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銜時,十二大軍區的司令員都是誰,他們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2021年08月16日23:57:02 歷史 1356

2016年原來的七大軍區改為五戰區,自此七大軍區成為歷史。其實在解放軍的歷史上,軍區也經過多次改革,在建國初期,我國一共有六大軍區,即東北軍區、華北軍區、華東軍區、中南軍區、西南軍區和西北軍區。這六大軍區集行政和軍事於一體,這也是當時環境所決定的。

當時全國剛解放軍,在地方上還有不少的國民黨勢力殘餘,這六大軍區直接歸中央指揮,隨着新生人民政權的穩定,到1955年中央開始對六大軍區進行改編或者撤銷,其中東北軍區改編為瀋陽軍區,華北軍區一部改稱為北京軍區,原屬於華北軍區的內蒙古軍區升格為大軍區。

華東軍區的一部改編為南京軍區,原屬於華東軍區山東軍區改編為濟南軍區。中南軍區一部改編為廣州軍區,原屬於中南軍區的湖北軍區改編為武漢軍區。西北軍區一部改編為蘭州軍區,原屬於西北軍區的新疆軍區升格為大軍區。西南軍區的一部以四川軍區為基礎成立成都軍區,原屬於西南軍區的西藏軍區升格為大軍區,西南軍區的雲南軍區改編為昆明軍區,就這樣形成了十二大軍區。

1955年授銜時,十二大軍區的司令員都是誰,他們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 天天要聞

十二大軍區是在1955年完成改編和運營行的,1955年是解放軍歷史上比較特殊的一個年份,在這一年解放軍實行里歷史上的第一次授銜,後人習慣稱之為大授銜。這一次授銜也是解放軍走向正規化的一個重要標誌。而參與授銜的人員,除了中央各部的軍人,其餘基本上都是出自於剛成立的十二大軍區,那麼當時十二十大軍區的在任司令員,或者說首任司令員都是誰,他們在當年的授銜中,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瀋陽軍區

1955年2月,東北大軍區進行擴編,並按城市的名字命名為瀋陽軍區,自此瀋陽軍區成立,瀋陽軍區經歷了十二大軍區、十三大軍區和七大軍區時代,一直是我國重要的大軍區。當時瀋陽軍區的司令員是鄧華將軍。

1955年授銜時,十二大軍區的司令員都是誰,他們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 天天要聞

鄧華

鄧華,1910年4月28日出生於湖南的一個書香門第家庭,早年接受進步思想,在1927年加入我黨,參加湘南起義後隨部隊上了井岡山,成為一紅軍戰士,在紅軍時期他曾做到了紅軍的師級幹部,全面抗戰爆發後,他擔任115師團政治處主任,是難得的一員猛將。

解放戰爭中,他去了東北,後成為四野的兵團司令員,抗美援朝時,他率部入朝,擔任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兼第一政委,協助彭總指揮了歷次大戰,後來他還擔任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

回國後他擔了東北軍區副司令員,瀋陽軍區成立後他成為瀋陽軍區第一任司令員,作為大軍區司令員,他在同年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北京軍區

1955年4月15日,華北軍區正式更名為北京軍區,兼北京衛戍區,北京軍區也是我軍歷史上比較重要的一個大軍區之一,在我軍歷史上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當時北京軍區第一任司令員是楊成武將軍。

楊成武,1914年10月27日出生在福建一個貧苦農民家裡,15歲的時候,他就參加閩西農民暴動,並且加入紅軍,從此走向革命革命道路,在紅軍時期他作戰勇敢,很快就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指揮員,他在紅軍時期曾是師級幹部。

1955年授銜時,十二大軍區的司令員都是誰,他們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 天天要聞

楊成武

全面抗戰爆發後,楊成武被任命為115師獨立團團長,率部參加了平型關戰鬥,後來他長期子啊華北堅持抗戰,日本中將阿部規秀就是他率部擊斃的,解放戰爭中,他曾經擔任華北軍區兵團司令員,北京軍區成立,楊成武擔任司令員,作為大軍區司令員,同年他被授予上將軍銜。

內蒙古軍區

內蒙古軍區原本屬於華北軍區,在1955年內蒙古軍區升格為大軍區,成為當時的大軍區之一,1967年5月,內蒙古軍區由大軍區降為省級軍區,隸屬於北京軍區。在內蒙古軍區成為大軍區的時候,首任司令員是烏蘭夫將軍。

