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四川的幾個軍閥打得不可開交,劉湘和劉文輝之間的決戰決定了誰將會是四川第一軍閥,結果劉湘率部將劉文輝擊潰,從此以後劉湘成為四川軍政的頭號人物,傭兵50萬,在全國各地的軍閥中,劉湘的實力可以排在前幾位,風頭一時無二。
面對蔣介石開出的豐厚條件,劉湘決定改旗易幟,接受蔣介石的改編,其手下的50萬兵馬變成蔣介石搞反革命的幫凶。
劉湘的照片
1933年,逐漸穩定四川局勢後的劉湘接到了蔣介石的一份急電,蔣介石要求劉湘率部向川北地區的紅軍部隊發起進攻,劉湘欣然接受了這個任務,開始籌劃一次大型戰役,將矛頭對準了紅四方面軍。
此時紅四方面軍在總指揮徐向前、政委劉昌浩的率領下剛剛從江西挺進川北,一路上徐向前連續打了5個大勝仗,逐漸解放了巴中等地,成功建立川北革命根據地。紅四方面軍剛剛站穩腳跟,這邊劉湘便蠢蠢欲動,妄圖以優勢兵力將紅四方面軍趕出川北地區,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六路圍剿”即將打響。
這場大戰讓徐向前終身難忘,此戰之激烈,面臨的困難之多,在徐向前的軍事生涯中絕無僅有。以至於時隔多年後,徐向前回憶此戰是依舊說道:“當年和劉湘的大決戰,我和王樹聲的壓力空前巨大,敵人的兵力遠超我們,戰鬥條件艱苦,如果我們沒有贏得這一戰,紅四方面軍的歷史就會被感謝!”
從徐向前的話里可以想象得出這場大戰有多麼驚險萬分,或許可以這樣說,這是一場決定紅四方面軍命運的大戰。
毛主席一向主張從戰略上輕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徐向前一向認為毛主席的這句話是決勝的法寶,因此對於劉湘的大軍,徐向前表現出足夠的冷靜,尤其是得知了劉湘的具體部署後,徐向前更是哈哈大笑說道:“劉湘的部署漏洞百出,兵力部署過於分散!一群烏合之眾,不足為慮!”
這是徐向前作為優秀的軍事家獨有的冷靜和氣魄,從戰略角度出發,徐向前認為劉湘的戰略部署並不可怕,但是從戰術角度出發,徐向前知道,我軍一定要制定合理的作戰計劃,稍有不慎,會滿盤皆輸。
劉湘一開始是反對內戰的,但是這一次他舉兵進犯是考慮到了一個嚴峻的問題。作為舊時代出身的軍閥,劉湘很看重手裡的地盤,他可以不管內戰,但是我軍進入四川建立革命根據地,劉湘就坐不住了,道理很簡單,劉湘將四川看作是自己的屬地。
川軍的戰鬥力不弱,這一點在後來的抗日戰爭中有充分的證明,當時紅四方面軍的總兵力4.5萬人,在劉湘看來,紅軍的總兵力並不多,對付起來應該不難,但是劉湘的部署上將戰線拉得很長,這就給了徐向前充分發揮的空間。
一般的大軍圍攻多數是分為三路進攻,而劉湘對此戰的部署,將20萬人馬分為6路向我軍川北根據地發起進攻,簡單總結一下劉湘的具體部署:
- 設立第一路軍,由鄧錫侯指揮川軍第28軍,從廣元一帶出發,向南江方向發起進攻。
- 命令川軍將領田頌堯率領第29軍的24個團,向巴中方向發起進攻。
- 第三路軍的總指揮是李家鈺,指揮新編第6師和羅澤洲第23師共15個團,由南充向儀隴、巴中東南的曾口場方向進攻。
- 第四路軍的總指揮是楊森,指揮第20軍的12個團,由蓬安向鼎山場、通江方向進攻。
- 第五路軍的總指揮是劉湘的嫡系第3師師長王陵基,指揮第21軍的24個團,由開江、大竹向宣漢、達縣方向進攻。
- 第六路軍的總指揮是劉邦俊,指揮由原劉存厚軍殘部改編的第23軍的12個團,加上盤踞城口、鎮巴地區的土匪王三春等部6個團,共18個團,分別由開縣和城口地區向萬源方向進攻。
這六路人馬等於要跨域超過300公里長的戰線作戰,從劉湘的部署上來看,他安排的第五路軍和第六路軍是主力部隊,這兩路人馬是直奔紅四方面軍的腹地而去的。
徐向前元帥的照片
不管怎麼說,敵人的總兵力有20萬,而徐向前指揮的紅四方面軍總兵力只有4.5萬,這是一場敵我兵力懸殊巨大的決戰,徐向前為了分析敵情,他兩天沒有睡覺,抱着地圖反覆研究,光是用來寫戰術的紙就使用了厚厚的一疊。
就在戰鬥打響的前一個星期,川北開始下起了暴雨,這場雨來得很及時,徐向前看着窗外傾瀉一般的暴雨,他笑着說道:“一場好雨啊!劉湘的行軍速度要大打折扣了!老天爺也站在了我們這邊!”
紅四方面軍名將輩出,當天晚飯過後,徐向前以總指揮的身份召集了紅四方面軍的主要領導來開會,時任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的王樹聲將軍很早就來到了會場,政委劉昌浩緊隨其後,再進入會場的就是時任紅四方面軍第9軍軍長的許世友。
徐向前立刻將這幾天分析的成果簡單敘述了一遍,王樹聲和許世友緊挨在一起坐着,一向作戰勇猛的許世友低着頭,眉頭緊鎖,沒有說話。
徐向前看出了大家的對此戰的信心並不是太足,他先是笑了笑,然後大聲說道:“我們一路走來!經歷的無數次惡仗,結果怎麼樣呢?還不是將敵人打得屁滾尿流!我依舊認為此戰我軍必勝!”
