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士這種人群自古有之,有的能掐會算,可以預測未來;有的更加離譜,據說能夠得道成仙。歷來的統治者或者上位者對方士的態度也不同。有的篤信此道,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尋求神仙;有的則不那麼感冒,人間已是巔,何必再追求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呢?不過畢竟是在古代有局限性,所以徹底不相信方士或者鬼神也比較困難,敬而遠之罷了。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曹操、劉備、孫權三個三國時期的大佬對方士或者鬼神的看法。
曹操——居高臨下的撫用
曹操身邊有很多方士,可能要比劉備、孫權多得多。不過曹操對方士的態度並不十分推崇,而是居高臨下的撫用;除了追求方術以外(確實有這方面原因),曹操使用這些方士的原因摻雜了更多世俗性的因素。這與秦始皇任用方士還有明顯的區別。
首先說一說曹操對鬼神一事的看法。至少在早年時期,曹操對鬼神並不感冒。在參與平定“黃巾起義”之後,曹操當上了濟南相,相當於郡守。在濟南國中,有很多祭祀鬼神的淫祀,還有一些不該立祠祭祀的淫祀。曹操到任之後,就掃除了這些淫祀,“遂除姦邪鬼神之事”。可見曹操並不畏懼這些鬼神,但是卻因此得罪很多權貴,被迫蟄伏了一段時期。
對於方士,曹操確實任用了非常多,按《三國志》、《博物志》、《後漢書》、《辯道論》等史料中的記載,至少有朱建平、王真、郝孟節、甘始、東郭延年、封君達、左慈、唐霅、魯女生、冷壽光、卜式、張貂,薊子訓、費長房,鮮奴辜、趙聖卿、郄儉、華佗(華佗雖然被後世視為醫學家,但是在當時也是善於養生、“老有少容”的方士的形象)等等。
這些人物可不局限於占卜推算,而是上升到胎息、辟穀、變形、鬼魅等層面。據說費長房距離得道升仙只差一步。他們中間有豫州人、揚州人、并州人、冀州人、司隸人、涼州人,都被曹操招攬於麾下。曹操招攬這些方士確實有“好養性法,亦解方葯”的原因,甚至也學習吃野葛、喝毒酒養生,但是更多是現實的原因,就是避免這些“怪民”、“挾左道者”跑到其他地方,給自己造成威脅。用現代一點的話說,就是“以搶代ban”。
對待這些方士的態度,曹操表現得也比較世俗。在上述這些方士當中,王真和郝孟節是管理者,因為他們謹言慎行,形象更類似士人,因此被曹操拔擢來管理其他方士;華佗因為治療曹操頭疾不積極,曹操知道他醫術高超,但還是殺死華佗,因為華佗不能為己所用。
在關中地區有一個能夠騰雲駕霧(其實是在充滿雲霧的山中不迷路)的“神仙”劉雄鳴,曹操得到他之後,第一個命令是讓他回去收攏部曲。可見在曹操眼中,現實的事業大於虛渺的仙路。不過在晚年的時候,曹操或許對鬼神之事也有了忌憚,因為伐木流血驚出重病而死。
劉備——雖然有所使用,但是並不篤信
劉備集團或者蜀漢中,有一些方士,或者身懷方技的士人存在,劉備對他們的態度雖然有所使用,但是並不篤信。甚至可以說是當成耳旁風。關於劉備身邊有所接觸的方技術士,小編才疏學淺,只能找到周群、張裕、杜瓊、李意其等人。不過從這些人物身上多多少少可以了解劉備對他們的態度。
在一些重大決策上,劉備還是會向這些方士尋求意見,畢竟他們號稱有推算未來的能力。不過方士的意見卻並不能左右劉備的決策。換一句話說等於是問了白問。在《三國志》中有兩次比較典型的例子,在“漢中之戰”和“夷陵之戰”之前,劉備都詢問過方士的意見。
