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記者 陳燕燕 通訊員 張玲玲
明天穀雨,
這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福建中醫藥大學國醫堂中醫健康管理(治未病)中心陳淑嬌主任醫師說,
穀雨養生,
一要養肝明目;
二要健脾除濕;
三要祛寒保暖。
穀雨習俗
喝穀雨茶
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因此,南方有穀雨摘茶的習俗。穀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祈求健康。
賞花
穀雨前後是牡丹花開的重要時段,因此,牡丹花也稱“穀雨花”。“穀雨三朝看牡丹”,賞牡丹成為人們閑暇重要的娛樂活動。
穀雨養生
春捂、防潮不可少
福州民間有句俗語“清明穀雨,凍死老鼠”。
穀雨前後,天氣雖以晴暖為主,但中午熱、早晚涼,要注意保暖,早晚外出及時添衣,適當“春捂”,避免風邪乘虛而入,特別是老人、小孩以及平素體質較弱的人群。
趁着天氣晴朗、陽光充足,居室每天中午要開窗通風,被褥和衣服要保持乾燥,多穿純棉的寬鬆衣服,可避免發生濕疹。
春季百花開放,需預防花粉症、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有過敏史的人要減少戶外活動,減少與過敏源接觸的機會,避免誘發過敏性疾病。
鍛煉勿過度勿大汗
穀雨時節可選擇踏青、慢跑、放風箏等運動方式,但謹記“懶散形骸,勿大汗,以養臟氣”的原則,因為此時人體氣機發散,較易出汗,汗出過度會影響夏季的氣血健康。
不妨試試八段錦、太極拳、五禽戲等傳統的導引健身術,強度和負荷較小,動作柔和,有助於人體力氣的補充,增加耐久力。
不要選擇潮濕的地方鍛煉,運動出汗後,要及時擦乾。
調暢情志,肝氣宜升發
穀雨正值春夏之交,春季為肝氣當令,肝與情志密切相關。因此,穀雨時應格外重視保持情緒樂觀,遇到煩惱時,多向親友傾訴,或多到大自然中走走,切忌遇事急躁,妄動肝火。
常吃五道菜,養肝明目心情好
穀雨雖屬暮春,但飲食仍需注重養脾,少食酸味食物、多食甘味食物。
按中醫“春養肝”的觀點,要抓緊時機調理肝血,養肝護肝。此時的食療要點重在養肝護肝、滋養明目。同時,宜多食健脾祛濕的食物,如山藥、赤小豆、薏苡仁、扁豆、鯽魚等。
蘑菇芹菜炒山藥
食材:干蘑菇、新鮮山藥、芹菜、澱粉、鹽、醬油。
紅豆芡實蓮子小米粥
食材:紅豆80g、芡實50g、干蓮子(去心)20g、小米20-30克、適量紅糖或者冰糖。
做法:1.將芡實、紅豆、蓮子洗凈後,用水浸泡一小時。2.將芡實、紅豆、蓮子及浸泡的水一併放入鍋中,再加入洗凈的小米,適量的水,待水沸後,再用小火燉,直到薏米、紅豆和蓮子煮爛。根據個人口味加入冰糖或紅糖。
功效:健脾祛濕,養心安神。
香椿拌豆腐
食材:香椿150g,豆腐250g,鹽、香油適量。
四神烏雞湯
食材:烏雞(500克左右)、淮山藥、芡實、蓮子、茯苓各15克。
穀雨養生湯
該葯膳為清代名醫吳鞠通所創。
陳主任說,穀雨時,氣溫雖已較高,但仍未到炎熱的夏季,食用冷飲後,人體受到冷刺激會導致腸胃不適。另外,還應避免食用油膩、辛辣刺激食物,否則會使肝火過旺,傷及脾胃,還容易誘發瘡癰癤腫等疾病。
四個保健小竅門
冷水搓鼻防過敏
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可增強鼻黏膜的免疫能力,防治鼻炎。用冷水洗鼻子時,順便揉搓鼻翼,有助緩解鼻塞、打噴嚏等過敏性鼻炎癥狀。
按揉祛濕穴 關節防風濕
按揉陰陵泉穴,能健脾祛濕。該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取該穴時,應正坐或仰卧。每次左右腿穴位各按摩60下,每日早晚各按一次,以穴位感到酸脹為適度。
茶水洗臉 除斑美容
春茶上市了,用喝剩的茶水洗臉,能減少皮膚病,使臉部皮膚光澤、滑潤、柔軟。用紗布蘸茶水敷在眼部黑圈處,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鐘,有助於消除黑眼圈。茶葉中含有茶多酚,可防止肌膚衰老。茶葉還能抗輻射,可抑制皮膚色素沉着,減少過敏反應的發生,尤其適合長期用電腦的女性。此外,茶葉的鞣酸作用可緩解皮膚乾燥。
腹式深呼吸 疏肝解郁
疏肝解郁最主要的是親近自然,保持好心情。如果沒機會經常出去,可在家放一些溪水鳥叫的音樂,放鬆心情,並用腹式呼吸法深呼吸,有很好的疏肝解郁的作用。
【腹式呼吸的方法】
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一套操做三到五次。
三道養生茶,安度穀雨
黃芪杞子菊花茶
做法:黃芪50克,枸杞子25克,菊花25克、紅棗15克、水約1000毫升,放入養生壺中先浸泡15~30分鐘,然後水煎10分鐘左右,放入冰糖少許當茶飲。
月季茉莉花茶
做法:月季花5片,茉莉花5-10顆,用水沖泡即可飲用。
薄荷菊花茶
做法:將干菊花5g,干薄荷5g洗凈,同冰糖10g,加入適量的清水,大火煮開,小火煮3分鐘即可。
編輯:郭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