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總書記講黨史故事丨“進京趕考”第一站

2021年09月30日21:51:08 歷史 1999

編者按: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訪紅色聖地,緬懷革命英烈,講述紅色故事。讓我們重溫總書記講述的黨史故事,從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

聽總書記講黨史故事丨“進京趕考”第一站 - 天天要聞

聽總書記講黨史故事丨“進京趕考”第一站 - 天天要聞

聽總書記講黨史故事丨“進京趕考”第一站 - 天天要聞

2019年9月12日,習近平視察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這是習近平在香山革命紀念館參觀《為新中國奠基》主題展覽,並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這裡,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解放戰爭走向全國勝利、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的總指揮部,也是中國共產黨人“進京趕考”的首站。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從西柏坡趕赴北平,25日進駐香山,由此讓香山這座擁有近900年歷史的古老園林,在新中國成立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作為中國革命勝利前夕黨中央所在地,巍巍香山目睹了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豪情,也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各界人士凝心聚力描繪新中國宏偉藍圖的艱辛和榮耀。

在香山期間,中共中央指揮了舉世聞名的渡江戰役,吹響了解放全中國的進軍號角;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為新中國奠定理論和政策基礎;中國共產黨人與各民主黨派、各界人士共同籌備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起草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確定了新中國國體、政體,制定了新中國一系列基本政策,攜手為新中國搭建“四梁八柱”。

聽總書記講黨史故事丨“進京趕考”第一站 - 天天要聞

△ 北京香山革命紀念館外景(2019年9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聽總書記講黨史故事丨“進京趕考”第一站 - 天天要聞

△2020年12月16日,在北京香山革命紀念館,媒體記者拍攝展出的毛澤東電報手稿。新華社記者 陳鍾昊 攝

聽總書記講黨史故事丨“進京趕考”第一站 - 天天要聞

△香山革命紀念館中,《為新中國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題展覽展出的中共中央遷駐香山時使用的同型吉普車(2019年9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以史為鑒、開創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全黨同志要做到

學史明理、學史增信

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學黨史、悟思想

辦實事、開新局

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聽總書記講黨史故事丨“進京趕考”第一站 - 天天要聞

監製:孫承斌、陳二厚

策劃:劉潔、鄭衛、蘭紅光、賴向東、王建華

統籌:費茂華、周大慶

文字:季小波、魏夢佳

編輯:李夢馨、雒圓、韓曉雨、劉金海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着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