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與張飛相比誰更厲害?根據正史分析,二人根本就不在同一級別

2022年06月30日17:42:01 歷史 1536

在三國中,蜀和魏兩國各有一位姓張的名將,蜀國的那位那不用說了,自然就是劉備那英勇無敵的三弟張飛魏國的那位自然就是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

說起來,二者雖然同樣是姓張,但是這倆人卻是一對不折不扣的死敵,兩人交手次數不少,但是卻也算是棋逢對手,彼此之間互相互有勝負。


張郃與張飛相比誰更厲害?根據正史分析,二人根本就不在同一級別 - 天天要聞


張飛有着萬夫不當之勇,但張郃卻深諳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的用兵之道,倆人之間應該算是各有千秋的英雄豪傑。同時,對於他們的頂頭上司來說,倆人彼此都是手中的王牌。

俗話說得好,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對於武將來說,只有第一名的武將才會被人們所銘記!那麼,這兩個人究竟誰才能稱得上是他們老闆手中,那張最寶貴的王牌呢?

三國猛將張郃

與其說張郃和張飛彼此之間是對手,倒不如說這倆完完全全就是一對冤家,張郃張飛兩人交手不少,可就是彼此之間分不出個高下,心高氣傲的張郃對於這等的戰果又怎麼會服氣?

原本,作為袁紹手下大將的時候,張郃就是出了名的智勇雙全,對於袁紹所做出的很多錯誤決定,雖然都付諸實踐,但是卻並不表示同意。


張郃與張飛相比誰更厲害?根據正史分析,二人根本就不在同一級別 - 天天要聞


因為在張郃看來,自己的主公可以是個庸才,卻不能是個剛愎自用的愚人。不過,主公所犯的一些過錯並不致命,為了在袁紹麾下繼續幹下去,張郃也不好過多地指責他,反而是儘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然而,張郃卻並不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智者不為暗算主謀。作為一個昏庸的主人,留在他手下的都是些什麼樣的貨色,張郃還是非常清楚的。

一切若是照着這樣發展下去,張郃也不至於會離開袁紹,然而原本只想安穩過下去的張郃,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官渡戰場。

面對着曹操烏巢的突襲,合理提出了及時解救烏巢意見的張郃,卻再一次沒有被袁紹採納自己的意見。相反,袁紹卻採納了郭圖逢紀這兩個小人的荒誕意見,選擇了讓張郃去攻打曹軍大營。


張郃與張飛相比誰更厲害?根據正史分析,二人根本就不在同一級別 - 天天要聞


這個主意只能用一個壬字來形容,原因也很簡單,但凡有點腦子的人,都能想到這條計策。既然袁紹能夠想得到,那麼曹操又怎麼會想不到呢?

當時,若是張郃去攻打曹軍大營,一時半會是根本攻打不下來的,思及此張郃決定跟着高覽一起投靠曹操。果然不出張郃所料,投靠了曹操之後,他的才華才得以發揮出來。

從一開始追隨曹操攻打鄴城、攻打馬超,張郃就一直在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追隨曹操日子漸漸變久之後,曹操開始逐漸讓張郃獨當一面承擔起重要任務。

比如,在曹操攻下張魯之後,便急忙回軍馳援濡須塢,只留下了張郃和夏侯淵在鎮守漢中的蒙頭岩和定軍山。夏侯淵被黃忠所斬,漢中僅留下了張郃一人,在張郃一人的苦苦支撐之下,才為曹操保存下了漢中的兵力。


張郃與張飛相比誰更厲害?根據正史分析,二人根本就不在同一級別 - 天天要聞


曹操劉備雙雙離世之後,張郃在抗擊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又立下了戰功,直至木門道被亂箭射死為止,張郃一生為曹魏立下的功勞可以說是數不勝數。

豹頭環眼的張飛

作為五子良將的張郃,用他自己的實力證明了,自己的確無愧於這個稱號。說完了張郃,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張飛的履歷,就會發現兩個人根本就不是一個層級的將領。

張飛在很多方面壓根就沒法跟張郃比。首先,作為一名武將,張飛的出道非常的早,最早出名的時候就是虎牢關前戰呂布。當時,各路諸侯的將領面對呂布時都是無可匹敵,唯有張飛能跟呂布掰掰手腕。

單單是這件事,就足以令各路諸侯為之動容了,更不要提後面的三英戰呂布了。十八鎮諸侯看着廝殺的幾人,都已經目瞪口呆大吃一驚。


張郃與張飛相比誰更厲害?根據正史分析,二人根本就不在同一級別 - 天天要聞


從這裡,不難發現,作為猛將來說,張飛還是很合適的。然而,張飛的確足夠勇猛,但張郃也並不比他遜色,從張郃能跟馬超較量一番就不難看出,張郃也是武藝高強之輩。

因此,張郃在武藝上應該和張飛是半斤八兩,誰也比不過誰的才對。然而,除開武藝這一塊,張飛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就要比張郃差太多了。

作為名將,張郃有着出色的武藝這點不假,但是平日卻並不靠武藝來取勝,他更多的都是靠智謀來取勝,比如街亭之戰馬謖“圍而不攻”。

對於張郃來說,他將“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這八個字的用兵方針,玩得爐火純青。別的不說,張郃在鎮守漢中時,常常結合地形等眾多因素來變通用兵。


張郃與張飛相比誰更厲害?根據正史分析,二人根本就不在同一級別 - 天天要聞


結果弄得張飛苦不堪言,這件事就足以說明,張郃在用兵這方面上要強得多。反觀張飛,對於張飛來說,他最喜歡的事情有兩件,一是喝酒,二就是沖在陣前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

張飛用計的時候很少,在我們的印象中,真正靠着智謀戰勝對手的時候也就那麼幾個,最有名的便是長板怒吼,靠着虛張聲勢的樹上開花之計嚇跑了曹操,而這也就是張飛唯一動腦子的最高光時刻了。

沒法比

在帶兵上,張飛和張郃之間的差距就更大了。漢中之戰,夏侯淵被黃忠斬殺的時候,就是張郃充當了善後的角色,將那些殘兵敗將收攏起來,繼續帶領着他們在漢中跟劉備抗爭。

到了後來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張郃更是成為了魏國的頂樑柱,能夠被當成主將來使用,帶領兵團出征絕對不是什麼問題。反觀張飛,就算諸葛亮用他都必須要小心謹慎,哪裡敢讓張飛去帶兵?


