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很多外國用戶湧入國內社交平台,在與中國網友的交流過程中,對中國的美食產生了很大興趣。於是,熱情的中國網友紛紛變身大廚,還貼心地在教學視頻中配上了中英文字幕。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中國網友不斷教做菜的同時,國外網友們也在踴躍秀出學習成果,話題“第一批學會中國菜的人交作業”一度衝上熱搜。
大量國外網友分享了自己學做中國菜的成果。有人做牛肉炒西蘭花,還配了中文翻譯;有人做麵條;還有的和家人一起包了包子。
記者注意到,西紅柿炒雞蛋、拍黃瓜、雞蛋羹等最受外國網友歡迎,此外,酸辣土豆絲、青椒炒肉絲、澆豆腐等也成功吸引了很多人“抄作業”,甚至有的跟着做出了剁椒魚頭、土豆燒牛肉等菜品。
“教國外網友做菜真的很快樂”
廣東博主“藍莓汁不懶”目前一共教了國外網友4道菜。其中,西紅柿炒雞蛋的視頻有近80萬播放量,拍黃瓜的近百萬。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她的視頻里都加上了中英文字幕,“我自己也要工作,做飯只能選比較容易做的,所以我就隨手做了一道西紅柿炒雞蛋,沒想到他們會喜歡。”
據她分析,國外網友喜歡的中國菜一般是製作過程簡單、顏色好看的,為了方便他們理解,她還特地加了番茄醬,“要教就得教對方也有的食材,簡單、易得,他們就想模仿。教國外網友做菜真的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文化自信和文化宣傳。”
國外網友“作業”也交得特別快,“他們一大早就起來做。看到展示成果我真挺開心的,越來越多人知道中國菜了。”她告訴北青報記者,下一步她打算擴展自己的菜單,“我知道很多國外網友愛吃菠菜,生吃或是吃罐頭,我打算用中國的烹飪方法教他們。”

“藍莓汁不懶”說,通過這段時間,她會思考中國人跟外國人在生活方式上的差異和共性,“比如什麼菜可以和什麼菜配,他們的習慣和我們不一樣。很多老外說外國的雞蛋很貴,一個5塊錢,還說我們的雞蛋品質好等等,這些都在刷新彼此的認知;共性就是大家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覺起來突然發現視頻爆了”
湖南博主“群子的飯”經常在網上發些製作美食的視頻。她說,做飯對她而言就像運動,很解壓,做出了美味與顏值並存的食物,內心會很快樂。
日前,她發布的雞蛋羹製作視頻獲得了眾多國外網友的喜愛。她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目前這個視頻曝光量已超800萬,“真是震驚了,11號16點多發的,結果我一覺起來突然發現視頻爆了。”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不少網友湧入視頻評論區留言,“謝謝你教我們,這看起來很美味”;“我終於要學會使用我的廚具了,蒸鍋架子蓋子等,我們來這裡是為了美食”;還有人說,“我成功了,有點亂,但味道不錯”。
更讓“群子的飯”意外的是,很多國外網友不僅評論,還會專門跑到她的視頻下面“交作業”,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他們發了視頻然後@我,看到這些作品我真的很開心,很多人都做得非常好。看着他們很認真地在學、在做,我覺得他們是真心喜歡中國菜。”
對於一些做的不好的,她也會讚美、鼓勵, “畢竟他們行動力這麼強,就值得稱讚。”
在雞蛋羹的視頻火了之後,她又更新了多道菜品,根據她的觀察,國外網友更喜歡可樂雞翅、紅燒肉、西紅柿炒雞蛋這種看起來就有食慾的中國菜,“看着好看的,就想自己做來試試。這可能也是很多國外網友會嘗試着學的原因。”

現在,為了更方便國外網友學習,“群子的飯”會在每條視頻都標上中英文雙語字幕,還會用英語寫上一段簡單介紹和感謝的話。她說自己是幸運的,因為很多人在做同樣的菜,她的視頻卻意外得到很多國外網友喜歡,“以後回憶起來也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想把這件事一直做下去”
網友“壹壹的飯袋兒”教的主要是一些家常菜,比如澆汁豆腐、蒜蓉蝦滑粉絲煲、農家小炒雞等。為了便於理解,她還專門用了英文解說,“一邊翻譯,一邊寫出來,然後配到視頻里。”
她告訴北青報記者,自己平時就喜歡做飯,熱愛美食。最近這段時間,她注意到社交平台上突然來了好多外國人,“看到他們對中國菜感興趣,看他們模仿着做雞蛋羹、拍黃瓜可真太有意思了。”
根據“壹壹的飯袋兒”的觀察,國內的小吃、肉類等一些容易上手的菜比較受國外網友青睞,程序複雜一些的接受程度就一般。在她看來,教外國網友做菜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尤其是看到他們喜歡並動手去學,“我會感覺自己的分享很有成就感。”
“壹壹的飯袋兒”說,之後她會不斷更新菜單,“我很想把這件事一直做下去,這樣我既可以學習英語,還能把自己的愛好分享給大家,很開心。”
專家:這次交流詳盡展示了中國文化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網絡極大促進了各國人民的相互學習,相互理解,中外網友之間的交流,也讓我們看到了人類文明共享之美。
竹立家說,中國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和豐富的發展經驗,中國人也有着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我相信外國朋友渴望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人的生活現狀也充滿好奇。”
在他看來,這次多國網友的友好交流不僅反映了全球化、信息化的世界大勢,更向國外網友詳盡地展示了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生活面貌。
文 | 北京青年報
(來源:北京青年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