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員工”,絕不能僅僅局限於關愛員工的“境界”,而必須立足關愛員工的“瑣事”。只有下沉到了瑣事與細節,“關愛”才是真實而可信的。“關愛”的價值,不在於初心起念,而在於終點信服。
文:中外管理傳媒 任慧媛 楊光
來源:摘編自中外管理出品《太平洋精鍛的故事與哲理》
哲理的故事:
你能想象到的一位上市公司董事長對於員工的關心,可以細緻入微到什麼程度?就有這樣一位堂堂董事長,可以叱吒市場風雲,也可以帶着小員工去買衣服,去化妝,去捯飭頭髮。
2006年,太平洋精鍛董事長夏漢關帶着公司的幾個人開車去和上海汽車齒輪廠談一項業務。但在去的路上,夏漢關突然要改變行駛路線,要去逛商場。
原來,同行的一名翻譯是公司新招聘來的一名剛畢業的女大學生。這名大學生翻譯水平沒有任何問題,但由於來自偏遠地區,又加上剛走出校門,所以在着裝上有些樸素。但夏漢關覺得,既然是出來談業務,就應該注意形象上的體面,否則會容易讓人誤認為底氣不足。
之前夏漢關看過一項心理學研究:在人際溝通傳遞的信息中,55%來自身體語言,包括你的外表、表情和姿勢;38%來自聲音維度,包括聲音、語氣、語調;只有7%的信息來自所講的內容。

於是,夏漢關帶着這名女大學生到商場,自掏腰包買了一套比較時尚的衣服,然後又帶她到專業美容化妝的地方做了頭髮造型,還化了個精緻的妝容。
果然是人要衣裝佛要金裝,經過一番打扮之後,女大學生稍顯稚嫩的學生氣息立即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成熟自信的職業范兒。於是,這次與客戶交流時的翻譯不僅更加遊刃有餘,而且聲音都比平時響亮了許多。
從此之後,這位女大學生也懂得了形象對於工作的重要性,漸漸地自己也學會了美容化妝、服飾搭配,職場商務范兒拿捏得穩穩的,翻譯工作也做得更加從容。
故事的哲理:
“關愛員工”,絕不能僅僅局限於關愛員工的“境界”,而必須立足關愛員工的“瑣事”。只有下沉到了瑣事與細節,“關愛”才是真實而可信的。“關愛”的價值,不在於初心起念,而在於終點信服。(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