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幼女神陳靖姑

2022年02月12日02:06:02 歷史 1209

婦幼女神陳靖姑

陳靖姑,曾名貞姑,靖姑乃是法號,閭山法院下山後,在福州獨創“閭山派”,為國(閩國)效力,深得百姓愛戴。24歲那年在龍潭角祈雨後,又到龍源洞除蟒,因脫胎(流產)身體虛弱而殉職。這是一位勤勞勇敢,美麗善良的凡間奇女,由於她多才多藝、有膽有識和大智大勇,在閩中留下了一串普濟眾生,護國佑民的傳奇故事,成為人間真善美的化身和海峽兩岸同胞共仰的女神。

婦幼女神陳靖姑 - 天天要聞

一、靖姑出世

唐大曆二年(767)正月十五凌晨,福州藤山(今稱後龍山)下渡(今稱下藤路)陳昌家裡一派喜氣洋洋,.上元節元宵日添了一位千金,全家上下喜不自禁。滿月後取名靖姑。小傢伙自幼聰明伶俐,人見人愛,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世間一切都是緣。靖姑小時已顯露出擅長宗教法術的稟賦,才兩歲的她,見到觀音圖像便會虔誠地用小手合掌拜揖;更驚奇的是,四五歲時就會念觀音咒,甚至模仿巫覡跳舞(像小鳥跳蹦)動作,惹得大人哈哈大笑。平時非常愛聽老人講神仙和精怪故事,對日月星辰、山川湖海、花蟲鳥草非常感興趣,通過美麗的遐思,努力編織一個屬於她自己未來事業的夢。靖姑自懂事時候起,認為人生第一要義是做一個好人,特別是要做一個對社會對百姓有用的人。秉於這種天性,她有一個永遠不息的嚮往和非常執着的追求。她經常與閨中密友說,長大了要當一名巫醫(古代巫醫不分),為百姓救死扶傷。人們都說氣質靈秀、天資過人的小靖姑,長大了絕非等閑之輩。·

婦幼女神陳靖姑 - 天天要聞

二、閭山學法

唐末的中華大地,兵荒馬亂,哀鴻遍野,滿目瘡痍。為尋找道家要義,救百姓於水火之中,她幾次告訴母親葛氏,要上閭山學院學法。怎奈父母怕她出門會出問題而加以攔阻,為束縛她那顆不安份的心,特在古田找一個對象。為了抵制早婚習俗,靖姑跟父母講白,自己婚事容學法回來再辦,為此事還向未婚夫劉杞(在家名杞蓮)表明了決心。劉見靖姑這麼執着,認為未婚妻很有志氣,也就支持她去。閭山學院主修法術性和醫學性兩門功課,道術主要是畫符念咒,驅魔降妖;醫學是中醫草藥,除瘟滅病。為了學得閭山正法,靖姑經常看書到深夜,練功時更是聞雞起舞,平時遇到問題,直到弄明白為止,不管師兄師妹,誰有一技之長,她都抓住不放向他們學習,不論是學氣功,打太極,研((易經)),都是全身心投入。由於人緣好、天分高,在法府她如鳥投林、似魚得水,很快成為閭山出色一員。三年花開花落,寒來暑往,修行益勤的她,不僅學會了上刀梯、過火埕、畫靈符等諸法,還練就一手好劍。對於祈雨,恩師交待一定要善於觀察星像和物候,如月冕月暈,鳥兒昆蟲,以及鹹魚臘肉乾濕度等,由於她潛心學習,遂精通天文地理,師傅賜法號“靖姑”。下山時,師父再三叮囑:“閭山宗旨在於抑惡揚善,扶危濟困,學法師為了行道,濟生不度死。”

