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最強戰艦“重慶”號起義,蔣介石下令:不惜代價炸沉它

2021年06月27日14:58:43 歷史 1939

國共內戰爆發以來,共產黨與當時的國民黨集團相比,無論從人員、裝備、武器後勤等等各個方面,共產黨均處於劣勢。但是共產黨人堅持不懈,誓要打到壓迫人民、剝削老百姓的帝國主義勢力及地主階級,終於在人民的支持下,共產黨奪得了最終的全面勝利。1949年10月偉大的新中國成立,我國由此開啟了富國強軍的步伐。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國民黨勢力逐漸垮台。國民黨極為重視的“重慶”艦在上海吳淞口起義,一路北上直達山東煙台港,震驚了當時的國民黨各界。蔣介石氣急敗壞,要求不惜代價對“重慶”艦進行轟炸。

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當時“重慶”艦起義的整個過程。

國民黨最強戰艦“重慶”號起義,蔣介石下令:不惜代價炸沉它 - 天天要聞

鄧兆祥

說起“重慶”艦就不得不說它的艦長,鄧兆祥。

鄧兆祥,1903年4月出生在廣東省高要縣,其家中殷實富裕。然而好景不長,在他7歲那年,父親鄧崗突然病逝,家中情況變得極為困難。三個哥哥先後無法繼續上學,只能外出謀生。年幼的鄧兆祥十分懂事,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他去一家車衣鋪當了學徒。

然而命運沒有放棄他,在1914年3月,鄧兆祥在家族的幫助下,虛報了2歲,謊稱年滿12歲報考了當時的廣東黃埔海軍學校,成為了該校第十六期學員。鄧兆祥後來坦言,當時報考學校最吸引他的是吃住一律免費,不給家裡增加負擔。

然而在後來的學習中,他開始了解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讓當時年幼的鄧兆祥極為震動。雖然當時戰亂不斷,學校每月只有5元廣東幣的生活費,條件極為艱苦。然而年幼的鄧兆祥從小立志報效國家,終身服務海軍,誓要一雪甲午戰爭之恥。有這樣堅定的信念,他雖然年齡比其他同學要小得多,但是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在廣東黃埔海軍學校畢業後,鄧兆祥先後在4所學校學習8年,已經19歲的鄧兆祥已經迫不及待地要參加海軍了。但是當時北洋政府內被派系林立,傾軋嚴重,根本沒人理會這些剛畢業的學生。在拖延了一年之後,時任福建海軍總司令杜錫珪,意圖排擠軍中的廣東子弟,借口廣東船多,勸說鄧兆祥這些廣東子弟回廣東去。他們一合計,回到廣東還有上船的機會,於是一致同意,回到汕頭

在他們回到廣東之後,當時孫中山成立了廣東護法軍政府。鄧兆祥加入了當時的“護法艦隊”的“肇和”號當練習生,這是他參加海軍十年以來,第一次正式登船服役。

在後來的海軍生涯中,鄧兆祥親眼目睹了軍閥之間連年戰亂,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後來的直奉戰爭中,他擔任“華甲”號中尉槍炮副,負責運送兵員和軍火的任務。看到他們將炮口對準自己的同胞,鄧兆祥心情陰鬱,久久不能平靜。他加入海軍之後,不忘自己的抱負,一心振興中國海軍,他常常捫心自問,就這樣的海軍,如何能承擔起保衛家國的重任?更何談一雪前恥?

