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懶蘇
前言
1952年3月,我從北京西郊玉泉山調到豐澤園,給毛主席當了隨身警衛員。
我所在的警衛一分隊又叫內衛班,共18人,專門負責毛主席住家和出行的警衛工作。我和王篤恭同志分別擔任正副分隊長,又稱帶班員。
我們平時和毛主席生活在一個院子里,衛士負責日常生活,我們負責安全警衛,因此我對毛主席的生活和工作比較底細。
本文口述人
王篤恭和毛主席比身高
那是在1952年夏天的一個下午,我和王篤恭同志分頭去查哨。查哨完畢,我倆在頤年堂門口碰頭,準備一起回值班室待崗。
就在這個時候,從頤年堂拐角處的過廊走出來兩個人,是毛主席和他的夫人江青。
江青扶着毛主席的胳膊一起散步,兩人有說有笑,看起來毛主席的心情很不錯。
我們當時有規定,不允許打擾首長的日常活動。我倆轉身就要走。
毛主席也看到了我們,他喊了一聲“警衛”,同時打了個下壓的手勢,意思是讓我倆等一下。
我和王篤恭站在路邊,等着毛主席過來。
毛主席過來後,問:“小趙同志,怎麼在這個地方加哨了?”
毛主席散步,一向不喜歡沿路設崗布哨。
我回答:“剛叫完哨,準備回去,沒料想主席也在這散步,並沒有特意加哨。”
毛主席“哦”了一聲,然後非常風趣地說:“兩位帶班員同志能否賞個光,陪我們走一走,聊一聊?”
我倆陪着毛主席邊走邊聊,畢竟這種機會很難得,也非常樂意。
走了幾步,毛主席指着我,對江青說:“這位小趙同志,是膠東人,也是你的山東老鄉。他剛來我身邊工作不久,我很滿意。”
江青回話說:“我對警衛隊新來的同志不熟悉,也不認識。”
毛主席立刻變得很嚴肅,他對江青說:“你不主動接近群眾,怎麼會認識他們呢?在我身邊的每一個工作人員我都認識。我記得他們的名字,來自哪裡。每換一個人,我就知道他一定是新來的,因為他們是為我服務的。如果對自己身邊的工作人員都不去認識、不去關心,那又談何更好地去為人民服務呢?”
當時氣氛有點尷尬,大家都不再說話。
毛主席和夫人江青
王篤恭同志工作經驗豐富,他在轉戰陝北期間,就給毛主席做前哨警衛工作。
他說:“請主席放心,同志們相處久了,彼此之間都會熟悉的。”
毛主席很誠懇地說:“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未必明白我的意思。站崗放哨是苦差事,我平時很少過問你們的工作和生活,關心的也不夠,對不住你們,更對不住你們的父母親。以後我一定注意。”
他接着對江青說:“平時你也要多上心,幫我想着點,做好這個工作。”
江青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我們沿着石頭小路走到含和堂,毛主席停下了腳步。含和堂當時是江青放映電影的地方,門口石階上放了不少盆栽,開滿了鮮花,非常漂亮。
毛主席盯着鮮花,自言自語地說:“擺這麼多的鮮花,是給誰看呢?哪有人啊?這就叫孤芳自賞。放到公園去不好嗎?讓人民群眾都來欣賞,那才是民心所向嘛!”
毛主席喜歡借物喻事,話裡有話,但他一般不說透,全靠當事人自己領悟。這是他的性格。
毛主席在廬山
這個時候江青岔開話題,說:“大王同志,來和主席比一比,你們兩個誰高?”
當時我們內衛班有兩個大個子,一個是王篤恭,身高1米84;另一個是金武森,身高1米91,他是最高的。
王篤恭閃到一邊,說:“不用比,主席肯定比我高。”
毛主席說:“還沒比試,你就下結論?試一試嘛,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王篤恭和毛主席就這樣肩並肩地站着,咧着嘴傻笑。
江青樂了,說:“大王同志,你以為這是拍合影照呢?不要肩並肩,要背靠背。”
王篤恭和毛主席比量了下,他比主席大約高兩指。
江青就問:“大王同志,你身高多少?”