婦幼女神陳靖姑 - 天天要聞

三、扶危解厄

靖姑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女性,當她12歲時便出落得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當時其兄在後龍山放牛,中午都是靖姑送的飯。有一次,靖姑看見一個老嫗餓昏在路旁,就把自己的那份飯喂之,老嫗吃了東西,頓時來了精神,回家後還送來幾本葯書,靖姑如獲至寶,大家都說靖姑好心必有好報。還有一個鄰里,給地主當長工,腿上生病疽,靖姑不避惡臭給他上藥。平時看到難民乞丐,經常施捨他們食物和零錢。村民都稱讚她,別看她年紀這麼小,卻擁有世上最美好的心靈。


婦幼女神陳靖姑 - 天天要聞

古代農村瘟疫肆虐,生長在鄉下的靖姑目睹缺醫少葯、求救無門的悲慘情景,決心長大以後要承襲父業,懸壺濟世。為實現這個理想,靖姑經常跟民間草醫上山採藥,研究中草藥的藥性功能,注意收集民間的偏方單方,形成自己的驗方。有一個病者喊心絞痛,面如土色,靖姑施“法”營救,終於化險為夷,還有一個患者手腳都僵硬了,經靖姑施“法”治之,立馬靈活自如。有一天,閩王皇后頭痛厲害,還請靖姑用氣功推拿點穴等綜合療法治好。總之,靖姑對家鄉的父老鄉親,無論寒暑遠近,幾乎是有請必到,風雨無誤,對小孩和婦女更是倍加關懷。由於她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凡小孩出疹出痘及蛇傷蟲咬,無不找她求醫。對那些身患絕症的病人,靖姑也是匠心獨運,哪怕只有一分希望,也做得十分努力,對於一貧如洗的,則分文不收,以至受惠者感恩不忘,靖姑的名聲從此也一天天地傳揚開來。

婦幼女神陳靖姑 - 天天要聞

四、結友行善

中國有一句老話,多一個朋友就多一條路,多一份力量。靖姑十分注意結友行善,當年她的深閨密友有羅源人林九娘,連江人李三娘,最後還與福清人鄒鐵鸞、福州人高雪梅等結成十姐妹。據傳,侍郎之女鄒鐵鸞因頗有姿色,被一大把鬍子的閩王看上了,因抗旨拒婚,王欲斬其全家,鄒求助於靖姑,遂收為門徒請求免罪;刺史之女林九娘才貌雙全,因家境劇變,倍受惡僧欺凌,被靖姑搭救後歸靖姑協下。靖姑結的十位姐妹,除歐陽公主外,李三娘、高雪梅等皆是身逢絕境,經靖姑解救之後,感到用錢財都難以報答,都到她身邊干一番事業,她們經常在一起談經論道。正是她們的團結奮戰,為救受欺凌的婦女兒童不遺餘力,從而解除了廣大婦女肉體上和精神上的許多創傷。在男士中值得一提的,是福州鳳凰池楊太保、閩清王宇龍,不僅武藝高強,且為人豪爽正派,靖姑也非常器重他倆,在多次除妖滅怪中大顯神通,百姓稱他倆是英雄俠客護花使者。由於靖姑曾為王后治心痛病及入宮斬蛇,閩王遂封靖姑為順懿夫人,並令地方官在臨水建造府第,讓其食古田三百戶,一子為舍人,但靖姑辭食不受,只願意接受黃鶯柳嬋等36位宮娥為弟子。為增加力量擴大影響,靖姑決定創經立派,以自己、林九娘。李三娘為核心,打出“閭山”旗號,加上堂兄陳守元國師的推崇,三奶派信奉者眾迅速風靡南平莆田寧德龍岩等地區。