當時的國民黨海軍內部從上到下,大小官員的都在為自己謀利,根本沒人考慮海軍的發展和出路。身為下層官員的鄧兆祥在其他人眼中絕對是個“異類”。他從不賭博,不抽大煙,不嫖女人,嚴已嚴人,經常住在船上很少下來。夜間執勤更是從不缺席,被其他人稱為“老好人”。在這樣的環境中,他過得極度苦悶。

國民黨最強戰艦“重慶”號起義,蔣介石下令:不惜代價炸沉它 - 天天要聞

1927年“四一二”政變之後,蔣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國民政府,為了提高海軍戰力,於是決定向英國派遣海軍人員去學習。在與英方協商之後決定從當時的四個艦隊中挑選20名人員前往英國,身在海軍第4艦隊的鄧兆祥與陳香圃被選中。二人來到南京,找到負責此項工作的陳紹寬,卻被告知軍官名額已滿,只剩下了兩名見習生的名額,建議他們下次再去。

鄧兆祥回去之後,晚上輾轉難眠,一心想要向英國學習先進的海軍知識,他不死心與陳香圃合計,兩人一拍即合。即使當練習生,也要去!

第二天他們再去找陳紹寬:“就算當練習生,也要去!”陳紹寬見他們有如此志向,欣然應允。

鄧兆祥一行20人,在海上顛簸22個日夜,終於在1929年12月27日抵達英國倫敦。他們一行8人軍官,前往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學習。而鄧兆祥等12人練習生則被送往達特墨斯海軍兵營。這是一個訓練少年海軍的兵營,試想一下,一個有着8年海軍經歷的老兵,在這裡卻要被當做菜鳥來從頭訓練,這是一般人無法忍受的。然而有着“甲午雪恥”之心的鄧兆祥卻不以為然。

在這裡被當做練習生的鄧兆祥,學習着國內沒見過的儀器,沒有聽說過的理論,一切從頭學起。1931年底,鄧兆祥來到英軍“決心”號戰列艦學習。有一次軍艦在大西洋上遇到颱風,風浪將艦船護欄從中間攔腰拍斷,緊急時刻鄧兆祥臨危不亂,在崗位上堅守三天三夜,處理了多次險情,受到了艦長的嘉獎。

表現良好,成績優秀的鄧兆祥等一行四人被送入英國皇家海軍學院繼續深造。他們除了必要的體育鍛煉和吃飯睡覺,其他時間都在拚命的學習知識。外國的先進技術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形成強烈的對比,這一切無時無刻都在提醒着他們, 只有在這裡學好本領,才能回去報效自己的國家。

1934年3月,鄧兆祥等人留學歸來,11月他被調到“通濟”號,任副艦長。

國民黨最強戰艦“重慶”號起義,蔣介石下令:不惜代價炸沉它 - 天天要聞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者入侵上海,日本艦船將罪惡的炮口對準岸上毫無威脅的平民,瘋狂轟炸,老百姓慘遭屠殺。而當時的國民黨海軍對比實力之後,決定徵用大批民船、商船和軍艦一起,裝上石頭,意圖用沉船在長江航道上阻礙日軍的艦船,築成第一道封鎖線。鄧兆祥目睹着一切,不禁悲從心來。泱泱大國,居然只能用這種辦法禦敵,自己卻無法學以致用,心中憤恨不甘,卻毫無辦法。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鄧兆祥奉命接收日本留下的護衛艦“宇治”號,後更名為“長治”號,他成為了“長治”號的第一任艦長。

在1946年,英國同意以“抵償”和“租借”的形式將一艘巡洋艦“勝利女神”號(後更名為“重慶”號)和一艘驅逐艦“孟狄甫”號(後更名為“靈甫”號)給予國民政府。

按照當時英方任命艦長的兩個要求。第一,在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和英國軍艦上學習過。第二,獨立擔任過艦長職務。經過挑選,只有優秀的鄧兆祥符合條件。

接受這項任務後,鄧兆祥極為興奮,雖然兩艘艦船在英軍中即將退役,但是這兩艘艦船的裝備在當時較為先進。而且當時的“重慶”號無論是噸位和火力,在中國都是毫無疑問的中國第一軍艦。

1947年12月,中國海軍接艦人員第一次見到了“重慶”號,這艘銹跡斑斑的巨大艦船,遠遠沒有大家想象的那樣威風凜凜,但是鄧兆祥依然心馳神往,這樣的艦船,畢竟是一艘巨艦,接回去就是為祖國贏得安寧與尊嚴。