1955年授銜時,十二大軍區的司令員都是誰,他們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 天天要聞

烏蘭夫

烏蘭夫,1906年12月23日生於內蒙古土默特旗塔卜賽村,在他19歲的時候,就成為我黨黨員,曾被選派到蘇聯留學,回來回國做兵運工作,堅持在內蒙武裝鬥爭,在內蒙建立抗日武裝,後來為內蒙古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擔任內蒙古自治區第一任主席,當時他擔任內蒙古軍區第一任司令員兼政委,在1955年他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南京軍區

南京軍區成立於1955年,前身是華東軍區的一部分,南京軍區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總部設於南京,由許世友擔任第一任南京軍區司令員。

1955年授銜時,十二大軍區的司令員都是誰,他們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 天天要聞

許世友

許世友,1906年2月2日生於湖北省麻城縣許家窪(今屬於河南新縣),出身貧苦,曾在少林寺學武8年,後來加入到吳佩孚的部隊,還曾當過國軍的連長,在1927年離隊,併入黨,還參加了黃麻起義,從此他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黨。

紅軍時期他就是一員猛將,在紅四方面軍打出了威名,曾是紅四方面軍的軍級幹部,多次擔任敢死隊隊長,在全面抗戰時期他最初擔任386旅副旅長,後率部到山東抗日,解放戰爭時期他是華野主力縱隊司令員,指揮部隊解放了濟南。作為大軍區的司令員,在同年許世友被授予上將軍銜,他在南京軍區的任職一直到1973年。

濟南軍區

1955年原屬於華東軍區的一部,改編濟南軍區,統一領導和指揮山東、河南兩省境內的所屬武裝力量,由楊得志擔任首任司令員。

1955年授銜時,十二大軍區的司令員都是誰,他們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 天天要聞

楊得志

楊得志,1911年1月3日出生於湖南省醴陵縣,17歲的是他參加了湘南起義,並且隨部隊到井岡山,楊得志是難得的一個將才,在紅軍時期他一步步從士兵升任到師長,曾因為作戰勇敢立下大功,被授予三等紅星獎章。長征指揮部隊強渡天險烏江又指揮部隊強渡大渡河,立下赫赫戰功。

等到全面抗戰爆發後,楊得志被任命為任八路軍第115師343旅685團團長,不久任344旅副旅長和代理旅長,在敵後長期堅持抗日,解放戰爭他曾是華北軍區兵團司令員,抗美援朝他率部第19兵團入朝作戰,後來有擔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務。

1955年4月,被任命為濟南軍區司令員,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銜,他也是解放軍中赫赫有名的“三楊”之一。

廣州軍區

1955年原中南軍區的一部成立了廣州軍區,廣州軍區經歷了十二大軍區、十三大軍區和七大軍區時代,當時廣州軍區司令員由原四野的戰將黃永勝擔任。

1955年授銜時,十二大軍區的司令員都是誰,他們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 天天要聞

黃永勝

黃永勝,1910年11月17日生於湖北省咸寧,曾加入國民革命軍,在1927年9月參加秋收起義,後隨部隊上井岡山,在紅時期他作戰勇敢,在軍中脫穎而出,擔任過師長的職務,在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黃永勝都是一員戰將,廣州軍區成立他成為一任司令員,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武漢軍區

1955年5月1日,以原屬於中南軍區的湖北軍區為基礎,成立武漢軍區,軍區機關駐地在武漢,由陳再道擔任首任司令員。

1955年授銜時,十二大軍區的司令員都是誰,他們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 天天要聞

陳再道

陳再道,1909年1月24日出生於湖北省麻城,早年參加農民自衛軍,後來參加黃麻起義,紅軍時期他在紅四方面軍,曾經做過師長,是當時的高級幹部。全面抗戰爆發,擔任129師第386旅副旅長,後來率部到冀南建設抗日根據地。他也是二野有名的三陳之一,在1955年陳再道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蘭州軍區

1955年5月由原西北軍改稱蘭州軍區,自此蘭州軍區成立,這些西北的大軍區,蘭州軍區也經歷了十二大軍區、十三大軍區和七大軍區時期,當時的司令員是張達志。

1955年授銜時,十二大軍區的司令員都是誰,他們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 天天要聞

