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隻夾帶疑似帶血創可貼的
來伊份蜜棗粽
暴露出代工模式下的
品控與信任危機

當代工模式
成為快消品行業的普遍選擇
品牌方與生產方之間的
責任鏈條如何擰緊
成為整個行業亟待思考的問題
大品牌曝出食品安全問題
產品代工問題引爭議
5月10日,有消費者連發兩條視頻,投訴在來伊份的粽子中吃出疑似帶血創可貼的異物。該消費者稱:“買它就是因為是大品牌”。

消費者發布視頻截圖
5月12日凌晨
來伊份在官網發布回應
消費者因食用存有異物的蜜棗粽而出現的身體問題,由此產生的檢查、治療費用,公司全額承擔。公司已對本批次(2025年04月02日)蜜棗粽產品進行了下架處理,消費者也可選擇就近門店進行退換貨,並可得到相同金額的額外補償。
5月12日,記者就如何監管代工企業產品質量,如何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等問題向來伊份提出採訪要求,來伊份工作人員將公開的情況說明發給記者,但未就上述問題予以回復。
代工廠品控管理
亟待加強
代工模式
是否是消費品行業的常見選擇?
餐寶典研究院院長、餐飲分析師汪洪棟認為,代工模式在快消品行業較為常見,代工鏈條已完善,只要標準設置合理,產品質量就能保證。企業選擇代工的原因包括:部分企業面臨臨時產能緊張;拓展全國市場時產能跟不上;新興或小品牌剛進入市場,為降低風險採用代工模式。
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快消品行業生產與營銷分離的代工模式非常常見,品牌方把精力放在產品設計和市場營銷推廣,實現輕資產運作;生產商把精力放在生產管理上,為多個品牌方服務,可以降低經營風險。
連鎖產業專家、和弘諮詢總經理文志宏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品牌來說,加強代工模式的品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對於代工模式工廠的篩選應進行動態的評估,從原材料到整個生產、倉儲、銷售環節都需要進行品控和管理。
完善代工監管模式
消除信任危機
汪洪棟認為,當品牌形成一個穩定的銷售市場,即渠道、客戶都很穩定,每年也能帶來穩定規模的收入後,自建工廠會使企業對供應鏈的把控更強一些。

(授權圖片)
隨着企業發展進入不同階段
代工模式也會存在潛在的風險
破解代工存在的風險
及消費者信任危機
最關鍵的是重塑代工監管模式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品牌方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加強監管。例如,可以要求代工廠在原料倉、分裝線等關鍵節點安裝物聯網傳感器,品牌方品控人員可實時監測環境溫濕度、設備停機時長等數據;或引入區塊鏈存證,代工廠每批次產品質檢測報告、生產線清潔記錄均上鏈不可篡改。“這些數據不僅能降低品控風險,還能成為應對消費者質疑的證據。”
文志宏表示,多次食品安全事件或對品牌信譽造成損害。除了給受到影響的消費者提供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要加強對代工廠及整個生產、銷售全鏈路的品控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才能避免“屢錯屢犯”。
廣州眺遠營銷諮詢公司總監高承飛認為,代工模式被質疑根源可能在於供應鏈管理漏洞與質量把控不嚴。高承飛表示,以來伊份“蜜棗粽事件”為例,凸顯了其在質量監控體系上的薄弱。對品牌而言,短期影響會導致品牌形象受損,消費者信任度下降。長期來看,若不能迅速妥善解決,會加速市場份額流失,甚至引發連鎖反應,影響整個品牌生態,品牌形象的修復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和時間成本。”
中國消費者報新媒體編輯部出品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記者/王小月
編輯/李曉雨
監製/何永鵬 任震宇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2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 - 8831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