徐向前對戰爭的理解是透徹的,如果你仔細分析徐向前一生的經典戰例就會發現,他的用兵之道和粟裕很相似,徐向前善於創造戰機,然後精準地把握戰機,出奇兵一句奠定勝局。
此戰便是最好的證明,徐向前說道:“雖然劉湘的兵力有20萬,但是他的部署是兵分六路,平均到每一路上,一路的兵力也就3萬多人,加上劉湘所部從廣元一帶出發,到我們根據地的距離長達300公里,戰線拉得很長,如此一來,他每一路的先頭部隊充其量也就幾千人馬!你們說,這還有什麼好怕的呢?”
徐向前的一番話讓王樹聲、許世友等人的心裡沒有那麼緊張了,緊接着徐向前羅列出三個我軍必勝的理由:
- 一是敵軍內部矛盾重重,貌合神離、步調不一,且又多數因曾遭我軍痛擊而心有餘悸。
- 二是紅軍部隊經過前期的勝利,力量得到了長足發展,並取得了與川軍作戰的豐富經驗。
- 三是根據地的擴展與建設能夠為我軍作戰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陝軍孫蔚如的第38軍與紅軍保持着互不侵犯的協議,使紅軍無後顧之憂,能夠集中力量對付劉湘。
王樹聲對徐向前的分析很認可,他的臉上開始有了笑容,許世友甚至主動請纓說道:“此戰讓我們第九軍打主力吧!”這就是徐向前的厲害之處,他的幾句話一下子將下面的將領的信心提了上來。
關於此戰的具體戰術,徐向前提出了至關重要的一點:“緊縮陣地,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作戰目標,根據戰局的發展尋找機會大舉反擊!”徐向前提出的打法十分重要,他的目的是以空間換取時間,逐步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後,再抓住戰機反擊獲勝。
徐向前元帥的照片
根據徐向前的具體部署,紅四方面軍基本派出了所有兵力參戰,王樹聲、許世友等人都成為主要指揮員,徐向前制定的作戰計划具體如下:
以東線為主要防禦方向,以第4軍、第33軍(各欠1個團)和第9軍、第30軍(各欠1個師)共28個團,配置於萬源至宣漢、達縣地區,重點對付敵第五、第六兩路之進犯,由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親自指揮。西線以第31軍(欠2個團)、第30軍第90師、第9軍第27師等共12個團,配置於廣元至營山嘉陵江以東及渠縣以北地區,由方面軍副總指揮王樹聲指揮,分別鉗制敵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路。另以第31軍第276、第278團分別配置於旺蒼壩以北三道河地區和通江碑壩地區,以第4和第33軍各1個團,分別配置在蘇區北部邊境的西鄉、鎮巴以南地區,警戒陝南之敵。
等到我軍各部隊進入指定位置後,劉湘的進攻不久後也開始了,在前四個階段的作戰中,我軍一直在避其鋒芒,每次運動戰得手以後便主動撤出陣地,而劉湘此時完全看不出徐向前的計謀,劉湘就像是一個生意人,他覺得自己到手的地盤越來越多,就證明自己在屢屢獲勝。
劉湘沒有發現的是,他的部隊正在被徐向前一步步蠶食,但是劉湘的麾下也不全是糊塗蛋,鄧錫侯心裡對徐向前的戰術有所警惕,但是他雖然感覺到不對勁,卻又說不出哪裡不對。
我軍主力一直在撤退,戰鬥持續了十多天,徐向前讓出了川北地區三分之二的地區,這些地區在很大程度上牽制住了劉湘的部隊,因為劉湘沒獲得一地,必須分兵駐守,徐向前仔細盤算後發現,這些地盤分了劉湘至少6萬的兵力,加上之前的各場戰鬥,我軍又殲滅了敵人一萬有餘,徐向前預感到真正的戰機就要來臨了。
戰場上的撤退也是講究門道的,既不能退得太過火,也不能延誤速度,最重要的一點是究竟退到哪裡算是終點。徐向前給出的答案是萬源地區,之後的反擊戰,徐向前準備在萬源地區發起。
為什麼選擇萬源這個地方作為反擊戰的跳板呢?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萬源的地理位置特殊,如果我軍守不住萬源,那麼就會被徹底逼出川北地區。另一個原因是徐向前在我軍退到萬源的時候,找到了真正的戰機。
劉湘趾高氣揚,下令其第五路軍和第六路軍前往萬源匯合,在此和我軍決戰,就在劉邦俊率領川軍第23軍往萬源趕的時候,徐向前下令部隊發起反擊。
劉湘的各部隊之間的縫隙在長期行軍中拉開得很大,像王陵基的第21軍甚至處於前部很突出的位置,和其他敵人的部隊完全失去了聯繫。
這樣一來我軍以優勢兵力迂迴穿插,挨個殲滅敵人一部,一場聲勢浩大額反擊戰打響了。川軍的各部隊以為我軍已經無力反擊,這突如其來的反擊戰將他們打懵了。
徐向前元帥的照片
後續的戰鬥持續了十幾天,我軍成功贏得了最後的勝利,此戰在徐向前的指揮下,殲滅劉湘麾下8萬人。
此戰的勝利讓徐向前率領的紅四方面軍在川北站穩了腳跟,後來的局勢變成劉湘率部和我軍對峙,他不敢再發動進攻了。劉湘後來對自己的部下郭勛祺說道:“以後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和紅軍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