張達志

張達志, 1911年生於陝西,18歲入黨,剛開始是在地方工作,在1934年加入到紅軍,在紅軍中他曾經擔任過團政委,15軍團師政委等職務,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他基本上是在地方軍分區任職,蘭州軍區成立後,他擔任首任司令員,同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新疆軍區

新疆軍區成立於1949年12月,原本屬於西北軍區,在1955年新疆軍區升格為大軍區,成為一級軍區,由王恩茂擔任第一任司令員。

1955年授銜時,十二大軍區的司令員都是誰,他們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 天天要聞

王恩茂

王恩茂,1913年5月19日出生於江西,17歲入黨,從此開啟了他的革命征程,在紅軍時期剛開始是在地方工作,後來成為在紅六軍團擔任宣傳幹事,在全面抗戰爆發後,先是擔任120師宣傳教育科科長,後成為旅副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曾任一野軍政委,新疆軍區升格大軍區,他是司令員同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成都軍區

1955年5月1日以原屬於西南軍區的四川軍區為基礎成立成都軍區,從此一個大軍區出現,當時的司令員是賀炳炎。

賀炳炎,1913年2月出生於湖南松滋市,16歲的時候,跟着父親參加賀龍領導的紅軍,從此成為紅軍的一戰士,在賀龍麾下他成長很快,士兵成為班長、連長、團長、師長,成為賀龍的愛將,在戰鬥中他失去了右臂,成為獨臂將軍。

1955年授銜時,十二大軍區的司令員都是誰,他們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 天天要聞

賀炳炎

全面抗戰時期他是20師第716團團長,曾指揮所部取得了雁門關伏擊戰,一把大刀殺得日寇威風喪膽。解放戰爭中他是一野的軍長,在一野打出了威名,成都軍區成立後賀炳炎擔任司令員,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60年賀炳炎將軍因病去世,他也是第一位去世的開國上將。

西藏軍區

西藏軍區原本是隸屬於西南軍區,1955年5月1日,原隸屬於西南軍區的西藏軍區改編為大軍區,由佛光將軍張國華擔任司令員。

1955年授銜時,十二大軍區的司令員都是誰,他們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 天天要聞

張國華

張國華,1914年10月22日出生在江西永新縣,15歲上井岡山參加了紅軍,成為紅軍的一員,在紅軍中鍛煉了他堅定的意志,讓他成為一名合格的革命者,全面抗戰時期他率115師一部在敵後堅持抗戰,在解放戰爭時期他是二野軍長,率部進軍西南,解放西藏,西藏軍區成為一級軍區時,他擔任司令員,同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對印自衛反擊戰時,張國華將軍指揮部隊給敵人以重創,一戰將敵人給打敗打怕,更打出了我軍的威風。

昆明軍區

1955年,以原屬於西南軍區的雲南軍區為基礎組建昆明軍區,是當時的十二大軍區之一,由謝富治擔任司令官兼政委!

1955年授銜時,十二大軍區的司令員都是誰,他們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 天天要聞

謝富治

謝富治,1909年9月出生於湖北黃安,家庭貧困,他曾經參加過農民協會,在21歲的時候他參加了紅軍,在紅四方面軍時,他擔任過軍政治部主任,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長,是紅軍的高級將領。

在全面抗戰時期,他是129師的團政治處主任,後成為團政委、旅政委,堅持對日作戰,在解放戰爭時期,他最輝煌的時刻應該是和陳賡一起的陳謝兵團,構築品字形防禦體系,名揚天下。昆明軍區成立,他擔任司令員兼政委,同年被授予上將軍區。

我們回過頭來看一下,這十二大軍區有的是原來的六大軍區直接改名,比如東北軍區改稱瀋陽軍區,有的是六大軍區一部改編而成,成都軍區、昆明軍區基本上都是這種情況,還有的是原來六大軍區下轄的二級軍區升格為大軍區的。新疆軍區、內蒙古軍區和西藏軍區都是這種情況。

至於十二大軍區的司令員,基本上都是解放軍中的名將,大多人被授予了上將軍銜,當然也有例外的。新疆軍區司令員王恩茂、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被授予了中將,因為這個兩個軍區本就是由二級軍區升格的,他們之前就是司令員,所以被授予中將也合適。

蘭州軍區司令員張達志,也被授予了中將軍銜,只是因為他的資歷,要不然蘭州軍區首任司令員應該就是上將。至於內蒙古軍區也是升格為大軍區的,為什麼首任司令員烏蘭夫將軍是上將,那是因為他突出的貢獻和威望。

