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幫味道的蛇年|故鄉里的中國

2025年02月02日09:10:24 美食 1788

鹽幫味道的蛇年|故鄉里的中國 - 天天要聞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曉暉 乙巳蛇年到來,我們決定就近在孩子們的外婆家四川過年,不回我的老家浙江永康。一家五口為此節省不少路費,因為春節期間人均往返至少兩千元,一趟行程萬元,大概是我做記者一個月的薪水。

我媳婦的老家在四川自貢,自貢位於川南,有一種說法是“四川妹子甲天下”。我要加上一句“川南妹子甲四川”,這是我多年觀察得出來的結論。

媳婦到除夕才放假,頭天晚上收拾好行囊。第二日高速路免通行費。孩子們已經興奮得睡不着,早早地起床。我們滿懷期待地開始了蛇年的旅程。

鹽幫由來

兩百年前,自貢是四川除了成都以外最為繁華的城市。

因為自貢產鹽,最知名最古老的燊海井已經被人工挖至千米之深,至今仍在產鹽,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井鹽作為自貢特產,銷往全國。

明清時期,自貢的鹽業極為繁榮,無論是井鹽的產量,還是鹽稅的收入,都在全國市場佔據非常大的比例。一項研究顯示,清朝自貢井鹽產生的稅收,占整個四川鹽稅的85%;到了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海鹽產量下降,自貢的井鹽一度佔到全國鹽產量的40%。

從古至今,鹽稅是重要的稅賦之一,又有“天下稅賦,鹽利居半”的說法。哪怕時至今日,已經步入人工智能的現代社會,鹽這一特殊商品,仍然由政府壟斷經營。

由於鹽業的繁榮,大小鹽商齊聚自貢,繁衍生息,世代不絕。鹽乃官府專營,鹽幫一詞,起源於東漢,最初指的是販賣私鹽的走私分子,但後世演變,一些巨富商賈獲得販鹽許可,成為鹽商,鹽幫慢慢變成泛指產鹽、販鹽整條產業鏈上的所有參與者。

歷史上,自貢的井鹽,主要採取水路運輸,經釜溪河到沱江,再由沱江經瀘州到長江,最後從長江銷往全國。在20世紀初的老照片上,自貢王爺廟附近的碼頭,停泊着上千艘等待裝鹽的木船,可見當年鹽業的繁榮。

自貢也因為井鹽的源頭、鹽商的聚集被稱為鹽幫之都。自貢這個地名,也是因為“自流井”和“貢井”兩大鹽井的名字合稱而得名。如果沒有自貢井鹽礦開採的伴生物滷水,富順縣也就沒有了豆花這千年飲食代表之作。

總而言之,因為井鹽的富產,在自貢這片土地上,人們的食物與鹽幫息息相關,自貢菜又被稱為鹽幫菜,是川菜里一顆璀璨的明珠,也是四川省唯一一個由地級市擁有的自成體系的菜系。

鹽幫菜

鹽幫菜特點我將其總結為四個字:香、辣、鮮、咸。到重慶的時候,吃火鍋時,我感覺嘴巴受不了;到自貢之後,嘗鹽幫菜時,我感覺肚子遭不住。

中午抵達自貢,外婆已經準備好了滿滿一桌菜。涼菜有冷吃兔、冷吃魚、冷吃排骨、涼拌雞、涼拌折耳根、臘肉臘香腸;熱菜有水煮牛蛙、干鍋兔、香辣蹄髈、鹽燒白、香辣鯽魚、耙耙肉煮豌豆尖等。每一個菜都令人垂涎欲滴,每一個菜都是經典,當然,幾乎每一個菜都是那麼的辣。幺妹(我最小的女兒)對外婆做的鹽幫菜,讚不絕口,用她最樸實最直白的語言來形容就是:又辣又好吃。

自貢產的井鹽顆粒粗壯,大概是因為井鹽實在太多,鹽幫菜大多口味偏咸,也有一種說法是鹽井的工人體力消耗巨大,因此吃飯的時候需要補充更多的鹽分,因此鹽幫菜偏咸偏辣,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

隨着鹽商們的走南闖北,鹽幫菜很快流入成都府,成為達官顯貴的桌上佳肴,成為川菜派系中的主力。鹽幫菜的知名度並不亞於重慶火鍋、樂山缽缽雞、宜賓燃面,與其他川菜派系百花齊放,爭奇鬥豔的局面。

