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養生第一要務

2021年10月14日22:50:02 養生 1711

「167」養生第一要務 - 天天要聞

來書云:“養生以清心寡欲為要。夫清心寡欲,作聖之功畢矣。然欲寡則心自清,清心非捨棄人事而獨居求靜之謂也,蓋欲使此心純乎天理而無一毫人慾之私耳。今欲為此之功,而隨人慾生而克之,則病根常在,未免滅於東而生於西。若欲刊剝洗盪於眾欲未萌之先,則又無所用其力,徒使此心之不清。且欲未萌而搜剔以求去之,是猶引犬上堂而逐之也,愈不可矣。”


陸原靜來信說,養生這件事情的關鍵在於清心寡欲,能做到清心寡欲,成為聖人的功夫也就學的差不多了。然而,‘清心寡欲’”中的‘清心’,不是離世獨居,而是要使此心純然皆是天理,處處循理而行,沒有絲毫的人慾之私念。

來信第一句就提到養生,養生有兩個方面,一是指肉身的保養,盡量延長使用時間,另一個指的是心性的修養。人三十五歲之前的健康問題,絕大部分都是源於基因的,出生的時候就定了,人力不可及的部分居多;三十五歲之後的健康問題,絕大部分是源於七情傷身,人力可及的部分居多,只要把心性修好,七情傷身的問題是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的。比如很多惡性病患者進了醫院,往往不是病魔折磨死的,而是自己把自己嚇死的。所以心態對健康狀態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特別是人到中年以後。

以前有個同事家養了條金毛犬,後來狗得了惡性腫瘤。這種惡性腫瘤如果是人得了,通常能撐過半年就已經不錯了,這狗大概一年半之後才走的。狗不像人遇事會糾結,狗遇事一般不往心裡去,七情傷身對它基本上沒多少影響,所以它活的時間就比較長。從養生的角度來說,修好心性才是我們養好身體的根本,至少頤享天年是沒問題的。

陸原靜接著說,想要做到“清心寡欲”的修心之法,按照先生您的說法,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私慾產生的時候,立即遏制住,不讓私慾長出來,避免私慾延伸出來的貪嗔好惡攀附在心體上;另一種就是沒事的時候防止私慾萌發,也就是平常狀態的時候,盡量保證心體平和,防止有私慾冒出來。

但兩個方式我覺得都有問題。

前一種遏私慾於即發,但人慾是隨時都會冒出來的,就像滅火,東邊着火東面滅,西面着火西面滅,追着火跑,跑來跑去沒有個盡頭,這不是疲於奔命嗎?

後一種防止私慾於未萌,私慾還沒來就時時警惕,總不能沒有問題創造問題來解決吧?這不是自己折騰自己嗎?就像“引犬上堂而逐之”,把狗叫過來,再攆走,隔一會再叫過來,再攆走,這不是純粹沒事找事嗎?

顯然陸原靜對陽明心學已經有了一定的深入,但他在用修心的功夫時,有點“助”了,具體表現是過於考慮“我”,“我”只是本該如此的天理的一部分,在“我”上著念太多,是源於“求聖之功”的意念太切。


必欲此心純乎天理而無一毫人慾之私,此作聖之功也。必欲此心純乎天理而無一毫人慾之私,非防於未萌之先而克於方萌之際不能也。防於未萌之先而克於方萌之際,此正《中庸》“戒慎恐懼”、《大學》“致知格物”之功,舍此之外,無別功矣。夫謂“滅於東而生於西”“引犬上堂而逐之”者,是自私自利、將迎意必之為累,而非克治洗盪之為患也。今曰“養生以清心寡欲為要”,只“養生”二字便是自私自利、將迎意必之根。有此病根潛伏於中,宜其有“滅於東而生於西”“引犬上堂而逐之”之患也。


陽明先生說,此心達到“心純乎天理而無一毫人慾之私”就是成為聖人的功夫。具體修習方法就是在私慾還沒有萌發時防止,在私慾剛剛萌發時加以遏制,這就是《中庸》中“戒慎恐懼”和《大學》中“致知格物”的功夫。這點是毫無疑問的。

至於你說的“滅於東而生於西”“引犬上堂而逐之”,是因為心裡還有私慾作祟,是因為心中有“迎合”的念頭作怪,“求聖之功”的意念太切就是揠苗助長了。

你說養生的關鍵在於清心寡欲,“養生”這兩個字已經是自私自利、固執己見了。這個病根潛伏始終在心中,難免就會有“滅於東而生於西”和“引犬上堂而逐之”的麻煩了。

這裡關於陽明先生批評陸原靜“養生”的話,是針對陸原靜個人具體情況因人而言的,是對症下藥的話,比如面對一個帶病堅持工作的下屬,陽明先生估計會說,不注重養生(身體健康)也是流於私慾。

無論是太執着於“我”,還是太忽略“我”,都不是循理而行,都是流於私慾的表現。所以,這章不要片面的理解成陽明先生反對養生。

「167」養生第一要務 - 天天要聞

劉長志

儒學學者、陽明心學踐行者


正本清源,吾輩本分!

微信公眾號:劉長志

養生分類資訊推薦

血壓高了怎麼辦?這些食物堅持吃一口,或遠離高血壓併發症 - 天天要聞

血壓高了怎麼辦?這些食物堅持吃一口,或遠離高血壓併發症

其實高血壓本身並不可怕,只要注意飲食,適當的用藥物來平穩即可得到穩定,效果若是不注意平穩的話,很容易就會誘發到多種併發症,而高血壓引起的併發症則是最可怕的,比如血栓,心梗,腦梗都是由於高血壓所誘發而起的,很容易影響到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