婦幼女神陳靖姑 - 天天要聞

五、除妖滅怪

八閩之地山精、木魅、岩蟲很多,像建寧永泰等地蛇患嚴重,很多人由於救治無力而死於非命,靖姑經常巡遊各地為人救治蛇傷。古田城外有一個龍源洞,出現巨蟒襲擊人畜,有一日眾人看見有身穿紅衣女子執劍與蟒搏鬥,並把碗口粗的蟒頸斬斷,開頭人們還以為是捕蛇女捉蟒,事後方知乃劉勛兒媳所為。有一天,一蟒竄入王宮,頭枕門檻吐出嚇人信子,王宮上下恐懼萬分,靖姑率弟子將其斬為三截,還讓御廚做了一次蛇宴美餐。為了滅蛇和救治蛇傷,靖姑號召人們大種蛇傷草以備急需,並教人們如何放血、包紮和敷藥。為感謝靖姑在救死扶傷方面所做的貢獻,如今人們還稱白花蛇舍草和半邊(枝)蓮為夫人草。

婦幼女神陳靖姑 - 天天要聞

靖姑學藝下山後除了滅蛇之外,還幫助民間除了不少精怪動物,如福州的百姓稱北郊神出鬼沒的果子狸為狐狸精,把豹頭山胡作非為的紅毛猴稱猴精,把福清一帶的野豬稱豬母龍。農民最恨的是野豬和猴子,它們經常把莊稼地果園弄得一塌糊塗。靖經常應農民的請求,帶上王宇龍、李三娘等眾兄妹,在山上安營紮寨,用陷阱、用炮轟、用餌毒等辦法消滅它們。此外,還伺機消滅虎豹豺狼、蜈蚣蜘蛛等在內的害人蟲。人們對閭山三奶派的業績是義聲載道,有口皆碑。

六、助夫破案

靖姑有着美好的愛情。劉杞之父劉勛曾在王府當過教官,與古田舅舅葛如川相交極深。當年劉率子來榕串門拜訪時,兩個小傢伙一見面就玩得非常投緣,·每一次都捨不得離開。有道是世間有情人終成眷屬,靖姑18歲時與劉杞結為伉麗。婚後夫妻和睦,相敬如賓,不久隨夫到了羅源,當時劉杞在巡檢司任職。自古道,妻賢夫禍少,面對當時政治腐敗,貪官污吏甚多的社會,靖姑時時勸夫當官要勤政為民,千萬不能貪不義之財和草營人命,她經常憑着自己的聰明才幹,救貧扶弱成人之美,使好幾對夫妻破鏡重圓。還利用智慧協助丈夫巧妙審案,如羅源同日結婚花轎錯接的錯夫案,連江發生的兄弟爭奪案,還有閩東各地發生的丈人殺婿案、惡奴栽贓案等。靖姑還幫助丈夫懲治了福清縣一個橫行鄉里的劉閣王,將羅源白塔寺霸財占色的鐵頭僧緝拿歸案,在長坑山將外號張竿鬼的歹徒繩之以法。由於劉杞的賢正,為地方除大害,使受欺壓的好人揚眉吐氣,羅源縣境大治,百姓和樂。

婦幼女神陳靖姑 - 天天要聞

七、脫胎祈雨

古代福建幾乎沒有什麼水利建設,人們都是靠天吃飯,在旱魔降臨時,就請巫師道士祈雨。靖姑嫁古田第六年,入春以來只下場把雨,入夏以後雨水更少,八閩大地江河乾涸,土地龜裂、稻乾枯焦,百姓大半斷炊,官員憂心如焚。擔任國師的兄長陳守元請妹子出山祈雨,適靖姑身懷六甲,姐妹們怕她有個閃失也不讓她去,礙於兄長的哀求,為了社稷百姓,靖姑只好答應,由於怕身孕帶晦沾污神靈,毅然用藥物墜胎,身體尚未復元便來到福州,每日都上山觀星察雲,有一日發覺東南方出現一片魚鱗天,俗話話“魚鱗天,不雨也風顛”,再到廚房看臘肉與鹹魚,發現已經轉潤,憑氣象與物候,知識物極必反,三日內必定有雨,於是在龍潭角設醮。是日,文武官員,農工士商紛紛來到,在壇前焚香跪拜,在府官上台讀完《求雨疏》後,靖姑即登壇踏罡,只見她不時誦真經、吹牛角、舞法劍、焚血符身穿朱衣的她,如火中鳳凰,在咚咚的鼓聲中不停地舞蹈,至次日下午三點,可能是感動了上蒼,終於飄來了鳥雲,不久下了幾滴雨,靖姑跳得更歡了。未已,風捲雲涌,彤暈密布,於是電閃雷鳴,下了一陣滂沱大雨,由於天降甘霖,快枯的稻禾果樹都復活了,大地一下子恢復了生機。在人們雀躍歡呼的時刻,靖姑卻從壇上跌落江中,隨江水飄到鴨牳洲,被放鴨人搭救岸上,她對眾人說了這麼一段感人肺腑的話:“凡女今能祈得上蒼霖澤,雖九死而無悔,只是當年年輕人性,未肯學習扶胎救產之術,以至在實施保胎救人時總是感到力不從心,此次不死,定要再上閭山補學,以保護婦幼福祉平安!”