至於那個時候被升格為大軍區的軍區,在後來無一例外都被再一次降格了,這也是形勢的需要。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一張老照片:93年的MR收費,抵兩月工資 - 天天要聞

一張老照片:93年的MR收費,抵兩月工資

器械之家醫療器械媒體報道先鋒分享專業醫療器械知識關注 來源:器械之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且24小時後方可轉載近日,網絡上流傳着一張90年代的醫院公告照片,列出了當年的MRI收費標準。上面寫道,自九三年二月十日起,MR收費調整如下:每掃描一部位收費800元,每增加一部位加收500元。公告落款似乎是鐵醫附院,也就是東南...
隋唐第一戰神的血色傳奇:四平山之戰背後的鮮血與宿命 - 天天要聞

隋唐第一戰神的血色傳奇:四平山之戰背後的鮮血與宿命

——當我們談論英雄時,究竟在談論什麼?一、金翅大鵬振翅時:被虛構的戰爭如何成為歷史記憶公元616年的那個盛夏,隋煬帝的龍舟正沿着運河駛向揚州。這個曾經締造"萬國來朝"輝煌的帝王不會想到,在四平山的蔥鬱密林間,一場被後世反覆書寫的神話級戰役正
賴清德又一“台獨”動作,數典忘祖! - 天天要聞

賴清德又一“台獨”動作,數典忘祖!

台行政機構宣稱,這是為促進所謂“族群平權”。對此,國民黨民代賴士葆痛批,這是賴清德當局進一步“去中化”、“去祖先化”的做法,也是地道的“仇中”“反中”的具體表現。國民黨民代林沛祥直言,乾脆改成“火星....
抗日英雄耿晚子的傳奇一生(三) - 天天要聞

抗日英雄耿晚子的傳奇一生(三)

斃惡警為民除害,為抗日大義滅親 1943年春,晉察冀邊區四分區又一次對耿晚子下達了除奸任務, 這次要除掉的這個漢奸,就是井陘礦區鳳山礦警備隊隊長高義庭。 他幫着日本人經常欺壓煤礦礦工,不給工人吃飯。
桂定壽:抗戰時期軍醫生涯 - 天天要聞

桂定壽:抗戰時期軍醫生涯

#本文摘自《貴池文史資料》第一輯,作者桂定壽,原標題《抗日戰爭親歷記》“七。七”事變後,抗日聖戰全面展開,淞滬戰場負傷的大批傷員,運來安慶,在集賢關練兵場,一次就收容了二千多個。
崔康熙:在球隊氛圍不好的時候,想贏球很困難,結果很重要 - 天天要聞

崔康熙:在球隊氛圍不好的時候,想贏球很困難,結果很重要

北京時間5月11日,4-2戰勝浙江隊賽後,山東泰山隊主帥崔康熙出席了賽後發布會。談比賽崔康熙:在球隊氛圍不好的時候,想贏球很困難,球員們也感受到了,隊員們在先丟球的情況下,凝聚在一起,拿下了勝利,相比比賽過程,結果更加重要,感謝隊員們。
澤卡:對崔康熙帶隊取得更高名次有信心;瓦科的表現太神奇了 - 天天要聞

澤卡:對崔康熙帶隊取得更高名次有信心;瓦科的表現太神奇了

北京時間5月11日,4-2戰勝浙江隊賽後,山東泰山隊外援澤卡接受了《體壇周報》記者王曉瑞的採訪。談扳平球澤卡:“真的很棒,非常精彩。我的直覺是,我們向大家展現出真正的足球。謝文能把球搶下來,然後傳給了我,我再傳至瓦科,我們踢得並不自私。不管誰能進球,我們都想取得進球。我也可以完成射門,我也具備射門條件,甚...
清朝禮親王昭鏈因加田賦被革王爵 - 天天要聞

清朝禮親王昭鏈因加田賦被革王爵

嘉慶十年(1805),29歲的昭鏈襲封成為第八代禮親王。禮親王府失火,珍寶及印縵全部被焚。嘉慶帝賜銀一萬兩,同時賜給許多衣帛助他重建府。嘉慶帝昭鏈是努爾哈赤次子禮親王代善的第六世孫,父名永思,原封康親王。他與魏源、龔自珍、紀昀、袁枚等名士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