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聞Knews綜合
2021-09-29 21:20
解放戰爭中,他在冰天雪地的東北和國民黨軍拼過刺刀,在山勢險峻的湘西和土匪“掰過手腕”。
抗美援朝戰場上,他帶領官兵奪回失守的346.6高地,頂住了敵人多次反撲,被志願軍總部授予“一級英雄”稱號,榮立了特等功。
凱旋之後,他繼續投身國防事業,上世紀70年代來到祖國南疆,從此紮根祖國邊陲。
93歲的李延年,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一位一生默默奉獻,踐行初心和使命的軍隊老黨員。

相比袁隆平、屠呦呦,首批八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李延年是一個略顯陌生的名字,但其實這位戰鬥英雄一點也不普通!9月26日,“理想照耀中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展播活動劇目《功勛》在東方衛視和觀眾見面,開篇第一個單元就是《李延年》!

可能更多的觀眾在看到《李延年》之前,都會好奇這個名字略顯陌生的英雄背後到底有着怎樣的故事。1951年10月,李延年時任志願軍某營7連指導員。他所在營奉命對失守的346.6高地實施反擊。本次《功勛》開篇的《李延年》單元聚焦的正是這一段戰鬥。

“前兩個營在敵人炮火猛烈攻襲下傷亡慘重,我們營接到命令執行強攻任務。”李延年曾向記者回憶,自己所在營攻擊時,發現敵人每隔3分鐘左右就會打一輪炮,掌握這個規律後,李延年和戰友利用這個間隙慢慢摸了上去。經過激烈的戰鬥,他們終於把高地奪了回來。這時,連隊的機關槍已打得無法連發,步話機也被打爛,後方指揮所無法知曉他們的情況。當時,李延年所在連只剩下40多個人,其他連隊情況更差。全營彈藥嚴重不足,部隊就到敵前沿去收集敵人遺棄的武器和彈藥。

敵人一輪又一輪地壓向我軍陣地,打完彈藥的官兵,靠撿拾敵人留下來的武器,打退了一波又一波的敵軍。一名戰士在子彈打光後,拿着爆破筒,與衝上陣地的20多個敵人同歸於盡。看到戰友一個接一個犧牲,李延年帶領官兵堅守陣地,直到得到上級命令才撤出陣地。早在1952年11月,李延年就被志願軍總部授予“一級英雄”稱號、記特等功1次。

這段悲壯的歷史成為李延年永不磨滅的回憶。多少曾經日夜相處的戰友,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0餘歲的青春年華。“所有榮譽不是給我個人的,都是國家對所有烈士的褒獎,我們要永遠銘記這些為新中國犧牲的英雄們。”為了做好革命精神的傳承和教育,李延年把個人獲得的各類證章大部分捐獻給了博物館、軍史館,並經常為青少年講述戰鬥故事、傳承戰鬥精神,積極宣傳愛國主義思想,在青少年中弘揚優良革命傳統。
(素材來源:《功勛》編輯:周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