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背叛了朱元璋

2022年01月13日18:10:06 歷史 1788

明朝背叛了朱元璋 - 天天要聞


他出生農民之家,身逢亂世,兄弟姐妹為求活命四散天涯。他遊歷四方,了解各地風土人情,體察民生疾苦。他上山參軍,機智勇猛,當為動蕩時局之豪傑。他愛護百姓,重視知識分子,凝聚偉力以成大業。他懲治污吏,發展經濟,保衛國家和百姓利益。


明朝背叛了朱元璋 - 天天要聞



朱元璋出身貧苦,少時多受貪官污吏的敲詐勒索,父母家鄉皆遭貪官污吏盤剝欺凌,幾十年來長期耳濡目染,深記貪官污吏之惡。即位後,在全國掀起了“反貪官”運動,矛頭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級貪官污吏,鼓勵百姓行動起來,舉報捉拿貪污的中央和地方大員。

首先,對貪污六十兩銀子以上的官員格殺勿論。從地方縣、府到中央六部和中書省,只要是貪污,不管涉及到誰,不論牽扯到什麼級別的官員,決不心慈手軟,一查到底。

其次,明初的中書省下屬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中,由於大量留用元朝的舊官吏,以及一些造反起家的功臣。他們仗着自己建國有功,認為自己羽翼豐滿,有恃無恐貪贓枉法,剝削廣大百姓,以中飽私囊。朱元璋對這些官員進行懲處。

第三,朱元璋利用殘酷刑法處置貪官,採取“剝皮揎草”、挑筋、斷指、斷手、削膝蓋等酷刑。這種舉措震懾了一批官員,使他們行為大為收斂。

第四,朱元璋對自己培養的官員決不姑息遷就,自然也不允許朝廷培養的新官員貪污。為了培養和提拔新力量,大力強化中下層力量,使更多年輕血液能夠成為國家棟樑,朱元璋專門成立了培養人才的國子監,為沒有入仕的年輕讀書人提供升遷機會。他對這些新科進士和監生厚愛有加,還經常教育他們要盡忠至公,不為私利所動。


明朝背叛了朱元璋 - 天天要聞


第五
,朱元璋制定整肅貪污的綱領《大誥》和《醒貪簡要錄》。《大誥》一書是他親自審訊和判決的一些貪污案例成果的記錄,書中還闡述他對貪官的態度、辦案方法和處置手段等內容。朱元璋還下令全國廣泛宣傳這本書,每家每戶至少要有一本,他還叫人節選抄錄貼在路邊顯眼處和涼亭內,讓官員讀後自律,讓百姓學後能夠對付貪官。

第六,允許民間百姓上訪。明朝允許普通百姓扭送不法官吏。如果官吏在徵收稅糧以及攤派差役作弊曲法,百姓可以向上級政府舉報,也可以直接押送入京。不僅如此,對於應當接訪而沒有接訪處理的上級官員,亦要依法論處。

此外,朱元璋在午門外特設“鳴冤鼓”,民間百姓若有冤情在地方討不回公道,可上京擊鼓直接告御狀。並規定任何人不得阻攔、迫害鳴冤告狀者,不得在案前案後無理加害上訪百姓。


明朝背叛了朱元璋 - 天天要聞



朱元璋當政三十一年,先後發起6次大規模肅貪,殺掉貪官污吏15萬人。他“殺盡貪官”運動貫穿始終未減弱,但由於封建王朝和大地主階級的歷史局限性,明朝貪官現象始終未根除,晚年只能發出“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屍未移而人為繼踵,治癒重而犯愈多。”的哀嘆。

而法典《大誥》和上訪制度,也隨着朱元璋的去世,在洪武之後被明朝上下拋棄廢除。

自此以後,百姓押送官員進京,百姓入京告御狀也一同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那些貪官污吏也如沐浴“春風”一般,在他走後迅速發展壯大,無情掏空國家和百姓,最終毀滅了明朝。

朱明王朝不算朱元璋,再沒有皇帝切實體會民間疾苦和官僚盤剝,再沒有中樞力量能夠遏制住官僚腐化的進程。當朝廷中央貪污腐化時,再也沒有力量能夠阻止,洪武之後,皇帝和官僚們選擇站在一起對抗百姓。



而那位發動群眾百姓對付貪官污吏的人,也在離世後遭到無數官吏和粉墨文人的詆毀和攻擊。他的畫像被醜化,他的形象變得卑鄙不堪,他的名字被塗抹消失,他的一生妖魔為荒淫殘暴……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美國以強凌弱,聯大上演罕見一幕,中方見義勇為,團結全世界抵制 - 天天要聞

美國以強凌弱,聯大上演罕見一幕,中方見義勇為,團結全世界抵制

6月13號,聯合國大會以“消除以單邊治外強制性經濟措施作為政治和經濟脅迫手段”為議題,就美國等部分國家的制裁問題舉行會議。在當前西方國家動輒以經濟封鎖、打壓制裁為手段恃強凌弱的背景下,聯大舉行相關會議十分應景,體現了聯合國作為最具權威性的多邊政府間組織,應發揮
寧夏中衛:“綠進沙退”背後的科技之變 - 天天要聞

寧夏中衛:“綠進沙退”背後的科技之變

走進位於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的騰格里鎖邊固沙示範性項目現場,工人們正推着一台台像拖拉機車頭一樣的“扎草車”鋪設沙障,兩片代替車輪的圓形壓草刀滾過,麥草就被整齊地扎進沙地里,一個個草方格雛形漸顯。  “這片示範區有8000畝,今年我們上了30台機器固沙,一台機器一天就能扎50畝草方格,比過去純人工效率提高了50%...
日本戰爭擴張之路 - 天天要聞

日本戰爭擴張之路

在歷史的長河中,日本曾走上一條戰爭擴張領土的道路,這背後有着複雜而多面的原因。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資源相對匱乏,生存空間有限。這種地理環境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產生對外擴張以獲取更多資源和土地的慾望。對資源的渴望,成為推動日本走向戰爭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