張郃與張飛相比誰更厲害?根據正史分析,二人根本就不在同一級別 - 天天要聞


張飛的性格就決定了他不是一個適合帶兵的料,常常鞭撻士卒,似乎並不明白應該如何正確地對待士卒。劉備也不是不知道他的這個毛病,也多次勸說他,要他改改這個鞭撻士卒的毛病。

可是,張飛壓根就聽不進去,依然是我行我素鞭撻士卒。平時或許沒啥大問題,最多就是罵一罵士卒罷了,可是在關羽去世後,張飛的脾氣變得愈發暴躁,多次鞭撻士卒。

更是因為部將范疆張達的一些小錯就將二人差點打死,令二人懷恨在心,最終二人將張飛殺了投奔東吳,張飛用生命付出了鞭撻士卒的代價。

縱覽三國之人評價張飛,多用“熊虎之將”一類的詞語,而陳壽評價張郃則是“多變”,就連諸葛亮都說“張郃不死,漢室難興”。綜上,張飛和張郃在各方面的差距都是巨大的,二人根本就不是同一個水平線上的對手。


張郃與張飛相比誰更厲害?根據正史分析,二人根本就不在同一級別 - 天天要聞


其實以二人的定位來說,張郃更加適合獨當一面,做個主將或是主帥。而張飛只能做軍前大將,而不能當主帥,一衝動容易出大事,因此張飛和張郃才會不在同一個等級上。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古老的皮影,因小學生而智能 - 天天要聞

古老的皮影,因小學生而智能

極目新聞記者 張屏攝影記者 李輝通訊員 謝依靈實習生 陳麗麗光谷十五小的學生用電腦操作演繹皮影戲,非遺傳人秦禮剛(右一)看了很驕傲 孫悟空還可以這樣動起來6月12日,武漢市光谷第十五小學的智能皮影教室,一如既往的繁忙——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皮影戲(雲夢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秦禮剛帶二年級的孩子們玩着傳統皮...
秦王:我要吃公雞下的蛋,甘羅:難不倒我!後12歲官拜丞相 - 天天要聞

秦王:我要吃公雞下的蛋,甘羅:難不倒我!後12歲官拜丞相

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文|騙人鬼編輯|騙人鬼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太驚艷了!沉海500年,928件神秘文物重見天日→ - 天天要聞

太驚艷了!沉海500年,928件神秘文物重見天日→

6月13日,國家文物局在海南瓊海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水下考古最新成果,經過為期一年的水下考古調查,兩艘沉船的分布範圍已經探明,並提取出水陶器、瓷器、....
黃埔物語③ | 學員創建紅軍無線電隊 - 天天要聞

黃埔物語③ | 學員創建紅軍無線電隊

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結晶。當時,黃埔軍校在較短時間內創辦了起來,迅速發展成為體制健全、組織嚴密、規模龐大的綜合性軍事院校。據了解,黃埔軍校最多時有40多個附屬機構。軍校有着怎樣的組織架構?分別發揮什麼職能?
劉備表明自已是中山靖王之後,會有人質疑他嗎? - 天天要聞

劉備表明自已是中山靖王之後,會有人質疑他嗎?

其實造假的成分不高,雖然這樣可以提高劉備的身份地位,可能代表什麼呢,畢竟當時的漢王朝已經日落西山了。那劉備表明自已是中山靖王之後,會有人質疑他嗎?我覺得不會,下面我講幾點,大家探討一下。第一點,中山靖王是誰,在歷史上有什麼貢獻。
清中期的清軍——從乾隆朝對外戰爭看清軍精銳戰鬥力 - 天天要聞

清中期的清軍——從乾隆朝對外戰爭看清軍精銳戰鬥力

首先,要明確一點,本文分析的是外戰,而非內戰(鎮壓農民軍起義、鎮壓土司叛亂等)。因為只有對外戰爭,才能看出清軍與當時東亞範圍的一流外軍之間的戰鬥力對比。我們拿乾隆朝最難打、最硬核的兩場關鍵對外戰爭看清軍的真實戰鬥力。
歷史上有哪些張姓建立的王朝 - 天天要聞

歷史上有哪些張姓建立的王朝

#歷史上有哪些張姓建立的王朝?#​這是頭條君發給我的一個問題,可能是因為我今天發了一篇“張姓的由來”文章的緣故吧。那我就再就這個題目寫一篇文章。張姓,曾經是我國的第一大姓氏,2023年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是我國人口的第三大姓,僅次於李姓與王姓。
張姓的由來 - 天天要聞

張姓的由來

姓張的朋友和家人有姓張的朋友,對張姓的由來可能會有興趣。據說,古代張姓有三個來源:相傳少吳有個兒子叫揮,他通過觀察弧矢星得到啟發,從而發明了弓,因此被封為弓王,專管製造弓箭,並被賜姓為張。另一支源於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解侯,字張,他的子孫們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