劉備的重要謀士黃權、法正等人勸說劉備進攻漢中,劉備詢問周群的意見。周群占卜出兩個結果,第一、“漢中之戰”只能攻取漢中,卻不能得到漢中一帶的人口;第二、不能分兵作戰,分兵必敗。占卜能力比周群還要強的張裕則勸諫劉備不要發動“漢中之戰”。
結果劉備壓根是左耳朵聽,右耳朵冒。劉備毅然決然地發動“漢中之戰”,分兵的戰術也沒少用:派遣吳蘭、雷同佔據下辯;派遣陳式進攻馬鳴閣道。雖然這兩次戰役都失敗,不過劉備最後還是獲得“漢中之戰”的勝利。雖然有“得地不得民”的評價,但是這對於劉備集團來說無疑是一場意義重大的勝利。
而在“夷陵之戰”之前,劉備也詢問過李意其的意見。李意其據說是漢文帝時期的人,和曹操身邊的方士一樣,動輒幾百歲,號稱仙人。劉備沒有像曹操那樣豢養這些方士,也不像孫權(後文會提到)那樣主動尋求方士,給予高官厚祿。只是在戰前派人邀請李意其為自己占卜。李意其畫出各種軍器一一撕裂;又畫出一個大人埋在地下。劉備雖然心中不滿,但還是決定發動“夷陵之戰”。
從這兩個例子中可以看出,劉備對方士的意見並不算特別重視。李意其是閑雲野鶴,沒有被劉備控制或者尊崇;周群、杜瓊、張裕都有政治上的身份,分別是儒林校尉、議曹從事、後部司馬;後來張裕散布不利於劉備集團的言論,還被劉備所殺。從這些事迹中可以看出,劉備屬於相信但是並不篤信方士的統治者。
孫權——狂熱的修仙愛好者
與劉備相比,孫權可以說是狂熱的修仙愛好者,比曹操的程度更甚。在《三國志》中《吳書》的部分中,記載了江東集團三個比較重要的方士——吳范、劉惇、趙達。他們都是以推算為主。吳范推算出劉表、黃祖、劉璋、關羽的失敗;劉惇推算出孫翊被害;趙達推算出孫權在位時間和東吳國祚(有一些誤差)。
孫權在一些重要事件上向他們詢問意見,這個不必多說;對於他們推算的技法,孫權也是非常眼熱,希望能夠向吳范等人學習。但是吳范、趙達心裡明白,自己就是憑藉方術吃飯的。哪怕孫權是統治者,他們也不願意將技藝傳授給孫權。所以孫權對吳范、趙達又愛又恨。趙達去世後,孫權聽說趙達有記錄象數的書籍,先拷問趙達的家人,後開棺尋找,終無所得;吳范去世後,孫權在所轄境內徵募能夠與吳范、趙達比肩的術士,承諾封為千戶侯。可見孫權對術士的信任和重視。
除了吳范、趙達以外,根據一些其他史料的記載,孫權還接觸過一些方士。比如葛玄、左慈(曹操想殺左慈,左慈戲弄曹操後輾轉到江東)、介象、姚光等等,都已經近乎於仙人。據說介象還曾經傳授孫權隱形之法。不過記錄這些事情的資料也並不嚴謹,多出自《抱朴子》、《神仙傳》等志怪小說。
不過在《三國志》的記載中,孫權確實篤信神仙一道。孫權曾與張昭討論神仙,虞翻出言嘲諷二人,結果被孫權流放到交州。值得一提的是,虞翻就是一個身懷方技的士人,曾經推算出關羽之死,還有神行之術。這樣的奇人異士都不相信仙人的存在。
在《三國志·吳書·吳主傳》中還記載一件仙人“翻車”的事迹。孫權聽說臨海郡羅陽縣有一個神人叫做王表,於是派人帶着王侯的印綬延請王表。對王表十分敬重。結果在孫權病重,吏士向王表祈福的時候,王表卻逃之夭夭。孫權篤信、熱衷推算占卜的技法,甚至是神仙之道。但是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註定要辜負孫權的一腔熱忱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博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