之處。初時,純係為王太夫人而建。聘請在勘輿上名高望重的風水先生,為之相地勢,看風水,以期待後代的官祿顯赫,以定將來的福壽綿長。後來,張作霖髮妻、張學良生母趙夫人歿,亦葬於此。再後來,即張作霖去世9年後,竟也下葬在這裡,這座墓園 成了張作霖的墓地。他從草莽中崛起,又在草莽中眠睡。


元帥林墓地琉瓦的故事(二)驛馬坊為何成張作霖墓園? - 天天要聞

1986年10月,張學良侄女張閭衡(左二)、侄子張彤光(右一)及夫人(右一)到張作霖驛馬坊墓地掃墓,作者趙傑(左一)陪同了全程。


附錄:作者簡介


趙 傑(筆名聊卿)1948年10月生。曾任撫順市文化局副局長兼《故事報》總編。任遼寧省政府參事、省政協文史和學習宣傳委員會顧問。長期從事政協文史資料的徵集、整理、研究、編輯和出版工作,歷史界稱其為學者型官員。曾主持徵集、編輯、出版了數十部有關張學良和“九一八”方面的政協文史資料,字數達近1000萬。

對張學良的研究,收集、掌握和整理了大量珍貴的第一手歷史資料。而且與張學良國內外家屬時有往來,並兩次採訪過張學良。曾率團赴夏威夷為張學良百歲祝壽。著有長篇歷史紀實《張學良去台之後》、《張學良多彩人生》、《留住張學良——赴美採訪紀錄》、《張學良——毀譽由人》、《張學良》、《張學良在美國的最後歲月》、十八集電視紀實文獻片《張學良》等。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地震頻發 日本吐噶喇列島第二批島民撤離避難 - 天天要聞

地震頻發 日本吐噶喇列島第二批島民撤離避難

當地時間7月6日傍晚,第二批從日本鹿兒島縣吐噶喇列島疏散撤離的當地居民已乘坐輪渡抵達鹿兒島市的港口。本次疏散撤離的人員為惡石島的31名居民和小寶島的15名居民,合計46人。當地目前採取自願疏散撤離的原則。截至6日,惡石島尚有23名居民,小寶島尚有41名居民。如今後仍有居民希望離開,當地政府將考慮進行第三批疏散撤...
阿根廷交流團走進武昌紅巷 - 天天要聞

阿根廷交流團走進武昌紅巷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7月6日訊7月5日,20多名來自阿根廷的大學生、大學教授、政府官員等外賓走進紅巷,參觀中共五大舊址、農講所和毛澤東舊居。據了解,他們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25年國際暑期學校成員,在武漢開啟為期兩周的學術文化交流之旅。阿根
95歲抗戰老兵登上山東艦後熱淚盈眶:“祖國始終是香港的強大後盾” - 天天要聞

95歲抗戰老兵登上山東艦後熱淚盈眶:“祖國始終是香港的強大後盾”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母艦山東艦、導彈驅逐艦延安艦、湛江艦及導彈護衛艦運城艦組成的航母編隊於7月3日上午抵達香港特別行政區開啟為期5天的訪問活動這是山東艦首次赴港也是繼遼寧艦後中國海軍航空母艦第二次訪港巨艦破浪而來、氣勢磅礴“航母熱”燃爆香江線上發放參觀票全部約滿7月5日下午兩位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的老戰士...
日本“末世預言”落空,5600億損失卻成了真 日當局:吐噶喇列島地震或長期化 - 天天要聞

日本“末世預言”落空,5600億損失卻成了真 日當局:吐噶喇列島地震或長期化

7月4日開始,“日本末世預言”“日本將發生毀滅性地震”的消息,逐漸霸榜社交媒體平台。該網傳內容引發大量關注。7月5日凌晨4時,日本全國緊急地震速報的視頻直播一度吸引了近25萬人蹲點觀看。如今,預言時間點已過,“毀滅性大地震”沒有應驗,僅日本鹿兒島縣吐噶喇列島附近海域5日發生5.4級地震。經確認,島上未有人員傷...
“80後”正廳史麒麟,兼任縣委書記 - 天天要聞

“80後”正廳史麒麟,兼任縣委書記

來源:石阡黨建、政事兒貴州銅仁市“石阡黨建”微信公眾號7月6日消息,近日,銅仁市委副書記、市委政法委書記、石阡縣委書記史麒麟走訪看望慰問部分老幹部。上述信息顯示,銅仁市委副書記、市委政法委書記史麒麟,已兼任石阡縣委書記。史麒麟(資料圖)公開簡歷顯示,史麒麟,男,布依族,1980年11月生,研究生學歷,法學碩...
太平天國失敗後,殘餘逃亡到此國,現有20萬華人,還講着廣東話 - 天天要聞

太平天國失敗後,殘餘逃亡到此國,現有20萬華人,還講着廣東話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他們說,那些太平軍最後去了南美,聽起來像傳說,但人還在,說粵語,過春節,幾十萬人,真真切切地活着。天京破了,城牆塌得連塊整磚都找不到。湘軍圍了三年,餓得城裡人啃樹皮,喝髒水,死人都沒
前蘇聯加盟國里,又冒出了一個烏克蘭?阿塞拜疆為何要和俄撕破臉 - 天天要聞

前蘇聯加盟國里,又冒出了一個烏克蘭?阿塞拜疆為何要和俄撕破臉

這些日子,阿塞拜疆和俄羅斯之間的矛盾,直接擺到了檯面上。起因是俄方抓了境內的阿塞拜疆人,甚至還造成了2人喪生的結果。俄方面表示,這些阿塞拜疆族人,是俄國國籍,且涉嫌謀殺案件。阿塞拜疆方面則表示,這是俄在針對阿塞拜疆人的暴行,因為他們有被打過的痕迹。因此,阿塞拜疆方面,也開始抓境內的俄羅斯人,同樣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