說到鹽幫菜,我不得不提及一點,自貢人可能吃掉了全中國最多的兔子。幺妹問我:大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這麼可愛的兔子,為什麼會成為自貢人餐桌上的菜肴?我誠實地回答:爸爸也不知道。

自貢人極愛吃兔子,通常採取小煎做法,用辣椒、花椒、蒜瓣、薑絲與兔肉一起切成丁爆炒,其味道之鮮美,難以用言語來形容。鹽幫菜系中,光兔子的吃法就有很多種:冷吃兔、干鍋兔、鮮鍋兔、兔肉湯鍋、鹵兔頭等。如果你到自貢來旅遊,你會發現,這座城市大大小小的館子都寫着“廁所兔”三個字,原因是近年來一家位於廁所旁邊的兔子餐館爆火,成為食神級的代表,因此所有兔子餐館都標榜自己得到了“廁所兔”的真傳,把“廁所兔”三個字寫在招牌上面。這些兔子餐館遍布大街小巷,我粗略地估算了一下,可能有幾百上千家之多,在自貢著名的旅遊景點恐龍館旁邊,“廁所兔”餐館更是一家挨着一家,一眼望去,竟然延綿不絕。

2007年,鹽幫菜被寫入自貢市政府工作報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已經故去的自貢鹽史專家宋良曦,在2012年寫《鹽幫菜賦》:人生曰鹽,天生曰鹵。道由心生,味從鹽出。食為八政之首,鹽乃百味之祖。古往今來,咸鹺為食餚之將;士農工商,鹽幫乃美食之族。歷代鹽商富甲郡邑,各朝鹽幫稱雄江湖……(限於本文篇幅,《鹽幫菜賦》未完全錄入)

鹽幫菜的地位,得到世人認可。

自貢燈會

作為鹽幫之都,自貢最有名的三樣特色是:鹽幫菜、恐龍館、彩燈會。

說完鹽幫菜,再來說恐龍館,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規模,在全國都是數一數二的,2024年入選世界地質遺產地名錄;在遺址基礎上修建的自貢恐龍博物館,是全球三大恐龍博物館之一。

自貢發現井鹽和恐龍,大概與其獨特的地理特質有很大的關係。在三疊紀晚期,四川盆地本是汪洋大海,由於地殼運動而抬升,海水退卻形成中央地勢低平的內陸湖泊,即“古巴蜀湖”,鹽礦物質沉澱至底部,造就了豐富的鹽礦。至侏羅紀中期,自貢地區為地勢平坦的濱湖平原,河流縱橫,湖泊廣布,又為恐龍提供了豐富的生態環境。

自貢的彩燈,是這座城市除了鹽幫菜、恐龍館之外的另一張名片。每到春節,彩燈大世界人潮湧動,川渝地區的遊客絡繹不絕。

2025年是蛇年,本屆自貢燈會的主題是“燈賀中華,氣象萬千”。附近的全季酒店的房間價格,在春節期間,漲到了1200元左右一夜,可見人氣之旺。當夜幕降臨,整個城市張燈結綵,每棵樹都閃爍着五顏六色的光芒,一眼望去,彷彿進入童話世界。彩燈大世界的遊人,比春運時期火車站的旅客還要多一些,人挨着人,人擠着人,每個人都陶醉在這光怪陸離的彩燈之中。尤其是剛入園的《青城雙姝》(白蛇青蛇兩姐妹),在夜幕中栩栩如生。白娘子的眼睛還會微微眨動,彷彿正從千年之前向你走來,令人嘆為觀止。

我查了史料,發現自貢的彩燈與鹽幫的興盛有着緊密的聯繫。自貢彩燈習俗,誕生於漢唐。那時隨着佛教的傳入,自貢地區開始出現新年燃燈的習俗,又叫天燈會,其目的是慶賀元宵佳節。到了明清,自貢的燈會,由於鹽商的富庶,得到極大發展。鹽商奢靡享樂,賞燈、玩燈風盛,繁榮了自貢的彩燈文化。每到春節、元宵節,燈會璀璨,熱鬧非凡。

有史記載,在自貢艾葉古鎮,清初有鹽商黃敦三之子黃濱嶼別出心裁,仿照古都南京秦淮河,在旭水河(釜溪河的支流)上設花船,載客泛舟,絲竹歌舞,歡飲達旦。其他人爭相效仿,最多時候艾業古鎮就有花船140多艘。