王篤恭說:“我進隊測量過,1米84。”
江青點了點頭,說:“差不多啊,主席現在是1米82。在延安的時候,他身高和你相當。年輕,又高又瘦。”
毛主席接過話茬說:“歲月不饒人啊!人不服老不行,身體的方方面面都在衰退,這是客觀規律,誰也躲不過去。”
他又對我倆講:“我現在是人老心不老,我們大家都要努力奮鬥,為國家、為人民多做些事情,國家將來一定會建設好的。到那個時候,估計我要去見馬克思嘍,你們能看到。這個信心一定要有。”
為了讓毛主席散步休息好,我和王篤恭借故提出要回去值班,畢竟領袖也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間。
王篤恭
王振海給毛主席量身高
1954年國慶節前夕,機要秘書葉子龍來請示毛主席:“總後勤部要給中央領導做一套國慶慶典服裝,需要量身定尺寸。”
毛主席說:“我衣服夠穿,不需要。”
葉子龍回話:“主席不做,其他領導肯定也不會做。”
毛主席想了一會說:“那我只報個身高數,但不允許做,其他人隨便。”
毛主席隨後來到院子里,準備量身高。我們也湊上去看熱鬧。
葉子龍
毛主席的院子,兩邊是走廊,中間是內坑。院內鋪滿了大青磚,年久失修,坑窪不平。
大衛士長汪東興數次打報告要求翻新,都被毛主席拒絕了。
有一次,汪東興趁着毛主席外出,自作主張,找來了工人,準備破土動工。
沒想到毛主席提前回來了,他看到堆在院子里的水泥和沙子,找來汪東興,很嚴厲地說:“這個地方修好了,留給你住吧。我另找房子,搬出中南海也可以。”
汪東興是出於好心,卻辦了壞事。最後由周總理說情,他主動檢討二次才過關。
因此毛主席的院子,在當時用破舊不堪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汪東興
毛主席雙腳站在高低不平的兩塊磚上,外勤衛士王振海拿着軟尺沒法測量。
王振海資格老,在毛主席面前也放得開。他拍了下毛主席的腿,隨口喊了一聲:“老頭,立正!”
沒想到毛主席很配合他,雙腳併攏,很順利地量完了。
王振海報告說:“差一點點1米82,就按照這個數報吧!”
“老頭”是我們警衛隊私下對毛主席的代稱。平時沒人敢當面叫,王振海做到了。
王振海是在延安大生產運動的時候,來到毛主席身邊的。他是毛主席的馬前卒,資格非常老。他偶爾耍個小脾氣、鬧點小情緒,毛主席都不計較。但當面叫毛主席“老頭”,還是第一次。
我們當時都替王振海捏了一把汗。
葉子龍更是急了,說:“王振海同志,你過分了,我命令你馬上給主席道歉。”
毛主席眨眨眼,笑着說:“小題大做。我都是花甲之年了,喊我老頭也沒錯啊!”
院子里歡笑聲一片,我們也鬆了口大氣。
王振海
王振海藉機試探着問:“主席,你腳上這雙圓頭黑布鞋是不是應該換了?”
毛主席反問他:“為什麼要換呢?”
王振海回答:“剛才給你量身高的時候,看到鞋底磨得比報紙厚不了多少,走路踩到釘子就壞事了。”
我們這些警衛人員也隨附着說:“換了吧,花不了幾個錢!”
毛主席很認真地說:“讓我說吧,還是重複那些老話,你們嫌我啰嗦,不願意聽;但不說吧,看來是真不行吶。現在的條件比戰爭年代好多了。戰爭年代講節約,可以說是沒條件;現在有條件了還講節約,那就要靠思想覺悟哩。所以說,艱苦樸素的作風一定不能丟!”
說完,他回辦公室繼續工作了。
毛主席
結語
見過毛主席的人很多,但在他身邊工作過的卻極少。我根據老人的口述,寫下了這篇文章,以證偉人身高之實。
【原創首發,歡迎閱讀,多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