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菜扣菜不是我們阜陽的特產,外地人生產,當地人只是背了一個鍋

2024年04月03日19:05:03 美食 1310

阜陽的熱度不下,已燒了半月有餘。作為阜陽人,想說句掏心窩的話。梅菜扣菜不是我們阜陽的特產,俺們阜陽喜歡吃八大塊。

梅菜扣菜不是我們阜陽的特產,外地人生產,當地人只是背了一個鍋 - 天天要聞

有人說了,不是阜陽的特產,那是阜陽生產的不?就因為你們當地人不吃,所以生產時毫無底線,這種生產者的心態確實讓人唾棄!一個阜陽,一個亳州,兩個鄰居名聲在外!

其實外地人生產,當地人只是背了一個鍋。確實不是俺阜陽的東西 ,外地人投資的廠,用的壞肉。也確實是咱阜陽監管不到位,這個不抬杠。 不過希望阜陽監管要有作為!全中國的槽頭肉都來阜陽了嗎?肯定不是的,哪裡都有槽頭肉,比如肉包子、水餃、餛飩。只是吃得很香的同時,沒有曝光出來而已。

梅菜扣菜不是我們阜陽的特產,外地人生產,當地人只是背了一個鍋 - 天天要聞

我也很納悶,這梅乾菜就是廣東江浙一帶的菜肴,怎麼跑到安徽阜陽去了?阜陽的質量監督管理部門有責任,在招商的同時,蒙蔽了雙眼,讓阜陽百姓深受其害。名聲壞了,想恢復就太難了。

反正就是給阜陽抹黑了,好好梅干扣肉也被阜陽廠家毀掉了。更讓人生氣的是阜陽的名聲,被冠上了梅菜扣槽頭肉的罵名了。幾大廠家連夜生產,配合網紅銷售,產生的影響實在太大了。外地人貪便宜來阜陽建廠,出了事就嘲笑我們阜陽人,可是我們壓根不吃這種菜。

梅菜扣菜不是我們阜陽的特產,外地人生產,當地人只是背了一個鍋 - 天天要聞

當年大頭娃娃的事,也是俺阜陽發現。如今預製菜用槽頭肉又是阜陽,這也是命中注定?還是環境使然?想在市面上買到槽頭肉還真的不容易,生意人就是有本事。梅乾菜扣肉這菜沒錯,錯的是用糟頭肉,說到底還是人的問題。

不管哪裡人,在哪裡生產,都有產地負責。如果不管異地人生產的食品,那違法的都到外地生產,也就沒人管,那不亂套了。不是阜陽特產,但歸阜陽監管部門管理,不能讓這種食品流向全國。

梅菜扣菜不是我們阜陽的特產,外地人生產,當地人只是背了一個鍋 - 天天要聞

網友張宏說:一直住在阜陽,在超市也沒有看見梅乾菜扣肉,也沒有吃過,憑良心說沒有見過這道菜。我們阜陽人只吃米粉肉和八大塊,但是這三個梅乾菜確實是在我們阜陽建廠生產的。一塊槽頭肉,成阜陽特產了,讓我們阜陽人受連累,真恨人。

梅菜扣菜不是我們阜陽的特產,外地人生產,當地人只是背了一個鍋 - 天天要聞

梅菜扣肉的原料是劣質槽頭肉,對當地一些人來說,這早已是公開的秘密。知假不報,最終還是害了自己。不逃避,有錯要認,挨打立正,最終為了阜陽好。

聲明:原創文章,首發頭條號,未授權轉載必究。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數千名遊客擠滿政府食堂!米飯蒸了1000多斤,飯碗都不夠了…… - 天天要聞

數千名遊客擠滿政府食堂!米飯蒸了1000多斤,飯碗都不夠了……

5月2日#榮昌政府食堂米飯蒸了半噸多#衝上熱搜話題第一5月1日,記者來到重慶市榮昌區人民政府食堂,門口已經停滿了來自各地的車輛,此處免費停車。食堂大廳坐滿了前來吃飯的遊客。一位廣州來的大哥說:“很香!”食堂還特別供應了豬兒粑,“我們以前都沒有”,食堂工作人員說。連免費加飯的餐盤都沒了,工作人員說,每次飯一...
8分鐘,全家午餐都上桌!一人一碗爽歪歪,老公兒子都誇好吃! - 天天要聞

8分鐘,全家午餐都上桌!一人一碗爽歪歪,老公兒子都誇好吃!

懶得做菜做飯的時候,吃一些特色小吃,嘗嘗鮮,歡歡口味,也未嘗不是一種樂趣!只需8分鐘,全家午餐都上桌,一人一大碗,熱乎乎,吃出一身汗,爽歪歪!嘿,中午偷個懶,給大家煮了一鍋徐州肉醬米線,米線和配料是搭配好的,我來加個餐,一人加了一個荷包蛋,
恩格爾係數在咱們這真的不適用! - 天天要聞

恩格爾係數在咱們這真的不適用!

中國人心中:當對吃的不感興趣意味着老了。其實仔細想想,恩格爾係數也是有道理的。雖然說中國人愛吃,但是富人家庭 買房買車投資教育買衣服買包的投入比例 食物的比重怎麼都不可能超過的,吃飯才多少呢?到富人階段,吃飯就真是家庭最低的開支了‬。
雲南墨江萬人“抹黑臉”所用主料是咖啡粉,官方:弄到嘴裡也沒事,已淘汰鍋底灰 - 天天要聞

雲南墨江萬人“抹黑臉”所用主料是咖啡粉,官方:弄到嘴裡也沒事,已淘汰鍋底灰

極目新聞記者 肖名遠5月3日,“抹黑臉”狂歡活動繼續在雲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舉行,人們相互塗抹黑臉互致祝福。有網友好奇,活動中使用的黑粉是什麼成分?對人的皮膚有沒有危害?方便清洗嗎?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注意到,活動組委會此前曾發布通知稱,本次“抹黑臉”全民狂歡活動統一採用組委會精心監製的無害、無...
浙江大叔董紅衛,將樹葉做成粉末,一斤能賣2萬,如今年入過億 - 天天要聞

浙江大叔董紅衛,將樹葉做成粉末,一斤能賣2萬,如今年入過億

生意場上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故事,有人打拚多年最後血本無歸,也有人抓住機會闖出一片天地。而浙江紹興的董紅衛就是後者,他靠着將樹葉做成粉末,成功年入過億。那麼,他到底做的是什麼,會如此值錢呢?品鑒黃酒的絕活在紹興黃酒圈,董紅衛的拼勁是出了名的。
春天田野里藏着一口“寶”,十人九不識,老一輩卻靠它救過命 - 天天要聞

春天田野里藏着一口“寶”,十人九不識,老一輩卻靠它救過命

春天,是野菜扎堆冒頭的季節。對於愛吃野味兒的老饕們來說,這可是自然送來的“野味季”,不抓緊嘗幾口,簡直對不起這好光景。像薺菜、馬齒莧、蕨菜這些常見野菜,大家可能早已不陌生了,口感各有千秋,還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是地地道道的“綠色健康代表”。