國民黨最強戰艦“重慶”號起義,蔣介石下令:不惜代價炸沉它 - 天天要聞

1948年5月19日,“重慶”艦啟航回國,一路顛簸,終於在7月14日到達新加坡。新加坡的“僑界領袖”陳嘉庚先生出資為艦船注滿燃料和補給,情真意切的對艦長鄧兆祥說道:

“你們馬上就要回國了,希望你們回國之後不要參與內戰,不要用外國人的槍炮來屠殺自己的同胞。”

鄧兆祥聽後心情十分沉重,船上的大家都清楚國內局勢,蔣介石公然挑起內戰,他們回國之後命運如何,誰的心裡也沒有底......

1948年8月13日,“重慶”艦抵達上海吳淞口,滿懷激動的鄧兆祥發出信號,要求停泊在上海外灘最熱鬧的地方,要讓中國人民看看屬於我們自己的大艦。片刻之後,吳淞燈塔發來信號示意:“命令你艦到高昌廟江面停靠。”鄧兆祥憤怒地將望遠鏡扔在桌上,他萬萬沒有想到,碩大的外灘,竟沒有“重慶”號的立足之地。

1948年10月13日,海軍總司令桂永清下令“重慶”艦炮擊解放軍塔山陣地。在炮火的轟鳴中,駕駛艙中的鄧兆祥舉着望遠鏡,看到塔山陣地在炮火中燃燒,他心如油煎,罪惡感不斷湧上心頭,陳嘉庚先生的囑託還歷歷在目。

國民黨最強戰艦“重慶”號起義,蔣介石下令:不惜代價炸沉它 - 天天要聞

重慶軍艦士兵解放委員會

在這樣的心情下,本來就不愛言語的鄧兆祥變得更加沉默,這樣和同胞作戰的日子他一天也無法忍受了,終於他下定決心向桂永清遞交了請假函。這也意味着他即將離開他摯愛的軍艦,離開他一生奮鬥的海軍生活。然而,請假沒有被批准。

1949年2月以來,“重慶”艦上除了鄧兆祥艦長這樣的愛國人士存在,更有三股勢力正在謀划起義。“重慶”艦上有10多個部門合計600餘人,他們這三股勢力卻互相不信任也不清楚對方的意圖。終於在1949年2月,船上起義勢力聯合起來,成立了“重慶軍艦士兵解放委員會”。

大家達成共識,想要起義成功必須爭取到鄧艦長的支持。2月17日“重慶”艦離開碼頭,到吳淞口待命。起義成員紛紛去打探消息,得知他們要去江陰阻擊共軍渡江。得知消息後,“重慶軍艦士兵解放委員會”緊張了起來,一旦到了江陰,起義的成功率就變得極低,因為江陰地勢狹窄,一旦機密泄露,必然遭到阻擊。24日下午,起義的消息不知為何泄露,情況變得極為緊急。王頤楨、畢重遠等幾位起義骨幹緊急商議,決定25日半夜立即行動。

25日凌晨一點半,起義軍迅速武裝控制了這艘艦船。然後王頤楨、畢重遠等來到雷達測繪室會見鄧兆祥艦長,王頤楨誠懇地說道:

“鄧艦長,我們二十七位愛國士兵組織了這次起義,準備把軍艦開到解放區去,想得到您的支持!”

鄧兆祥叼着大煙斗,沉默了片刻。許久,他猛地一磕煙灰下令道:“走,上艦橋!”在艦橋上緊張等待的眾人,看到艦長出來紛紛鼓起掌來。鄧艦長看向眾人,大手一揮下令:“起錨!”

