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的世界是個人吃人的世界,其中遍地是惡人,所以出現了不少良民被逼落草的情況,後來被逼上梁山的那幫好漢,也多半是因為遭遇了各種不平之事。
不過常言道“亂世出英雄”,書中登場的強者也數不勝數,比如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武松、魯智深這些角色,那也無可厚非,畢竟作者在他們身上花費了最多的筆墨,他們的形象若不立體,那反倒不合理,不過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了,他們這般強者,外號卻只是“行者”與“花和尚”,絲毫沒有吹噓,反倒是書中的另一些好漢外號狂到了極致。
比如本文要提到的這位三流高手,他就是外號狂實力弱的典範,卻就連林沖都要拜服他。
一、外號狂妄之人
對於闖蕩綠林的那些好漢而言,給自己起個聽起來牛氣哄哄的外號本沒有任何問題,畢竟江湖險惡,有時候動手就意味着在刀尖舔血,有可能小命不保,若是能憑外號唬住別人,躲過一場廝殺,那自然是極好的。

(武松、魯智深、林沖劇照)
比如宋江就是憑藉外號走江湖的,他在柴進莊上遇上武松的時候,那武二郎就一度有心對他動手,然而一聽對方是宋江,他便瞬間沒了脾氣。
書中只道是:“話說宋江因躲一杯酒,去凈手了,轉出廊下來,跐了火杴柄,引得那漢焦躁,跳將起來,就欲要打宋江。柴進趕將出來,偶叫起宋押司,因此露出姓名來。那大漢聽得是宋江,跪在地下,那裡肯起,說道:‘小人有眼不識泰山,一時冒瀆兄長,望乞恕罪!’”
武松為何如此敬重宋江?不就是因為宋江那“及時雨”“呼保義”“孝義黑三郎”的名號早已傳遍天下了嗎?綠林好漢就敬重忠義之人,宋江能得人心,也是理所當然的。
不過很明顯,宋江的外號不屬於狂的那一類,真正狂的,還得是梁山之上的那幫地煞,諸如那些以龍、虎為外號的好漢,除了混江龍、入雲龍、插翅虎之外,梁山上其他的“龍”與“虎”哪一個猛如虎,強如龍?多半都只是半桶水的水平,他們的外號就明顯是在吹噓自己。

(武松、宋江劇照)
不過最離譜的還要數梁山元老杜遷與宋萬,他們都願意給“白衣秀士”王倫那草包打工,足見他們確實沒多少本領,然而就如此兩個草包居然敢以“摸着天”與“雲里金剛”自稱,着實荒謬,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哪路神將下凡來了,實際卻只是兩個傻大個。
不過他們的外號明顯不是最狂的,同時他們得不到林沖的尊敬。
二、兇狠的豹子頭
林沖可以說是除了武松、魯智深之外最深入人心的梁山好漢,關於他的衍生電視劇與電影也有不少,至於他的人氣為何那麼高,無非還是因為他的實力足夠強。
風雪山神廟那一戰,就證明了林沖的實力,當時的林沖是饑寒交迫,然而他卻能在暴風雪中怒殺陸虞侯與富安,着實帥氣。
後來林衝上了梁山,被那王倫排擠,他也不慣着對方,直接無視王倫的一眾手下,直接上前將那草包寨主給殺了,一旁的杜遷、宋萬別說與林衝動手了,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

(王倫劇照)
在後續的劇情中,林沖也沒有慫過,但凡有敵人進犯梁山,他總會一馬當先,憑藉那凌厲的槍法助宋江、晁蓋克敵制勝。
所以有什麼人是值得林沖拜服的,同時還是個外號狂妄之人?
答案便是孫定,若沒有那人,林沖只怕早已身首異處了。
三、鐵面孫佛兒
孫定外號“孫佛兒”,要知道原著中的僧人可不少,比如前文提到的魯智深就是僧人,他卻不敢以“佛”自居,只稱自己為花和尚,那外號僅僅只是對他為人的精準評價,他確實是個酒肉和尚,也不講什麼清規戒律,自詡“花和尚”不為過。
可孫定甚至都不是僧人,憑什麼自稱“孫佛兒”?就因為他的為人確實是如同佛一般,鐵面無私。

(林沖劇照)
至少書中是這麼寫的:“正值有個當案孔目,姓孫名定,為人最鯁直,十分好善,只要周全人,因此人都喚做孫佛兒。他明知道這件事,轉轉宛宛,在府上說知就裡,稟道:‘此事果是屈了林沖,只可周全他。’”
說來梁山之上也有一位孔目,那人便是“鐵面孔目”裴宣,那人也同樣是個鐵面無私之人,後來在梁山之上乾的也是決定賞罰的活,而孫定則沒上梁山。
不過即便沒上梁山,孫定也算得上是好漢,就因為他也不懼權貴,幫了林沖一把。
他是知道救林沖意味着什麼的。
原著中就有提到這一點:“孫定道:‘這南衙開封府不是朝廷的,是高太尉家的?’府尹道:‘胡說!’孫定道:‘誰不知高太尉當權,倚勢豪強,更兼他府里無般不做,但有人小小觸犯,便發來開封府,要殺便殺,要剮便剮,卻不是他家官府。’府尹道:‘據你說時,林沖事怎的方便他,施行斷遣?’孫定道:‘看林衝口詞,是個無罪的人。只是沒拿那他兩個承局處。如今着他招認做‘不合腰懸利刃,誤入節堂’,脊杖二十,刺配遠惡軍州。’”

(孫定劇照)
救林沖就意味着與高俅作對,孫定心中有數,但他還是選擇幫了林沖一把,可見他確實是如旁人傳頌的那般,是個鐵面無私之人,如此義士,怎能算不上是“佛”,哪怕這人絲毫沒有展現武功水平,多半只是個三流武者,林沖見了他,也該誠心跪拜一番。
只可惜孫定沒能上梁山,否則以他的人品,定會得到宋江的重用,且不說排入天罡,至少在地煞中混得一席是不成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