由此可見,沒有鹽商的繁榮,就沒有經濟的繁榮,沒有經濟的繁榮支撐,就沒有自貢彩燈的繁榮。兩者息息相關,作為鹽幫之都的自貢,其彩燈民俗2008年已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項目;2024年被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成為全球人類的文化明珠。

不過,自貢彩燈會的門票挺貴的,要168元一張,這是遊客觀賞彩燈的門檻。對鹽幫之都自貢而言,井鹽的生產成本要高于海鹽,最近幾十年井鹽已經衰弱,井鹽伴生的化工產業,也隨着環境治理而衰弱。當下,自貢經濟發展更依賴旅遊產業,也就是鹽幫菜、恐龍館和彩燈會這三大特產。

大年初一,我問幺妹,你老家是哪裡?我期待她的回答是爸爸的老家浙江永康。但是她看了一眼她娘,為了討她娘的歡喜,幺妹小眼珠骨碌一轉,用自貢話回答:我是自貢人。

寫到最後,告訴你一個秘密:自貢人有着四川人最容易區分的特徵,他們說話帶着濃濃的鹽幫口音——喜歡捲舌,這可能是鹽幫自古至今最重要的演變。

歡迎你來到自貢,體驗這兩千年的鹽幫之味。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太噁心!“愛吃菠蘿的人天塌了” - 天天要聞

太噁心!“愛吃菠蘿的人天塌了”

夏天走在大街小巷總能看到外皮削得乾乾淨淨泡在鹽水中金燦燦的菠蘿插着一根竹籤香甜氣味撲面而來看起來“上頭”到不行但你知道它們是怎麼加工的嗎?
秦皇島一餐廳“兩隻梭子蟹428元”引爭議 當地監管部門:定價受市場調節 須明碼標價 - 天天要聞

秦皇島一餐廳“兩隻梭子蟹428元”引爭議 當地監管部門:定價受市場調節 須明碼標價

海報新聞記者 田柳 報道“428元兩隻的梭子蟹,168元一斤的皮皮蝦。”近日,一位網友在社交媒體發布視頻稱,今年五一假期在河北省秦皇島市一餐館就餐時遭遇“宰客”,引發了網絡熱議。5月8日,海報新聞記者諮詢到秦皇島市發改委物價科,其表示,飯店等消費場所的商品定價一般由市場調節,並通過明碼標價向消費者展示。該網友...
置換iCAR 03享受補貼還優惠2萬元 - 天天要聞

置換iCAR 03享受補貼還優惠2萬元

2025年5月9日-2025年5月11日,iCAR 揚州福聯店(愛咖)置換iCAR 03享受補貼還優惠2萬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店諮詢購買,具體優惠信息如下:車型促銷車型指導價(萬)優惠幅度(萬)優惠價(萬)庫存狀態2024款 401km
枇杷蘋果小碗紅糖……昭通優質產品持續進駐上海市場 - 天天要聞

枇杷蘋果小碗紅糖……昭通優質產品持續進駐上海市場

近日,上海市“五五購物節”正式啟動,線上線下商家紛紛推出活動吸引市民採購。來自普陀區東西部對口協作地區的昭通市也趕來赴約。5月6日,上海蔬菜(集團)有限公司2025年“五五購物節”系列活動暨昭通市特色商品發布對接會舉辦。枇杷、蘋果、小碗紅糖……等來自雲南昭通地區的各色優質農產品紛紛亮相,市民們也有機會在在...
地理冷知識——日照 - 天天要聞

地理冷知識——日照

在青島、威海的光環之下,日照像一位低調的隱士,畢竟在日照60公里金色沙灘中,有32公里屬於未開發的原生態海岸。不過現在日照的熱度也在慢慢上來,這裡也不再只是「日出初光先照」傳說的地方,她的魅力也遠不止於清晨第一縷陽光。
感謝信里塞“水果金” 醫院巧用“折角”習俗退“信封” - 天天要聞

感謝信里塞“水果金” 醫院巧用“折角”習俗退“信封”

為感謝醫院對妻子臨終前的貼心照顧,秦先生在感謝信里偷塞一沓“水果金”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聞 通訊員 黃曉晴太太不幸離世,先生偷塞一沓“水果金”感謝醫護對太太治療期間的照顧。而醫院則巧用佛山習俗“折角”,收下家屬的心意,退回了裝着“水果金”的信封。這個近日發生在佛山的故事,主角是秦先生和佛山市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