國民黨最強戰艦“重慶”號起義,蔣介石下令:不惜代價炸沉它 - 天天要聞

"重慶號"巡洋艦的起義部分官兵

“重慶”號滿載着眾人的期望,全速駛向山東煙台港。鄧兆祥艦長在後來回憶道,當時並不知道起義軍的存在,而在王頤楨等人起義時爭取他的支持時,他卻並不感到突然。這些年他親眼看到桂永清等人排除異己,互相爭鬥,指揮軍艦屠殺人民,他早已明白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敗亡下場。

26日下午,“重慶”號到達了山東煙台港,得到了當地軍民的熱烈歡迎。在國民黨方面得知“重慶”號起義之後,在幕後蔣介石氣急敗壞,下令立即跟蹤“重慶”艦,命令桂永清無論如何想辦法把軍艦找回來。桂永清在無數次通過無線電聯繫無果之後,惱羞成怒,下令對“重慶”艦進行轟炸。

為了保護艦船,黨中央決定把它從煙台港開到東北的葫蘆島深水港,並且授命鄧兆祥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慶”號巡洋艦艦長。

鑒於國民黨瘋狂的報復行動,這艘珍貴的巨艦被連續轟炸。為了減少損失,中央指示在拆除重要儀器和彈藥之後,“重慶”號打開海底門,自沉於葫蘆島碼頭旁。

時至今日,我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國力日漸增強。海軍更是不乏有“遼寧號”、“山東艦”等航空母艦,巡洋艦驅逐艦等等更是不計其數,想當年鄧艦長想要報效國家建設我國強大海軍的夢想,在今日終於得以實現。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歷史的塵埃——不簡單的法顯 - 天天要聞

歷史的塵埃——不簡單的法顯

原創 南風無影 走過了河西走廊,再過沙海戈壁,我們進入西域地界,第一個西域小國: 鄯善,它還有個名字叫樓蘭。為了不節外生枝,我丟掉了甲胄和兵器,順便也找人把自己的頭髮剃了,實在是不習慣留這麼長的頭髮,剪的非常短。等頭髮剃完,我和法顯還有幾個
歷史的塵埃——興衰有人定 - 天天要聞

歷史的塵埃——興衰有人定

呂敬榮 /文1公元前206年8月,劉邦開始返攻東方。第一個攻擊對象便是雍王章邯,攻打章邯的過程在歷史上算是一次非常著名的軍事案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意為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史記·高祖本紀》中描述的很簡單:“漢王用韓
貴州鎮遠:洪災後 忙恢復 - 天天要聞

貴州鎮遠:洪災後 忙恢復

6月28日晚至29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遭遇特大暴雨襲擊,部分城區和鄉鎮出現洪澇災害。當地各級各部門全力以赴搶險救災,積極開展災後清淤、排水、搶修等工作,幫助受災群眾儘快恢復生活生產。6月30日,在貴州省鎮遠縣城關五小共和校區,老師在清理校園。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6月30日,商戶在貴州省鎮遠縣城...
致命的三次失誤 - 天天要聞

致命的三次失誤

項羽的人生巔峰是在公元前206年,因為他就是在這一年分封諸侯。要知道,當時的項羽可是諸侯的盟主,而劉邦僅僅只是十八路諸侯的其中一位諸侯。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開天闢地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開天闢地

上海,興業路76號,中共一大會址。石庫門小樓靜靜矗立,烏漆木門、雕花門楣、朱紅窗欞,芳華依舊。回望一百多年前,舊中國風雨如晦,一群仁人志士殫精竭慮,探尋救國救民的真理。拼版圖片:左圖為位於上海市興業路76號(原望志路106號)的中共一大會址(新華社記者劉穎 攝),右圖為中共一大會址原址房間內部(中共一大紀念...
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李宏茂 - 天天要聞

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李宏茂

李宏茂李宏茂(1913-1984),重慶市開州區人,享年71歲。幼時讀私塾,13歲時父親因瑣事糾紛被當地惡霸打死後家道中落。為了生計,他開始給人家放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