尾聲

祈雨後不久,壯志未酬的陳靖姑含笑離開了人間。福州父老鄉親說“阿姑是祈雨時落水寒浸腑臟不治而死”,古田父老鄉親說“阿姑起源於回家後在龍源洞與巨蟒搏鬥而犧牲”。鑒於靖姑生前做了許多濟世救人的善舉,由於對其的崇敬與懷念,鄉人用泥炭漆布包裹其體塑成肉身神像。閩王聞報派特使祭奠,並封其為昭惠崇福臨水夫人,府縣撥庫銀在臨水處建廟祀之。福州家鄉打一塊“巾幗永冠不朽”也立石碑豎在靖姑故居旁邊。靖姑的生命雖然只有短暫的24個春秋,但她的身後卻留下了一條閃光的人生之路,她那一顆人類至愛的靈魂,為人間、為世界留下了一筆豐厚的精神遺產,成為維繫海峽兩岸骨肉同胞重要的精神紐帶。福州人民的好女兒一靖姑將永遠活在海峽兩岸同胞,東南亞各國、美國、日本以及歐洲僑胞的心中。

#福州頭條##福州##福州身邊事##福州爆料##寧德頭條#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 天天要聞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近日一段貴州榕江搶險一線的視頻讓無數網友淚目這個背影被稱為巷道里的“中國脊樑”這名只留下背影的戰士被找到了!他叫馬東昇是武警貴州總隊的一名戰士7月1日武警貴州總隊官兵深入貴州榕江縣城的小區、巷道清淤排障馬東昇所在的任務地點在一處巷道內那裡地勢低洼、空間狹小還有一段長約25米、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憶當時巷...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對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的遺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的木器,與木器伴生的文化遺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 天天要聞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1942年,新四軍指揮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煙盒,臉色平靜,接連下達了多道重要命令:全軍保持無線電靜默,派騎兵,火速追上高級幹部,讓他們緊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個新四軍的指揮體系,可能就被日軍給一鍋端了。粟裕將軍究竟在香煙盒上看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 天天要聞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資區普查隊發現兩座承載着歷史記憶的古橋——梅嶺惠安橋和上侖石塔及水尾橋。它們不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節點,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有趣的民間傳說。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 天天要聞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7月3日,一場承載着歷史記憶與家國情懷的捐贈儀式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捐贈人王曉思先生將其父親——老戰士、老黨員、著名文藝工作者王雲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貴抗戰文物及史料,無償捐贈給該館永久收藏。把個人記憶、家庭記憶變為社會記憶王雲同志(1920-1980)是一位經歷豐富、貢獻卓著的老戰士和文藝工作者。...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 天天要聞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7月4日,香港培僑中學在校內舉行活動,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據了解,培僑中學在2025年7月1日組織60名師生代表團到北京參加天安門升旗儀式,並獲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贈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編號2023-0205號)。圖為迎國旗儀式。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7月4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