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甄嬛傳》裡面非要選出一個孩童一樣的女性角色,那麼這個人選絕對會落在華妃身上。
從很多分析來看,華妃不是不喜歡雍正,相反,她可以說是雍正所有的妃嬪中,對他感情最深的人之一。但是,在雍正眼中,華妃不過是一個政治工具罷了。
細究雍正和華妃之間的感情,那就是雍正看上了華妃的哥哥,當時主宰整個國家命運的年羹堯。在雍正的心中,年羹堯抵得上一萬個華妃。只要能穩住年羹堯,給華妃再多的寵愛也是沒問題的。

可是,帝王之心的難測,即使是陪伴雍正多年的年羹堯,也沒有想到,一向對自己寵愛有加的皇上,會突然發難,硬生生用一件陳年舊事,將自己打入低谷。
可以說,曾經的年羹堯有多顯貴,被雍正處罰以後的年羹堯就有多狼狽。從一人之下的大將軍,變成了杭州將軍,年羹堯的這個處罰到底有什麼說法?
都是將軍,在地位上有什麼顯著的差別嗎?
在說到地位變化之前,我們先說說年羹堯這個人。看懂了年羹堯這個人,才能明白雍正對年羹堯的處罰有多麼老道。

嶄露頭角
和電視劇裡面的表現不一樣,年輕時候的年羹堯,絕對是一個標準的讀書人。
按照家庭背景來說,年羹堯的這個做法是符合邏輯的。他的父親曾經當過工部侍郎,外放的時候也擔任過巡撫這種顯赫職位。這種文官家庭出身的人,當一個做題家,繼承老爹的人脈,是最普遍的做法。
多年苦讀,年羹堯在1700年榮登進士,進入了大清國高級官員的儲備名單之中。在康熙年間,年羹堯多在外地工作,負責監察四川等地鄉試的情況。

由於年紀小,能力強,康熙對年羹堯頗為賞識,對年羹堯的提拔,用破格提拔四個字來說是毫不為過的。年羹堯對康熙也是相當感激,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了對康熙的崇拜。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產生一個疑惑吧?為什麼文人出身的年羹堯,會在最後以武將身份聞名於世呢?這就要牽扯到四川少民叛亂的事情了。
清朝時期,大小金川之亂等事件層出不窮,羌族的強橫作風,讓四川一地不勝其擾。在這種時候,年羹堯發揮出了自己的能力。

文才變武將
康熙將年羹堯派到四川擔任巡撫,本意上是想培養這個年輕人,讓他的能力提高。結果沒想到的是,鎮壓少民叛亂的時候,年羹堯表現出過人的軍事素養。
年羹堯的這種表現,讓康熙感覺相當滿意,他給了年羹堯指揮軍隊的大權,讓他負責剿滅四川一地的叛賊。康熙給了年羹堯信任,年羹堯也給了康熙一份完美的答卷。他在四川的時候,川藏基本上沒出什麼大亂子。

除了軍事素養好,年羹堯另外一項本事也是超過常人,他會相人,一眼就看上了當時沒啥勢力的雍正。正是有了年羹堯的加入,雍正才實力大漲,有了超越其他皇子的機會。
雍正即位之後,給予了年羹堯豐厚的政治回報,他不光把年羹堯的妹妹接進宮中,還給了年羹堯莫大的權力,令其掌握四川陝西的軍政大權。
在當時,年羹堯和雍正之間可以說是君臣相得,年羹堯也算活得如魚得水。如果一直持續下去,說不定,年羹堯也就成為了霍光那樣的人物,走上權力的最高峰。
然後,意外就發生了。

君臣之嫌
雍正原本想着,給足年羹堯面子,就能讓這個臣子乖乖聽話。但是,在屬下的回報中,年羹堯似乎變得越來越驕縱了,平日里都沒有對雍正的敬意。
君臣之間,慢慢生出間隙。
公元1725年,雍正突然下達指令,解除年羹堯的職責,同時,他還對四川等地的官員來了一次大清洗,將年羹堯的勢力連根拔起。

在這些打壓年羹堯的命令中,一條命令引起了群臣的關註:命令年羹堯交出大將軍印,轉而任杭州將軍。
從上面的描述中就能看出來,年羹堯在當大將軍的時候,手中掌握的是軍政大權。可以說,巡撫都要乖乖聽年羹堯的話。
但是,在成為杭州將軍之後,年羹堯的職責就徹底改變了。所謂杭州將軍,就是管理杭州方面的全部旗兵。看着挺顯赫,但是和大將軍之位一比,那就是差得多了。

年羹堯活了這麼多年,生平第一次受到如此大的侮辱,昔日高高在上的大將軍,如今見到了一個浙江巡撫,態度上都要畢恭畢敬,這對於年羹堯而言,實在是難以忍受。
但是,更大的還在後面,年羹堯的大將軍位置沒了,這個消息,引得御史這群烏鴉食慾大開。
以前,這些御史都說大將軍如何如何優秀,但是現在,他們就開始說年羹堯是如何地罔顧人倫。為了系統性批判年羹堯,他們還總結出了年羹堯的各大罪行。不管有沒有,安上先說,這樣的罪名,一共安了整整90多條。

在這種攻勢面前,年羹堯再也抵擋不住了,何況是雍正早就有心收拾他。種種算計之下,同年,年羹堯在獄中自殺,其子一人被斬殺,其餘都別流放邊疆。數月之間,顯赫的年羹堯家族走向了沒落。
現在看來,這段所謂的君臣相得,豈不是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